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地址是用户与网络交互的入口,是资产流转的终点和起点,长期以来,以太坊用户对以“0x”开头、42个字符长度的地址早已习以为常,随着以太坊向分片、Verkle树等未来技术演进,一个看似细微却影响深远的修改——以太坊地址长度的变更——正在悄然提上议程,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格式调整,而是一场关乎网络扩展性、隐私保护和未来生态安全的深度变革。

要理解为何要修改地址长度,我们必须先回顾当前的地址格式。
以太坊目前主要有两种地址类型:
这种20字节长度的地址设计,最初源于以太坊的基因——与比特币保持一致性,并借鉴了以太坊前身“以太坊经典”的思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固定长度的设计逐渐暴露出瓶颈:

以太坊社区讨论的地址修改,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图,其核心方向是引入BLS12-381曲线,并基于此生成新的地址格式。
这一变革的关键在于,以太坊正在从当前的ECDSA签名算法迁移到更高效、更简洁的BLS签名算法,BLS签名具有多项优势,例如可以将多个签名聚合成一个单一、极小的聚合签名,这对于未来的分片架构和Layer 2扩容方案至关重要。
而BLS算法的基石——BLS12-381曲线,其公钥长度为48字节(384位),这自然就催生了新的地址格式,未来的以太坊地址长度将从20字节(40个字符)增加到32字节(64个字符),再加上“0x”前缀,总长度变为66个字符。

地址长度的变更,其影响将是系统性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
挑战:
以太坊修改地址长度,就像一次为适应未来而进行的关键“手术”,尽管过程充满痛苦和不确定性,但它对于以太坊实现其长期愿景——成为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扩展的全球计算机——是必要且值得的。
这次变革提醒我们,区块链技术并非一成不变,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以太坊社区必须保持其开放、创新和务实的态度,从EIP(以太坊改进提案)的提出,到核心开发者的激烈辩论,再到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以太坊去中心化治理精神的体现。
这次地址长度的修改,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参数的变更,它将是以太坊迈向下一个十年、实现其宏伟蓝图的标志性一步,对于所有以太坊生态的参与者而言,理解这场变革、做好准备,共同迎接这个更长但也更具潜力的未来地址时代,已是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