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太坊(Ethereum)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继比特币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加密货币之一,以太坊不仅仅是一种数字资产,更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源区块链平台,为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个改变行业格局的项目,其“发行时间”究竟是在何时呢?
要明确以太坊的“发行时间”,我们需要区分两个关键节点:项目白皮书的发布和正式的创世区块诞生。
以太坊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籍程序员、作家 Vitalik Buterin(人称“V神”)在2013年提出,他当时年仅19岁,对比特币的可扩展性和脚本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后,萌生了创建一个更通用、更强大的区块链平台的想法,为了阐述这一构想,Vitalik Buterin于2013年11月发布了一份长达13页的白皮书为《以太坊:一个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平台》,这份白皮书详细描述了以太坊的技术架构、愿景以及它如何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超越简单价值转移的功能,可以说,这份白皮书的发布,是以太坊项目正式启动的“零时刻”,是其思想的源头。

白皮书的发布只是理论层面的宣告,要将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开发、社区建设和资金筹备,以太坊基金会通过2014年的首次代币发行(ICO),成功筹集了超过18000个比特币(按当时价值约合1840万美元),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关键的启动资金。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开发和技术迭代,以太坊网络终于正式上线。以太坊的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诞生于2015年7月30日,这一天,标志着以太坊主网的正式启动,也意味着以太坊原生加密货币——以太币(Ether, ETH)开始被“发行”或“挖矿”出来,与比特币不同,以太坊的“发行”不仅仅指代币的首次出现,更指的是整个区块链网络的运行和以太币作为其内部经济引擎的启动。
以太坊的正式上线(即其“发行时间”的实践节点)并非一蹴而就,主网启动后,以太坊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以太坊的“发行时间”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
以太坊的诞生,不仅仅是一次新的加密货币的发行,更是区块链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区块链从简单的“数字货币”提升为了“全球计算机”,开启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代币(NFT)、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等众多创新应用的大门,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科技和金融行业,了解以太坊的发行时间,就是理解一个新时代开启的重要坐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