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挖矿”一度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代名词,对于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坊而言,这一长达近九年的传统已于2022年9月15日正式画上句号,以太坊通过一次被称为“合并”(The Merge)的重大网络升级,成功从基于工作量证明(PoW)的共识机制转向了权益证明(PoS)机制,从而彻底告别了能源密集型的“挖矿”时代,以太坊为何要做出如此颠覆性的改变呢?这背后有多重深层次的考量。
核心驱动力:环保与可持续性

以太坊停止挖矿最直接、最广为人知的原因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消耗问题。
- PoW的“原罪”:高能耗,在PoW机制下,矿工们通过投入大量的计算能力(算力)来竞争打包交易权和生成新的区块,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惊人的电力,以太坊作为拥有庞大用户和生态系统的公链,其PoW挖矿的能源消耗曾一度可与一些小国家相提并论,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足迹,与全球日益增长的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也使得以太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和“不环保”的标签。
- PoS的“救赎”:低能耗,相比之下,PoS机制不再依赖算力竞争,而是验证者通过锁定(质押)一定数量的以太坊来获得参与网络共识、创建新区块的权利,验证者的收益与质押的资产数量和时间相关,而非计算能力,这种机制下,能源消耗骤降了超过99.95%,极大地降低了以太坊网络对环境的影响,这是推动以太坊转向PoS的最核心、最紧迫的动因。
性能与可扩展性的提升

除了环保,提升网络性能和实现更好的可扩展性也是以太坊停止挖矿、转向PoS的关键目标。
- PoW的性能瓶颈:PoW机制下,区块的出块时间、交易处理能力(TPS)等受到一定限制,随着以太坊生态的日益繁荣,网络拥堵、交易费用高昂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用户体验和生态的进一步发展。
- PoS的扩展潜力:PoS机制为以太坊未来的分片技术(Sharding)奠定了基础,分片技术可以将以太坊网络分割成多个并行的“链”(分片),每个分片可以独立处理交易和智能合约,从而显著提升整个网络的TPS和吞吐量,降低交易费用,而PoW机制与分片技术的兼容性较差,难以实现类似的扩展效果。“合并”只是以太坊路线图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后续还将通过“分片”(Sharding)等进一步提升可扩展性。
去中心化与安全性的再平衡

有人可能会问,PoW是否更去中心化?以太坊转向PoS是否会影响其去中心化特性?以太坊社区认为,PoS在新的条件下能够实现更好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平衡。
- PoW的中心化隐忧:随着挖矿专业化,大型矿池和拥有大量算力的矿工中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可能对网络安全构成潜在威胁,51%攻击”的风险(尽管对以太坊而言难度极高,但理论上存在)。
- PoS的去中心化路径:PoS机制降低了参与网络共识的门槛,普通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矿机,只需质押一定数量的ETH就能成为验证者(尽管目前验证者数量已趋于饱和,但机制上更开放),以太坊团队也在通过“验证者提取器”(Validator Extractor)等工具和持续优化,鼓励更多参与者加入,避免验证者层级的过度中心化,PoS机制被认为在经济上更具安全性,攻击者需要持有超过三分之一的ETH才能发动攻击,其成本远高于PoW下的算力攻击。
经济模型与生态发展的优化
停止PoW挖矿,转向PoS,也优化了以太坊的经济模型,有利于生态的长期健康发展。
- 通胀与通缩:在PoW时代,区块奖励主要给予矿工,PoS时代,区块奖励分配给验证者,但以太坊在合并的同时还引入了EIP-1559销毁机制,使得ETH的供应量可能进入通缩状态(当网络活动活跃时),这有助于增强ETH的稀缺性和价值存储属性。
- 质押经济:PoS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质押经济,用户可以通过质押ETH获得收益,这不仅为网络提供了安全性,也为ETH持有者提供了新的增值途径,进一步增强了ETH的生态粘性。
以太坊停止挖矿,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多年深思熟虑和技术探索的战略抉择,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机制的迭代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旨在解决PoW的固有弊端,为以太坊的可持续发展、大规模应用和长期价值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尽管在转型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但“合并”的成功标志着以太坊迈入了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扩展的新纪元,也为整个区块链行业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随着以太坊生态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Web3.0的浪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