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的江湖里,从不缺乏财富神话,也从不缺少扼腕叹息的故事。“以太坊当年20块卖”这句话,犹如一根刺,深深扎在许多早期参与者或旁观者的心中,每当以太坊价格再创新高,这根刺便会隐隐作痛,引发无尽的“如果当初……”的感慨,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是为了从中汲取一些关于投资、远见与人性弱点的启示。

时光倒流:那个“白菜价”的以太坊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15年,以太坊,这个由 Vitalik Buterin( Vitalik Buterin,人称“V神”)等天才程序员发起的项目,带着“世界计算机”的宏大愿景横空出世,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数字货币,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智能合约的概念,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无限可能,被誉为“比特币2.0”。
新生事物总是伴随着不确定性,在以太坊的早期,其价格并非一飞冲天,在2016年初,以太坊的价格还徘徊在非常低的水平,根据历史数据,2016年3月,以太坊的价格甚至一度低至0.7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5元),随后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初,其价格也大多在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之间波动,如果我们以人民币计价,当年以太坊价格在20元人民币左右的时候,确实是其历史上一个非常真实的阶段——那是一个项目被少数极客和早期信徒看好,但尚未被主流市场充分认知的“野蛮生长”前期。

“20块卖”的背后:人性的弱点与现实的困境
“当初以太坊20块的时候,我卖掉了,现在想想真后悔!”这样的话,我们或许在各大论坛、社群中都曾见过,说出这句话的人,可能曾是早期矿工、早期投资者,甚至是仅仅因为好奇而少量买入的尝鲜者,他们的“卖”,并非没有理由:
“后悔”的价值:从过去中学习,而非沉溺

我们今天站在后视镜的角度去评判,以太坊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它不仅稳居加密货币市值第二的宝座,更成为了DeFi、NFT、元宇宙等众多创新应用的底层基础设施,其生态系统之庞大、开发者之活跃,令人叹为观止,当年的20元,与如今数千元的价格相比,确实有着天壤之别。
沉溺于“当初如果我持有到现在就能财富自由”的幻想,是毫无意义的,投资市场没有“后悔药”,但“后悔”本身可以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20元已是过去,未来仍有无数个“20元”
以太坊当年20块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机遇与错过的经典寓言,它告诉我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为谁停留,对于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为过去的“错过”而懊悔,而是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提升认知,锤炼心态,优化策略。
更重要的是,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或许还会有无数个类似以太坊的“潜力股”在早期以“白菜价”出现,与其沉湎于过去的“20块”,不如将目光投向未来,努力培养自己发现价值、坚守价值的能力,以免在下一个浪潮来临时,再次与机遇擦肩而过,毕竟,投资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学习和修行,而每一次“错过”,都应该是通往更成熟投资者的阶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