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理财

上海银行接待1家机构调研,包括2024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

发布时间:2024-09-21 05:50:44

2024年9月20日,上海银行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9月13日接待2024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1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上海银行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5人,为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首席财务官施红敏,党委委员、副行长、首席信息官胡德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李晓红,独立董事董煜,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调研接待地点为“全景路演”网站(https://rs.p5w.net/html/143790.shtml)。

据了解,上海银行在2023年上半年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及存款总额均有所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1.04%。为了提升投资者回报,上海银行计划提高分红比例至30.06%,并增加分红频次,以确保分红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同时,上海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化国企改革,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稳健的分红政策,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回报。

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上海银行作为市场领先的特色业务之一,保持上海地区养老金客户市场份额第一。未来,上海银行将紧跟新时代养老金融工作要求,把握退休老人的多元化需求,升级适老服务,加快完善适老产品体系,丰富适合老年客户偏好的金融产品。

在资产质量方面,上海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和不良额较年初均出现明显下降,这得益于银行对房地产业务的严格管理和风险控制。同时,银行整体不良率保持稳定,关注率逆势下降,这主要得益于银行持续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前瞻性管理。贷款二阶段占比与关注率之间并非直接对应关系,而是根据五级分类、逾期天数等信息综合判断。

在贷款投放方面,上海银行预计对公信贷需求整体平稳,特别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转型领域有较大增长空间。零售贷款方面,受经济环境和居民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恢复的基础不牢靠,银行消费贷款投放将持续承压。上海银行将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特别是在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优势领域,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先进制造业等企业信贷需求,以及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

调研详情如下:

1、半年报披露,截至6月30日,公司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14,244.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5,存款总额17,501.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1;盈利保持稳定,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69亿元,同比增长1.04。在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盈利稳定的情况下,公司拟如何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

我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加快落实上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持续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回报。同时,我行高度重视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上市以来保持稳健分红政策,普通股现金分红总额超410亿元,是普通股累计融资金额的近4倍,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保持在25%以上。近期,为贯彻“新国九条”规定,更好执行2023-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保障分红的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预期性,2023年度进一步提升至30.06%。同时,提高分红频次,股东大会已授权董事会制定实施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具体方案将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公告。

2、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年报披露,上海银行聚焦成为“面向城市居民的养老金融服务专家”的定位,养老金融服务是公司市场领先的特色业务之一,保持上海地区养老金客户市场份额第一。请问公司未来拟如何适应养老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发展养老金融,为促进养老体系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助力?

我行深耕养老金融20多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和一定程度的品牌影响力。下一步,我行将紧跟新时代养老金融工作要求,把握退休老人的养老规划、财富管理、健康医疗、文化娱乐等多元化需求,以持续打造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服务为己任,基于网点、手机银行等全渠道升级适老“专享服务”,协同全社会各类资源,加快“美好工作室建设”建设,不断延伸适老服务半径。同时,加快完善适老产品体系,丰富适合老年客户偏好的储蓄存款,创设更多低波、稳健的理财产品,推广家庭服务信托等产品,探索适合老年客群消费需求的信用卡产品。

3、注意到上半年对公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和不良额较年初均出现明显下降,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后续该业务资产质量是否能进一步改善?谢谢!

近年来,我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3.05%、2.56%、2.11%、1.39%。主要得益于近年我行的房地产业务按照“稳总量、强贷后、优结构、差异化”原则,加大对存量风险业务的化解力度,同时严格新投放业务的准入门槛,持续加强存续期管理,落实好资金监管、价值重估等关键环节管控措施,形成有效管理闭环,确保房地产业务健康发展。

4、想请教一下关于资产质量方面的问题,公司整体不良率还是保持比较稳定的。关注率与行业的一个变化趋势不太一样,是逆势下降的,这是什么原因?目前是关注率2.14%。还想再请教一下,贷款二阶段占比是5.85%,跟关注率之间是一个什么对应关系?

