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再次引发加密市场震动——其以太坊现货ETF申请的持续推进,不仅让市场对以太坊代币的未来充满期待,更被视为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深度融合的重要里程碑,贝莱德此举,究竟是战略布局还是市场炒作?以太坊代币又将因此迎来怎样的变局?
作为管理着超过10万亿美元资产的金融巨擘,贝莱德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早在2023年,贝莱德就率先提交了比特币现货ETF申请,并于2024年初获得美国证监会(SEC)的初步认可,成为传统金融巨头拥抱加密资产的开端,而此次将目光转向以太坊,标志着贝莱德对加密市场的布局从“数字黄金”比特币,扩展至具有更广泛应用场景的“世界计算机”以太坊。

以太坊凭借其智能合约平台生态、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非同质化代币)等领域的核心地位,已成为加密世界的“基础设施”,贝莱德选择以太坊,显然看中了其超越简单价值存储的技术潜力和应用前景,其CEO拉里·芬克此前多次表示,加密资产“正在从边缘走向主流”,而贝莱德的使命就是“为客户提供接触新兴资产类别的渠道”。
以太坊代币(ETH)作为以太坊生态的“血液”,其价值不仅在于交易媒介,更在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撑,贝莱德的押注,基于对以太坊多重优势的认可:
以太坊通过“合并”(The Merge)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大幅降低了能耗,提升了网络效率和安全性;未来还将通过“分片”(Sharding)等技术进一步扩容,降低交易成本,为大规模应用落地奠定基础,这种持续的技术进化能力,让以太坊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以太坊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合约平台,承载了超过300万个Dapp(去中心化应用),涵盖DeFi、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GameFi(游戏金融)、稳定币等领域,以DeFi为例,以太坊上的锁仓价值长期占据全链90%以上,其生态的繁荣直接带动了ETH的需求。

除了贝莱德,高盛、摩根大通等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布局以太坊相关产品,灰度、富达等资管公司也推出以太坊信托产品,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不仅提升了ETH的流动性,更增强了其作为“数字资产蓝筹股”的市场共识。
若贝莱德的以太坊现货ETF最终获批,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比特币现货ETF获批后资金大量流入的情况,以太坊ETF有望吸引更多传统机构投资者和普通用户入场,为ETH带来增量资金,同时提升市场流动性,降低价格波动性。
贝莱德的入局将进一步打破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壁垒,让更多原本对加密资产持观望态度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推动以太坊乃至整个加密行业从“边缘”走向“主流”。

ETF带来的资金和关注度,将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基于以太坊构建应用,进一步巩固其作为“Web3基础设施”的地位,同时可能加剧与其他公链(如Solana、Cardano)的竞争,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尽管贝莱德的布局被视为积极信号,但市场仍存在诸多疑虑:
美国SEC对加密资产的态度仍不明朗,此前多次以“市场操纵”“投资者保护”为由否决其他ETF申请,贝莱德的以太坊ETF能否复制比特币ETF的成功,仍取决于监管层的最终决策。
尽管以太坊生态领先,但Layer1公链(如Solana、Avalanche)和Layer2扩容方案(如Arbitrum、Optimism)的崛起,正在分流其市场份额和用户,若以太坊无法保持技术迭代速度,可能面临被超越的风险。
贝莱德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入局,虽能带来资金和合规性,但也可能引发“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理念的冲突,部分加密原教旨主义者担忧,机构资本的过度介入可能削弱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特性,违背其“代码即法律”的初衷。
贝莱德以太坊代币的动向,不仅是传统金融巨头对加密资产价值的认可,更是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尽管面临监管、竞争和理念等多重挑战,但以太坊凭借其技术生态优势和机构资金的加持,正逐步从“小众实验”蜕变为“主流资产”,对于市场而言,贝莱德的布局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加密世界的未来,或许就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迎来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