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以太坊(Ethereum, ETH)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围绕“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 ETC)的一个核心问题始终困扰着许多用户和投资者:“以太坊经典哪个是真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涉及到区块链的核心价值观、社区信念以及一段充满争议的历史,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以太坊的诞生之初,以及那场著名的“分叉”事件。

同根同源:以太坊经典的诞生
以太坊经典并非凭空出现,它与以太坊共享着创世区块和最初的理念,2015年,以太坊由 Vitalik Buterin 等人创立,旨在构建一个可编程的区块链平台,允许开发者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运行,其核心理念包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
2016年6月,发生了著名的“The DAO事件”,The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是一个基于以太坊平台构建的众筹项目,在当时筹集了价值超过1.5亿美元的以太币,不幸的是,其代码存在漏洞,被黑客利用,窃取了约三分之一的资金。
分叉之殇:理念与现实的碰撞
The DAO事件引发了以太坊社区的巨大震动和激烈辩论,如何应对这一危机?形成了两大阵营:

回滚阵营(以太坊基金会及多数社区成员): 认为应该通过硬分叉(Hard Fork)的方式,将被黑客窃取的资金找回并返还给原The DAO的投资者,他们认为,虽然“代码即法律”是重要原则,但在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恶意攻击和用户资产损失时,中心化的干预(以社区共识的形式)是必要的,以维护以太坊生态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发展用户的信心,这次硬分叉在以太坊区块高度1,920,000处执行,形成了一条新的链,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以太坊(ETH)。
不回滚阵营(以太坊经典支持者): 他们坚持“代码即法律”的绝对原则,认为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是其核心价值,一旦为了特定目的修改历史记录,无论理由多么充分,都将破坏去中心化的信任基础,他们认为,黑客攻击也是区块链网络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社区应该接受这次事件的结果,而不是人为地“逆转”它,这条拒绝分叉、保持原始历史记录的链,便被称为“以太坊经典”(ETC)。
“哪个是真的?”—— 核心争议解析
“以太坊经典哪个是真的?”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在问:哪条链更符合以太坊最初的愿景和区块链的核心精神?
从“延续性”角度看: 以太坊(ETH)继承了原始的以太坊项目名称、社区主体、开发团队和生态系统,它通过分叉解决了The DAO危机,并继续快速发展,引入了PoS(权益证明)等重要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说,ETH是“主流”的以太坊。

从“原则性”角度看: 以太坊经典(ETC)严格遵循了“代码即法律”和“不可篡改性”的初始原则,它认为,一旦允许为了“正义”而修改数据,就可能为未来的中心化干预打开大门,这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本质背道而驰,ETC的支持者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继承了以太坊“未经修改”的基因和精神内核的链。
两条链都是“真的”,它们都拥有真实的区块链数据、活跃的社区和一定的应用场景,它们是同根同源但在发展路径上产生分歧的“兄弟”,ETH选择了在坚持去中心化大方向下,对极端情况有一定的灵活性;ETC则选择了对“不可篡改”原则的绝对坚守。
现状与未来:各有侧重,并行发展
分叉后,以太坊(ETH)和以太坊经典(ETC)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以太坊经典哪个是真的?”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它更像是一个哲学层面的选择,取决于你对区块链核心价值的排序:
两条链都承载着早期以太坊社区的火种,只是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对于用户而言,理解它们背后的理念分歧,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投资/使用偏好,才是做出选择的关键,与其纠结于“哪个是真的”,不如将它们视为区块链世界中两种不同哲学思想的实践和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