2024年上半年我行关注率2.14%,较一季度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我行持续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从注重总量指标、事后结果指标,向更加关注各业务条线、大类资产、重点产品、重点机构的细项指标以及事前、事中不良生成的过程管控转变,对各类风险实施前瞻性管理,并取得一定成效。

按照新会计准则及监管分类新规要求,二阶段判断标准与关注类并不等同。二阶段划分主要根据五级分类、逾期天数、风险预警信号、初始确认以来评级结果下降幅度等信息综合判断。

5、想问下近期贷款投放情况环比和同比来看有何变化,如何展望后续贷款需求情况,全年贷款投放目标是怎样的,会不会考虑进一步调整?

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15万亿,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信贷需求的快速增长或还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见效。我们预计对公信贷需求整体平稳,但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特别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转型领域有较大增长空间。零售贷款方面,后续预计受经济环境和居民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恢复的基础仍不牢靠,银行消费贷款投放将持续承压。我行上半年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投放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下半年,我行立足上海,努力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围绕“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战略发展重点,聚焦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抓住国资国企司库建设与职能改革机遇,以“上行e链 ”泛核心供应链为切入,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围绕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优势,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先进制造业等企业信贷需求,以及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大信贷投放。零售贷款方面加快在住房按揭、日常消费、绿色出行等领域的资产投放。

6、问题1、在息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会做出如何调整?问题2、上海银行在拓展业务、提升市场份额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银行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拓展客户群体和业务领域?问题3、银行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个人贷款的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的产生?

(1)我行按照新一轮战略规划部署,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消费融资需求,加快战略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持续提升贷款占比,改善资产结构和信贷结构。围绕负债成本管理,深入推进定价管理攻坚克难,做好存款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和付息率管理的平衡;加大低成本存款拓展力度,优化存款结构,动态调整存款定价策略;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利用好主动负债工具,持续扩大负债成本管理成效,推动利息净收入趋势向好。

(2)对公业务方面,我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深耕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重点地区,聚焦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断优化业务结构。上半年科技型企业贷款、普惠型贷款、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增长9.41%、7.82%、12.55%。服务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企业司库建设,深挖结算型资金拓展;推广收款易、现金管理等产品,为中小客户提供高质量结算服务,不断提升电子渠道的客户体验。上半年对公存款实现较快增长,增幅较年初超8%。零售业务方面,发挥区域优势,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房贷业务聚焦北上深等重点区域,努力满足改善型住房需求,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消费贷款方面,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加大对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满足教育旅游、文娱等消费需求。

(3)近两年,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银行业零售业务资产质量有所弱化。我行零售业务不良贷款率亦有所上升。6月末,我行零售业务不良贷款率1.11%,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但总体风险可控。从2024年上半年上市同业数据看,我行零售业务资产质量优于上市同业平均水平。我行将加强零售贷款风险管理,针对不同产品制定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以保持零售业务资产质量稳定:针对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一是强化重点区域管控,优化准入策略,管控潜在风险。二是强化中介渠道管控;针对互联网平台贷等业务,一是不断优化迭代贷前准入及贷后监测模型,改善客户结构,提升客户资质;二是完善不良催收管理,提升催收成效。

7、想咨询关于分红的问题:1)贵司提升2023年分红比例并且提出中期分红,2024年中期分红预计何时发放?2)在提升分红力度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好分红以及发展,未来资产规模扩张、业务发展有哪些计划?

(1)我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加快落实上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持续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回报。股东大会已授权董事会制定实施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具体方案将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公告,请关注我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www.sse.com.cn)的后续公告。

(2)我行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综合考虑资产规模增长、特色业务发展、股东回报等因素确定分红水平。未来,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战略特色业务发展,特别是加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优化资产结构,保持规模适度增长,实现短期增长与中长期发展的有效平衡。

8、想请教一下,公司未来对于资本以及分红方面的展望?

