/ ai资讯

半年5并购引震动!高通、晶晨入局,AIoT芯片赛道洗牌开启

发布时间:2025-09-17 09:46:08
(本站报道 文/章鹰)种种迹象表明,2025年,在全球 人工智能浪潮和国家战略性新兴政策的双重驱动下, AIoT芯片行业的上市公司迎来了业绩的快速增长和并购浪潮。就在9月15日晚间,晶晨股份发布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芯迈微半导体(嘉兴)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对价合计3.16亿元。

从国际芯片大厂高通,到国内芯片公司泰凌微、星宸科技、汇顶科技和晶晨股份,都先后宣布收购的重大消息。

图:近期五起AIoT芯片并购事件汇总 电子发烧友制图

2024年以来,科创板(含主板)的AIoT芯片公司披露的并购已经有20件,今年AIoT芯片公司的并购有哪些方向?并购标的公司是否还是单纯的“做大做强”?并购与公司战略的推进有哪些结合点?本文进行详细分析。

AIoT芯片公司并购方向一、冲刺港股IPO,构建无线通信 AI SoC的矩阵能力

9月15日晚,泛IoT领域平台级SoC芯片龙头晶晨股份公告宣布,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芯迈微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对价合计3.16亿元。

芯迈微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亏损,为何晶晨股份还会出手收购芯迈微?

公开信息显示,芯迈微在物联网、车联网、移动智能终端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解决方案,在上述领域已经有6个型号的芯片完成流片,其中一款芯片产品在物联网模组、智能学生卡、移动智能终端场景,已在客户端产生收入。晶晨股份看重的正是芯迈微的技术实力和芯片覆盖场景能力。

晶晨股份表示,通过整合标的公司的技术资产与研发团队,将扩展公司在蜂窝通信上的技术能力,并且进一步增强公司Wi-Fi通信的技术能力,助力公司构建起“蜂窝通信 光通信 Wi-Fi”的多维通信技术栈与产品矩阵。

电子发烧友调研显示,从芯迈微的融资情况看,该公司2021年成立至今,四年时间内已经完成五轮融资。标的公司最近一轮A 轮融资发生于2024年11月,投资机构包括华宸创芯创投等。业绩方面,2024年至2025年6月,芯迈微实现营业收入0.00元和67.93万元;实现净利润-9031.50万元和-4005.95万元。期内负债总额分别为488.27万元和1002.25万元。

2025年上半年,晶晨股份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10.42%;归母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37.12%,第二季度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实现单季度出货量接近 5 千万颗(其中系统级SoC 芯片近4,400万颗,无线连接芯片近 540 万颗),创单季度历史出货量新高。

9月5日,晶晨股份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9月15日,最新宣布的收购,显示晶晨股份扩大产品线矩阵的重要举措,这也为公司将来港股上市后未来成长前景做背书。

AIoT芯片公司并购方向二、从芯片到平台,构建全球AI物联网竞争优势

电子发烧友调研显示,3月份高通公司收购边缘AI公司Edge Impulse,意在强化AIoT产业布局,构建全球领先的AI和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优势地位。

高通是全球手机SoC巨头企业,但是今年在IoT领域动作频频。2025年2月,高通正式推出高通跃龙品牌,代表了高通在工业物联网、蜂窝基础设施和工业连接领域的解决方案为全球客户提供支持。2025年3月11日,高通宣布收购 Edge Impulse公司,此举旨在推动高通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能力的发展。

Edge Impulse 成立于2019年,由Zach Shelby和Jan Jongboom创立,旨在使边缘计算上的机器学习普及化。公司提供端到端的平台,简化了边缘AI的工作流程,该公司拥有一个超过 17 万名开发者的社区,且累计开展了逾 47.4 万个机器学习项目,此次收购将为高通的边缘AI软件生态系统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财务数据库显示,Edge Impulse公司已筹集了超过 5000 万美元。在 2021 年 B 轮融资 3400 万美元时,其估值为2.34 亿美元。

通过此次收购,高通有望接触到 17 万名已在该领域深耕的开发者。如此一来,这些开发者的专业技术也能得以充分发挥。高通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增强其在AI和开发者赋能方面的领导地位,使自己成为全球领先的AI和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悉,Edge Impulse与高通联手将加速对高通 Dragonwing 处理器的支持,但 Edge Impulse 的平台将继续向该公司硬件合作伙伴的 MCU、CPU、GPU 和 NPU 用户开放。Edge Impulse 将保留其当前网站。

AIoT芯片公司并购方向三、从单纯做大转向技术补位 战略级收购

8月份泰凌微拟收购磐启微则是补齐短距离通信技术的短板。8月29日星宸科技宣布拟以现金方式豪掷2.14亿元,收购上海富芮坤53.3087%股权,则是纵向补齐“连接 低功耗”的短板。

泰凌微成立于2010年,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达到5.03亿,同比增长37.72%,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达到1.01亿元,同比增长274.58%。磐启微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领先的智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芯片设计企业,总部设立于中国上海,并在苏州和深圳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及分公司。磐启微拥有低功耗广域网(LPWAN) Chirp-IoT™系列、BLE系列、BLE-lite系列三大产品,广泛应用于资产管理、室内定位、工业互联、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

泰凌微收购磐启微,是补齐 Sub-1 GHz、5G-A 无源蜂窝物联网等远距离、超低功耗射频技术方面的短板,形成 BLE/Zigbee/Matter Sub-1 GHz 的“全场景”连接平台。双方技术的互补性高,属于双赢的收购,可以未来抢占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

星宸科技原本强在视觉 ISP、AI 加速、编解码等“感知 计算”环节,缺的是近距无线连接和低功耗待机能力;富芮坤正好拥有射频、协议栈到 MCU 的完整蓝牙 SoC 技术,可以把星宸的 AI SoC 从“看得见”升级为“连得上、待得久”。

可以说,星宸用 2.14 亿元收购把“连接 低功耗”短板一次性补齐,从“视觉 AI 芯片商”升级为“感知-计算-连接”一体化平台,属于纵向整合、场景外溢兼具的战略级收购。

2025年3月3日晚间,汇顶科技一纸公告宣布终止收购云英谷,这场持续三个月的交易拉锯战戛然而止。根据公告,双方虽就技术协同性和战略价值达成初步共识,但对云英谷的估值始终存在较大分歧。市场透露的报价区间约 71~75 亿元,而云英谷 2024 年 8 月最后一轮投后估值 83.3 亿元,红杉、京东方、华为哈勃等 20 余家机构股东要求“保本退出”。

这场交易的核心矛盾,本质是技术光环与财务数据的对垒——云英谷的AMOLED驱动芯片技术纵然卡位全球第五,却难掩连年超5亿元的亏损黑洞,过高的估值让汇顶科技认为难以接受。行业专家表示,当估值倒挂、现金流恶化与退出刚性同时出现,大规模横向并购将明显减少。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微信号zy1052625525。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zhangying@huaqiu.com。

  • 高通 高通 关注

    关注

    78

    文章

    7651

    浏览量

    195064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