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合约平台,其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标准的支撑,这些标准如同通用语言,确保了不同代币、应用和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和一致性,从而构建了一个繁荣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生态,本文将深入探讨目前以太坊领域最为通用和核心的几大标准。

ERC系列标准:代币与资产的核心规范
ERC(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是以太坊社区提出的一套应用级标准,其中一些已成为行业标杆。
ERC-20 (代币标准):
totalSupply)、账户余额 (balanceOf)、代币转移 (transfer)、授权转移 (approve 和 transferFrom) 等,这使得所有ERC-20代币都能兼容钱包、交易所、DeFi协议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大规模的互操作性。ERC-721 (非同质化代币标准):
tokenId来区分,它定义了所有者 (ownerOf)、代币授权 (approve)、转移 (transferFrom) 以及代币元数据 (tokenURI,通常指向IPFS或HTTP上的资源描述文件) 等接口。ERC-1155 (多代币标准):
id来区分不同代币,value表示该id代币的数量,它支持批量转移 (batchTransferFrom),显著降低了Gas成本,特别适合游戏道具、收藏品包等场景。EIP标准:以太坊协议层面的基石

EIP(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以太坊改进提案)是以太坊协议本身升级的提案,一些关键的EIP也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行为和开发实践。
EIP-20 (同质化代币标准):

EIP-721 (非同质化代币标准):
同样,ERC-721的技术规范源于EIP-721。
EIP-1559 (费用机制改革):
EIP-4337 (账户抽象标准):
其他重要通用标准与规范
除了ERC和EIP,还有一些在特定领域广泛应用的规范:
ERC-4626 (代币化金库标准):
deposit)、提取 (withdraw)、赚取收益 (getAssetsIn, convertToShares) 等方法,使得不同的DeFi协议(如金库、借贷市场)可以无缝集成和组合。ERC-734 (可验证凭证标准):
addCredential)、撤销凭证 (revokeCredential) 和验证凭证 (verifyCredential) 等接口。ABI (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应用二进制接口):
目前通用的以太坊标准是一个多层次、不断演进的体系,从奠定互操作性基础的ERC-20、ERC-721、ERC-1155,到推动协议升级的EIP-1559、EIP-4337,再到提升特定领域效率的ERC-4626和保障交互的ABI,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以太坊生态繁荣的基石。
随着以太坊的不断发展和新需求的涌现,新的标准(如EIP-4844用于Proto-Danksharding)也在持续提出和迭代,这些通用标准不仅确保了以太坊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也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持续推动着Web3世界的创新与进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标准,对于深入以太坊生态的开发、投资和使用都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