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款名为《加密猫》(CryptoKitties)的游戏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横空出世,不仅让“区块链游戏”概念走进大众视野,更用一只只“虚拟猫咪”掀起了一场价格狂潮,一只名为“Dragon”的猫咪以600以太坊(当时约合17万美元)的天价成交,让“以太坊养猫价格”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几年过去,当热潮褪去,这些曾经“天价”的猫咪价格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其价格波动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逻辑?
2017年底,《加密猫》上线不久便引爆以太坊生态,这款游戏的内核很简单:用户可以通过以太坊购买、繁殖独一无二的虚拟猫咪,每只猫咪都有独特的基因组合(eyeShape、eyeColor、furPattern等),且“基因代码”上链,确保所有权不可篡改,正是这种“数字稀缺性” “收藏属性”,点燃了投资者的狂热。
价格飙升的核心驱动因素有三:

彼时,一只稀有基因的加密猫价格轻松突破百以太坊,普通猫咪的售价也常在数十以太坊波动,而以太坊当时的单价仅约300美元,这意味着“一只猫=一辆车”并非夸张。
任何脱离基本面的泡沫终将破裂,2018年,随着加密熊市来临,《加密猫》的价格神话开始瓦解:

到2019年,曾经售价数百以太坊的“神猫”价格可能已跌至个位数,普通猫咪甚至低至0.1以太坊(约合当时10美元),“天价养猫”逐渐成为历史。
近年来,随着NFT市场整体升温(如Bored Ape、CryptoPunk等项目的火爆),加密猫的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早已难复当年盛况,截至2024年,加密猫的价格呈现两极分化:
价格逻辑也从“投机炒作”转向“收藏价值”与“情感认同”——部分早期玩家仍持有猫咪视为“区块链记忆”,而新用户则可能因其“NFT鼻祖”的身份而收藏。
加密猫价格的起伏,本质上是以太坊生态与NFT市场发展的缩影:
“以太坊养猫价格”的变迁,不仅是一场数字资产的价格游戏,更折射出区块链技术从“概念期”到“应用期”的探索之路,从天价神话到理性回归,加密猫提醒我们:任何技术或产品的价值,最终都需要回归用户需求与生态支撑,或许,对于今天的NFT市场而言,真正的“稀有性”不再仅仅是链上的代码,更是能否在虚实融合的世界中,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与连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