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报道(文/梁浩斌)“大模型是下一代的 操作系统,阿里选择将通义千问打造成 AI时代的安卓系统”
“AI将会替代能源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 商品”
“正如电曾经放大了人类物理力量的杠杆,ASI将指数级放大人类的智力杠杆”
在2025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 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抛出了以上的观点。他认为AI不会止步于AGI,而是将迈向超越人类智能,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 人工智能ASI。而在通往ASI的道路上,将会经历包括“智能涌现”、“自主行动”、“自我迭代”三个阶段。
吴泳铭还透露,阿里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 中心的能耗规模将相比2022年提升10倍。
从AGI到ASI,三步走
AGI即通用人工智能,过去AGI在不少场合中都被认为是 AI技术的“终极”目标。虽然不同企业和机构对AGI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大致的核心都是在于从“专才”到“通才”转变,实现拥有通用智能的系统,将人类从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专注于创造和探索。
而ASI的核心则是拥有自我迭代进化能力,成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ASI将解决未被人类解决的科学和工程问题,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时代。
吴泳铭认为,通往ASI之路,将会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智能涌现
”,
特征
是“
学习人
”
利用过去几十年间,互联网将人类几乎所有知识数字化,这为智能涌现奠定了基础。大模型通过理解人类知识全集,具备泛化智能,涌现通用对话能力,能理解人类意图、解答问题,逐步发展多步推理能力,当前已逼近人类各学科测试顶级水平,具备解决真实问题、创造真实价值的可能。
第二阶段:
“
自主行动
”,
特征
是“
辅助人
”
吴泳铭认为这是目前整个AI行业所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AI 突破语言交流局限,具备真实世界行动能力,可在人类目标下 拆解复杂任务、使用 / 制作工具,完成数字与物理世界交互。而实现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大模型具备Tool Use 能力和Coding 能力。
大模型可连接所有数字化工具,调用外部
软件、 接口、物理设备,执行真实任务,就类似人类通过创造工具加速进化;Coding能力是通往 AGI 的必经之路,可辅助解决复杂问题、推动更多场景数字化,Agent(智能体)未来可自主编码、测试,像 工程师团队般理解需求。
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 AI 时代源代码,任何人用母语即可创建 Agent。Agent与 机器人数量或超全球人口,渗透物流、制造、软件、医疗、金融等全行业,连接真实世界场景与数据。
第三阶段:
“
自我迭代
”,
特征
是“
超越人
”
这个阶段将有两大关键要素,首先是获取物理世界全量原始数据。当前 AI 在内容创作、数学、Coding 领域进步快,因这些领域知识 100% 人类定义且在文字中。而物理世界中 AI 多接触人类归纳的二手知识,需直接获取物理世界全面、原始、实时数据,比如如
汽车研发需连接全量汽车数据,而非依赖调研二手数据; 自动驾驶从 Rule-based 转向端到端训练,从车载摄像头原始数据学习。吴泳表示,只有让AI与真实世界持续互动,获取更全面、更真实、更实时的数据,才能更好的理解和 模拟世界,发现超越人类认知的深层规律,从而创造出比人更强大的智能能力。
其次是Self-learning(自主学习)。在AI渗透更多物理场景、理解更多数据后,可自主搭建训练基础设施、优化数据流程、升级模型架构,通过与真实世界持续交互获取数据与反馈,借助强化学习、持续学习自主优化迭代,最终形成早期 ASI。
一旦跨过某个奇点,人类社会就像按下了加速键, 科技进步的速度将超越我们的想象,新的生产力爆发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阶段。
打造AI时代的安卓;Token就是未来的电力;3800亿投入AI infra
AI技术在发展成为AGI、ASI的过程中,随着技术提供的基础支撑以及行业需求逐渐显露,IT产业未来也将产生巨大变革。阿里对于IT产业未来的变化,提出了两个判断:
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阿里认为大模型代表的技术平台将取代现有操作系统地位,成为 AI 时代的核心枢纽。未来大模型在AI时代中将会起到连接作用,链接所有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承载用户、软件与 AI 计算资源的交互调度,是三者协同的中间层。同时,所有用户需求、行业应用均通过大模型相关工具执行,成为 AI 时代数字
生态的 “基础设施”。
