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加密货币行业再次迎来震动——日本老牌交易所抹茶火币(Mxc.com,原MXC交易所)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这一消息虽未引发行业巨浪,却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加密货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生存困境,以及行业合规化浪潮下不可逆转的格局重塑,从曾经的“流量密码”到如今的“战略收缩”,抹茶火币的退出,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选择,更标志着中国加密货币市场一个时代的落幕。
抹茶火币的故事,曾是加密货币行业“全球化扩张”的典型样本,2018年成立于新加坡,依托早期对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敏锐布局,抹茶火币迅速崛起,一度跻身全球交易所交易量前十,其以“抹茶”为品牌,主打“去中心化”与“用户体验”,通过低门槛、高杠杆等营销策略,吸引了大量散户用户,尤其在欧美和部分亚洲国家积累了较高人气。
这家看似风光的交易所,始终未能摆脱对“中国元素”的依赖,尽管总部设在新加坡,但其核心团队、技术支持及早期用户群体仍与中国市场紧密相连,随着中国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这种“隐性关联”逐渐成为其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抹茶火币的退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加密货币行业监管趋严的必然结果,自2021年起,中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呈现“全面收紧、重拳整治”的态势: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严禁金融机构参与虚拟货币交易,关闭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网站,打击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

在此背景下,即便是“出海”的交易所,也难以独善其身,监管政策的核心在于“切断境内与境外虚拟货币交易的通道”,要求交易所不得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不得开展人民币计价、结算等业务,抹茶火币虽未明确提及“监管压力”,但其公告中“为适应全球监管环境变化,优化全球业务布局”的表述,已暗示了合规压力对其运营的直接影响,近年来多家头部交易所(如币安、OKX)均因未严格遵守中国监管要求,面临巨额罚款及业务收缩,抹茶火币的退出,不过是这一趋势的延续。
抹茶火币的退场,是中国加密货币行业“大洗牌”的缩影,过去十年,中国曾是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热土”,聚集了全球最多的矿工、交易者和项目方,交易所、矿机厂商等产业链企业一度蓬勃发展,但“9·4”政策及后续监管措施,彻底改变了行业生态:

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中国加密货币市场从“野蛮生长”进入“合规真空”时代,尽管仍有部分用户通过“场外交易”“VPN访问”等方式参与境外交易所,但整体规模已大不如前,行业生态正朝着“去中国化”方向加速演进。
抹茶火币的退出,给行业带来了深刻启示:合规是加密货币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监管态度日益分化:美国、欧盟等逐步建立框架,允许合规机构参与;而中国、俄罗斯等则明确禁止加密货币交易,这种“监管割裂”使得交易所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动态调整策略,平衡业务拓展与合规要求。
对中国市场而言,加密货币的“去金融化”趋势已不可逆转,但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价值并未被否定——央行数字货币(e-CNY)的持续推进、区块链在供应链、政务等领域的应用,表明中国对“技术友好”但“金融严管”的态度,加密货币行业或许将不再以“交易炒作”为核心,而是回归其“技术赋能”的本质,在合规框架下探索与实体经济的结合。
对于全球交易所而言,抹茶火币的案例警示:忽视监管风险、依赖灰色地带的商业模式,终将被市场淘汰,唯有主动拥抱合规、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才能在行业的“寒冬”中存活,并迎接下一个春天。
从抹茶火币的黯然退场,到行业合规化的坚定前行,加密货币的中国故事已翻过篇章,但技术的探索不会停止,市场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未来的道路,将更加清晰、理性,也更考验从业者的智慧与定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