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V的全称是“Maximum Extractable Value”,直译为“最大可提取价值”,最初被称为“矿工可提取价值”(Miner Extractable Value),这一概念由以太坊研究员Philip Daian在2019年的论文《The MEV Griefing Game》中系统提出,指的是区块生产者(早期是矿工,现在是验证者)通过排序、插入、修改或删除交易,从用户交易中额外获取的价值。
以太坊的区块空间是有限的,交易需要被打包进区块才能被确认,区块生产者在打包交易时,拥有一定的“排序权”——决定哪些交易先执行、哪些后执行,甚至是否包含某些交易,这种排序权可能被用来“劫持”本该属于用户的利润,从而为自身创造额外收益,随着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区块生产者从“矿工”变为“验证者”,但MEV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只是提取主体发生了变化。
MEV的本质是区块链网络中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执行顺序依赖性的结果,其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类场景:

这是最常见、最“无害”的MEV来源,由于不同交易所或DEX(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资产价格可能存在短暂差异,套利者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获利,DEX A上ETH价格为1000美元,DEX B上价格为1010美元,套利者可以在A买入ETH,同时在B卖出,赚取10美元差价,但若这笔套利交易被区块生产者“看到”,他们可能会插入自己的“夹子交易”(Sandwich Attack),抢先买入、再执行套利交易、最后卖出,从而截取本该属于套利者的利润。
当用户发起一笔大额交易(如购买某款热门代币)时,区块生产者可能提前知道这笔交易的存在,并抢先用自己的账户买入该代币,待用户交易推高价格后再卖出获利,你计划以1美元价格买入100万枚MEME币,区块生产者可能在你交易前先买入,待你的交易将价格推高至1.1美元时再卖出,轻松赚取差价。
这是抢跑的“升级版”,也是MEV的主要形式之一,攻击者会在目标交易前后各插入一笔交易:前一笔“抢跑”买入(抬高价格),后一笔“抢尾”卖出(获利离场),目标交易则被“夹在中间”,被迫以被操纵的价格执行,你以1美元买入MEME币,攻击者在你交易前以0.99美元买入,你的交易将价格推高至1.01美元,攻击者再以1.01美元卖出,最终你以更高价格买入,攻击者赚取差价。

在借贷协议(如Aave、Compound)中,若借款人的抵押品价值低于清算阈值,清算人可以偿还其债务并获取抵押品作为奖励,区块生产者可能通过监控链上数据,优先打包清算交易,从而独占本该属于其他清算人的奖励。
某些依赖价格预言机的智能合约(如衍生品协议),其逻辑可能被区块生产者利用,通过快速插入交易操纵预言机价格,触发合约中的套利或清算机制,从而获利。
早期,MEV的提取主要依赖“手工操作”:区块生产者手动排序交易,或与大型交易者“合谋”优先执行其交易,但随着MEV规模的扩大(2021年高峰期单日MEV收益超100万美元),这种低效模式逐渐被专业化工具取代,形成了“MEV流水线”。

MEV的提取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MEV的存在,对以太坊生态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面对MEV带来的挑战,以太坊社区一直在探索解决方案,主要方向包括:
MEV并非以太坊独有的问题,所有依赖交易排序的区块链都可能面临类似挑战,它的本质是区块链经济中“信息价值”与“执行权力”的博弈,反映了去中心化系统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永恒矛盾。
随着以太坊生态的成熟和技术的进步,MEV的负面影响有望被逐步缓解,但其作为区块链经济“润滑剂”和“催化剂”的角色仍将存在,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理解MEV的运作逻辑,学会使用“滑点保护”“隐私交易”等工具,是保护自身利益的关键;对于开发者而言,设计抗MEV的智能合约,将成为区块链应用落地的重要课题。
MEV的故事,仍在继续,它既是以太坊成长中的“烦恼”,也是推动区块链技术不断创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