大模型的出现,重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生态。借助大模型,软件开发门槛大幅降低,无需专业 编程能力,仅用自然语言即可创造应用。在软件形态上,未来与计算世界打交道的 “软件”,将以大模型生成的 Agent 为主,而非当前的商业化软件。同时,模型部署也会得到进化,告别当前 “A PI 调用”的初级阶段,未来模型将运行于所有计算设备,具备“持久记忆、端云联动、参数实时更新、自我迭代”能力,类似当前OS的多环境适配特性。
那么在这个趋势下,阿里云的战略是坚定通义千问的开源路线,打造AI时代的安卓操作系统。吴泳铭认为LLM时代开源模型的价值与场景渗透力远超闭源模型,目标是支持全球 开发者生态。通义千问已经开源300 多款全模态、全尺寸模型,截至目前全球
下载量超 6 亿次,衍生模型超 17 万个,是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矩阵,也是渗透计算设备最广泛的大模型。
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这个判断的核心逻辑是,大模型与云AI的依存关系,大模型或者说是下一代 OS,需运行于 “超级 AI 云” 之上,才能满足 AI 时代的核心需求 —— 每个人将拥有数十至上百个 24 小时工作的 Agent,需海量计算资源支撑其协同与运转。
与此同时,数据中心计算从 CPU 为核心的传统计算,加速转向 GPU 为核心的 AI 计算,要求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更大规模的集群。
阿里认为超级 AI 云需具备 “超大规模基础设施 全栈技术积累”。在硬件资源上,需要数百万计的 GPU 与 CPU,保障算力供给;技术上需要网络、芯片、存储、数据库高效联动,实现软硬件垂直整合;同时提供24小时处理全球需求能力,需充足能源支撑稳定运行。而能够符合这些指标的超级AI 云计算平台,未来可能全世界只有5-6个。
吴泳铭认为,在这个新时代,AI将会替代能源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商品,绝大部分AI能力将以Token的形式在云计算网络上产生和输送,Token就是未来的电。
基于这些判断,他还透露,阿里云正在全力打造一台全新的AI超级计算机,它同时拥有最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最领先的模型,可以在基础架构设计和模型架构上协同创新,从而确保在阿里云上调用和训练大模型时,能达到最高效率,成为开发者最好用的AI云。
最近一年全球AI行业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今年年初美国政府启动“星际之门”计划,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就在最近该项目已经完成选址,并在未来三年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将总算力规模拓展至7GW。国内字节跳动、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在今年也多次表态将加大AI基建投入,其中有消息称字节跳动在2025年拨出超过1500亿元投入到AI领域,其中一半资金用于AI基础设施。
吴泳铭也表示,阿里正在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预计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相比2022年提升10倍。
发布全新超节点方案;联手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全新一代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据官方介绍,新一代磐久超节点服务器由阿里云自主研发设计,具备高密度、高性能和高可用的核心优势,采用开放架构,可高效支持多种AI芯片,单柜支持128个AI计算芯片,密度刷新业界纪录。
磐久超节点集成阿里自研CIPU 2.0芯片和EIC/MOC高性能网卡,采用开放架构,扩展能力极强,可实现高达Pb/s级别Scale-Up带宽和百ns极低延迟,相对于传统架构,同等AI算力下推理性能还可提升50%。
在高速互连网络方面,阿里云展示了新一代高性能网络HPN 8.0 交换机TH6P-112G,HPN8.0采用训推一体化架构,存储网络带宽拉升至800Gbps,GPU互联网络带宽达到6.4Tbps,可支持单集群10万卡GPU高效互联,为万卡大集群提供高性能、确定性的云上基础网络,助力AI训推提效。
同时在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物理AI)合作。此次合作覆盖了物理AI实践的各个方面,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将集成NVIDIA Isa 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Physical AI数据集在内的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结合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能力,形成覆盖数据预处理、 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在内的全链路平台支撑,旨在进一步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