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5四维图新Evolution创想大会在北京举办,以“AI与汽车智能化的交织创想”为主题的共话场LIVE同期举办。本次共话场论坛汇聚了来自整车企业、智能驾驶科技公司、车联网科技公司、云服务平台与高精度定位等多领域的企业代表与专家,围绕AI大模型如何重构汽车体验、驱动技术融合与商业变革等议题,展开了深度分享与对话。
当前,“AI驱动汽车智能化多点突破”正深刻描绘出汽车产业从“单点智能”迈向“全域融合”的演进图景。这一趋势的核心在于,AI已不再是某一功能的辅助工具,而是作为底层驱动力,同时、系统性地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精定位、网络安全、数据闭环等多个汽车智能化关键领域引发质变。我们看到,大模型正让智驾系统像“老司机”一样处理复杂的长尾场景,让座舱进化成能主动理解、有记忆的“智能伙伴”;高精度定位与AI感知的深度融合,为汽车装上了更精准的“眼睛”;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AI也成为了构建主动防御体系的核心。
在演讲环节,八位行业嘉宾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AI技术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高精度定位、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思考。
长城汽车智能出行域总监马炳旭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长城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Coffee Pilot的技术演进与落地实践。他介绍,长城已构建起覆盖从基础ADAS到全场景NOA的完整产品矩阵,并正推动技术架构从“模块化分段”向“端到端”乃至“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跃迁。他强调,VLA技术让智驾系统能以人类逻辑语言为核心进行思考,从而解决异形障碍物识别、复杂路牌理解等长尾问题。同时,长城通过构建包含万卡GPU集群、4D重建与世界模型仿真的高效数据闭环体系,驱动算法持续迭代。最终目标是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并让这项技术普惠至全系车型。
远程商用车研究院副院长徐梅在《合作共赢——迎接智能化AI时代》中提出,商用车智能化应“以安全、效率、成本为核心”。她介绍了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在AI座舱与全生命周期数据应用、科技降险、物流提效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强调AI不是炫技,而是真正为物流提效,聚焦安全、效率与成本,务实为主,让AI智能科技更好赋能商用车行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鉴智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都大龙在题为《规模化智驾量产×高效AI数据基座,驱动智能运载体系加速进化》的演讲中,系统阐述了鉴智机器人以“高效AI数据闭环”为核心驱动智能运载体系进化的路径。他提出,在端到端AI范式下,智能驾驶正从“感知智能”经“行为智能”迈向“通用智能”。鉴智机器人基于此推出了覆盖“极致性价比”与“极致体验”的PhiGo AD产品矩阵,基于海量量产数据覆盖,重构以“认知学习”为中心的AI数据闭环。基于创新研发的OminiNWM全知世界模型等最新技术,目标是将整个数据闭环全栈AI化。他指出,通过规模化L2量产获取海量数据,并利用AI数据基座反哺和加速L4级智能运载平台的进化,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佑驾创新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国清以“持续进化的复利”为核心议题,分享了公司在智驾、座舱、无人车三大业务中的AI实践。当前佑驾创新正进行多元化场景拓展,从乘用车智驾功能延伸出全场景价值网络。他强调,佑驾创新前装量产中积累的技术与数据正天然赋能L4无人物流车,形成“横纵双线进化”的业务格局,将与行业共进化,做AI时代的新型Tier 1。
四维智联智能座舱技术总监徐锋带来了“智舱技术再思考”的分享。他指出当下智能座舱研发中存在开发周期不断压缩、平台碎片化、功能同质化等三大问题。针对当下的市场需求,四维智联研发的“磐石底座 天工OS”体系,通过软硬解耦、工具链闭环与自动化测试,实现智能座舱的高质量、高效率交付。此外AI Agent框架,基于多模态大模型进行准确且高效的感知、识别、推理,为AI座舱提供更智能主动的体验和人机交互能力,为座舱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新思路。
阿里云AI汽车行业解决方案部副总经理白强在《AI汽车新世界-全栈AI云加速汽车产业走向未来》演讲中指出,大模型正深刻改变汽车的产品定义与用户体验,下一代智能座舱将是“端 云”全模态大模型的智能座舱,由于端测算力的提升和模型能力的增强,多模态能力势必下沉至端侧,为用户带来更多快捷体验。他分享了阿里云通过“全栈AI云”为车企提供大模型训练、端到端智驾研发、数据闭环与异构算力支持,助力行业迈向“云 AI”双轮驱动的新阶段,加速汽车产业进入AI汽车新世界。
六分科技总经理李阳聚焦“高精定位 AI视觉”,强调高精度定位是智能汽车的“AI之眼”。他介绍了六分科技在全球服务覆盖、视觉融合定位与场景解决方案能力方面的突破,指出“没有精准的定位,就没有流畅的智驾体验”。六分科技正基于位置的数字化关键能力,助力多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四维欧洲总经理Michael Schuerdt则从网络安全角度提出,分享了四维欧洲AI 为核的汽车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技术突破与解决方案。Michael指出汽车不再是“带轮子的智能手机”,而是“移动的数据中心”,AI是应对汽车“移动数据中心”化安全挑战的核心,只有AI,才能为其保驾护航。他介绍了四维欧洲通过AI赋能漏洞扫描、渗透测试与合规评估,构建“专家 AI”协同的主动防御体系。
在由四维智联CEO杨赖土主持的圆桌对话中,鉴智机器人CTO&联合创始人都大龙、车联天下首席战略官李志刚、亚马逊云科技汽车智驾方案总监王文超、六分科技总经理李阳四位嘉宾,围绕“技术破壁、商业生态、协同挑战”三大议题展开交锋,探讨AI大模型如何重塑智能汽车的核心体验。
都大龙指出,AI正从架构、范式、基座三个层面重塑汽车,可以利用通用大模型作为基座,通过垂直领域数据精调,快速构建在智驾等专业领域的强大专用模型,极大提升研发效率;李志刚强调,智能汽车的飞跃需要芯片、AI大模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载通讯技术及数据闭环四大要素协同驱动,倡导行业技术共享与合作共赢,以应对复杂的技术挑战;王文超则认为客户需求已从追求算力性能转向追求模型能力与联合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中,更具定制化和案例性,核心是与客户共同成长、价值共享;李阳进一步提出下一阶段的竞争在于如何量化定义体验,革新传感器范式,呼吁以更开放的思路,借鉴互联网的成功经验,推动数据生态的共建与共享。
本次共话场不仅深度梳理了AI技术在汽车智能化中的落地路径与挑战,更凸显了行业从“单点技术突破”走向“系统化融合”的共识。正如主持人杨赖土在总结中所说:“AI大模型不是炫技工具,而是补位工具——它补全了智驾的长尾场景、座舱的主动理解、算力的精准分配与定位的动态精度,最终推动汽车从‘工具’走向‘伙伴’。”
Evolution创想大会始终聚焦“用能落地的技术,创造可感知的体验”,与行业同行,共探智能汽车未来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