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地址”是我们与网络交互的入口,无论是发送、接收资产,还是与智能合约互动,都离不开它,当我们谈论以太坊(Ethereum)时,常常会提到“以太坊地址”,这个地址究竟属于什么“链”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核心概念。

以太坊: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区块链平台
以太坊本身是一个公共区块链平台,与比特币专注于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不同,以太坊的设计目标是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可编程的区块链应用平台,它允许开发者在其上构建和部署各种去中心化应用(Dapps)和智能合约。
当我们说“以太坊地址”时,我们首先指向的是以太坊这条主链(Mainnet)上的地址,以太坊主链是真实承载以太币(ETH)转账、智能合约部署和执行的核心网络,我们通常所说的“发送以太坊”、“接收以太坊”,指的就是在以太坊主网上的操作。
以太坊地址的“出身”与所属链
以太坊地址的生成与以太坊的共识机制、加密算法和账户模型紧密相关。

基于账户模型:与比特币的UTXO模型不同,以太坊采用的是账户模型,每个地址都代表一个账户,可以是外部账户(EOA,由用户控制)或合约账户(由代码控制),我们通常用户钱包创建和使用的就是外部账户地址。
地址格式:以太坊地址通常以 "0x" 开头,后面跟随40个十六进制字符(共20字节)。0x742d35Cc6634C0532925a3b844Bc9e7595f8bE8c,这种格式是以太坊网络识别和路由交易的基础。
所属链的界定:从这个角度看,以太坊地址的“原生”属性和直接归属对象就是以太坊主链(Ethereum Mainnet),它是由以太坊网络的特定算法(如Keccak-256哈希算法)生成的,用于在该网络内唯一标识一个账户,没有以太坊主链,这种特定格式的地址也就失去了其核心意义和功能。
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跨链”与“侧链”
虽然以太坊地址主要服务于以太坊主链,但以太坊生态系统是庞大且不断发展的,也存在一些与“跨链”和“侧链”相关的概念,这有时会引发混淆:

侧链(Sidechains):侧链是与以太坊主链平行运行的独立的区块链,它与主链通过双向锚定机制(Two-way Peg)连接,实现资产或数据在主链和侧链之间的转移,POSA侧链(如POSA网络的RSK)有时会与以太坊生态交互,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兼容以太坊地址格式的侧链,或者有桥接服务将以太坊主链地址映射到侧链地址,这些侧链地址虽然格式可能相似,甚至通过桥接与主链地址关联,但它们本身是运行在独立的侧链上的,并非以太坊主链地址。
跨链技术(Cross-Chain Technology)与跨链地址:随着跨链技术的发展,资产可以在不同区块链之间转移,通过跨链桥,以太坊上的ETH可以被“锁定”在以太坊主链,然后在另一条链(如币安智能链BSC、Polygon、Avalanche等)上生成“包装”后的ETH(如wETH、BETH、pETH等),并在这些链上拥有对应的地址,这些地址是目标链(如BSC、Polygon)上的地址,用于接收和操作跨链过去的资产,它们虽然代表的是以太坊资产的权益,但地址本身属于目标链。
Layer 2 扩容方案:Layer 2(如Optimism、Arbitrum、zkSync等)是构建在以太坊主链之上的扩容方案,旨在提高交易速度和降低成本,Layer 2网络通常共享以太坊主链的地址格式,这意味着,你在以太坊主链上使用的同一个地址,也可以在Layer 2网络上进行交易,这个地址在Layer 2上的交易最终会以某种方式(如批量提交、有效性证明)与以太坊主链进行交互和结算,可以说Layer 2地址兼容并归属于以太坊生态系统,其底层安全性和最终性依赖于以太坊主链,但在执行层面有其独立的网络。
以太坊地址的核心归属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太坊地址的所属: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