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年,对于加密货币领域,尤其是以太坊(Ethereum)生态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显卡市场经历了一场由数字货币狂热驱动的“过山车”行情,而以太坊,作为当时最依赖GPU进行“挖矿”的主流公链,无疑是这场风暴的中心,2018年的以太坊显卡,不仅是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的“生产力工具”,更成为了无数人眼中通往财富自由的“数字印钞机”,其价格波动、供需失衡乃至技术演进,都深刻烙印在无数参与者的记忆中。

“挖矿”需求引爆显卡市场,一卡难求成常态
2018年初,尽管经历了2017年末的暴涨与回调,但以太坊的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且其工作量证明(PoW)机制使得GPU挖矿相较于ASIC(专用集成电路)设备,在普通矿工中仍具有成本灵活、门槛相对较低的优势,这导致了市场对显卡,特别是中高端显卡的需求持续旺盛。
NVIDIA的GeForce GTX 1060、1070、1080 Ti,以及AMD的Radeon RX 570、580、 Vega系列,都成为了矿工们的“香饽饽”,一时间,无论是线上电商平台还是线下实体店,显卡都处于极度缺货状态。“加价”、“缺货”、“黄牛”成为当年的高频词,许多游戏玩家抱怨想升级电脑却买不到心仪的显卡,或者被迫以远高于官方建议零售价(MSRP)的价格购买,显卡厂商们虽然努力增产,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海量需求,仍是杯水车薪,这种供需失衡直接推高了显卡的整体市场价格,甚至出现了“矿卡”(专门用于挖矿的显卡)与“游戏卡”在二手市场的价格倒挂现象。

以太坊“冰河期”与显卡市场的“降温”信号
市场的狂热之下也暗藏着隐忧,随着2018年加密货币市场的整体持续低迷,以太坊的价格也一路走低,从年初的相对高位跌至年末的谷底,跌幅超过80%,这直接打击了矿工的挖矿积极性。
当币价跌至某些显卡的“回本线”以下,甚至电费成本都无法覆盖时,大量中小矿工开始选择“关机止损”,这导致了对显卡需求的急剧萎缩,曾经一卡难求的局面迅速逆转,市场上开始涌现大量被抛售的“矿卡”,这些矿卡由于长时间高负荷运行,寿命和稳定性备受质疑,其二手价格也随之大幅跳水,对于2018年的显卡市场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从“沸点”到“冰点”的急速降温,厂商方面,库存压力增大,不得不调整生产策略,甚至出现了针对矿卡的特殊版本(如限制挖算力)以试图区分市场。

显卡技术的演进与以太坊“减产”预期的影响
尽管市场波动剧烈,2018年显卡技术本身仍在稳步前进,NVIDIA推出了基于Turing架构的RTX 20系列显卡,虽然其光线追踪和DLSS技术主要面向游戏,但其强大的性能也使其成为潜在的挖矿利器,只是其发布时间已接近2018年末,对当年整体显卡市场格局的影响相对有限,AMD方面,则继续优化其RDNA架构的前身,努力提升能效比。
以太坊社区关于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的讨论和规划也在不断推进,虽然“减产”(实际上是通过PoS机制减少新币发行和增发)的具体方案尚未完全落地,但这一预期早已在矿工群体中引发担忧,许多矿工开始意识到,GPU挖矿的“黄金时代”可能即将结束,这进一步加速了2018年后期市场的悲观情绪,以太坊的“减产”预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2018年的以太坊显卡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
2018年的启示:狂热、泡沫与现实
2018年的以太坊显卡市场,是一部浓缩的数字货币发展史,它见证了狂热与贪婪如何点燃市场的激情,也见证了泡沫破裂后的残酷现实,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一年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供应链与市场供需的关系;对于矿工而言,这是一堂关于风险与收益的昂贵课程;对于行业而言,则凸显了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对硬件产业链的巨大冲击。
2018年的以太坊显卡,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代名词,它既是一段让人血脉贲张的“淘金热”记忆,也是一次对市场规律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洗礼,虽然时光流逝,显卡市场已几经变迁,但2018年留下的印记,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并成为理解加密货币与硬件产业互动关系的重要案例,而以太坊本身,也最终在2022年成功完成了向权益证明(PoS)的转换,宣告了GPU挖矿时代的终结,为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