本集团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做好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股东回报与资本充足的有效平衡,预计未来资本充足及分红稳定在较好水平。

9、当前环境下,如何展望资产质量?对公和零售端主要的风险点有哪些,公司在风控方面主要的举措有哪些?

2024年6月末,本集团不良率1.21%,较年初持平。我行持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预计资产质量总体平稳。我行重点加强对公房地产贷款、零售互联网贷款等业务风险管理。在对公房地产贷款方面,我行持续优化房地产业务结构,落实城市房地产协调融资机制,实施“一户一策”管理。在零售互联网贷款管理方面,强化风控模型、催收等自主风控能力建设。我行将进一步聚焦不良生成主动管控,严格业务准入管理,动态开展风险监测;加大存量不良化解处置力度,提高清收质量。

10、今年以来,上海的信贷增速一直逆势抬升,信贷需求表现还是较强的,与此同时,多家银行也表示要加大对长三角加大投放,既有机遇也有更大的竞争压力。三季度信贷投放表现如何?投放、价格、结构分别如何表现?谢谢!

我行立足上海,努力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围绕“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战略发展重点,聚焦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抓住国资国企司库建设与职能改革机遇,以“上行e链 ”泛核心供应链为切入,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上半年上海地区供应链金融投放257亿元,上海地区对公人民币信贷投放1196亿元;围绕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优势,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先进制造业等企业信贷需求,以及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大信贷投放,预计2024年我行长三角地区对公贷款增量占比在80%以上。

11、尊敬的管理层好,想请教一下怎么看待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这个可能性?包括对于转按揭这个可能性,咱们好像有哪些应对措施?

近期我行关注到媒体关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及转按揭的相关报道。我行将持续关注政策和市场动态,积极落实政策要求,做好配套客户服务工作。同时,我行加快房贷业务发展,努力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要。

12、请教一下公司管理层两个问题,1、当前行业竞争压力较大,息差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贵行如何力争息差降幅跑赢同业?特别是在存款付息率改善方面有何举措?2、当前行业零售资产质量压力较大背景下,贵行提出资产质量拐点,请问资产质量改善拐点是否可持续?有何举措确保资产质量稳定?

(1)我行持续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支持实体经济和居民消费融资需求,加快信贷投放,特别是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贷款投放力度,提升贷款占比,改善资产结构和信贷结构,努力稳定资产收益水平;围绕负债成本管理,深入推进定价管理攻坚克难,做好存款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和付息率管理的平衡,加大低成本存款拓展力度,持续优化存款结构,动态调整存款定价策略;研判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合理安排主动负债的吸纳节奏、期限和品种结构,进一步扩大负债成本管理成效,推动净息差趋势好转。

(2)近年来,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对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我行积极应对,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资产质量总体呈现平稳向好趋势,实现了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拐点”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新增不良逐年下降。近三年我行不良资产生成额、不良资产生成率呈连续下降趋势。2024年上半年仍然保持较好的下降趋势。二是存量风险加快出清。近两年我行风险资产化解规模均保持在200亿以上,2024年仍将保持化解力度不减。三是风险抵补能力比较充足。

我行资产质量呈现出平稳向好趋势,与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重点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基于数据驱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从注重总量指标、事后结果指标,向事前、事中不良生成的过程管控转变。二是优化授信全流程管理,细化各环节风险管理。三是深化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行将进一步巩固“拐点”基础,确保资产质量平稳向好。

13、目前贵行息差绝对水平偏低,请问后续在稳定息差方面有何布局?

本集团持续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支持实体经济和居民消费融资需求,加快信贷投放,特别是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贷款投放力度,提升贷款占比,改善资产结构和信贷结构,努力稳定资产收益水平;围绕负债成本管理,深入推进定价管理攻坚克难,做好存款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和付息率管理的平衡,加大低成本存款拓展力度,持续优化存款结构,动态调整存款定价策略;研判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合理安排主动负债的吸纳节奏、期限和品种结构,进一步扩大负债成本管理成效,推动净息差趋势好转。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