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涉足过加密货币领域,或者听说过比特币,挖矿”这个词对你来说一定不陌生,在过去,许多主流加密货币,包括以太坊的早期版本,都可以通过强大的计算机(通常是显卡)进行“挖矿”,矿工们通过竞争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来获得新币作为奖励,如果你现在尝试去“挖”以太坊,你会发现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的核心在于以太坊网络经历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升级——“合并”(The Merge)。
从“工作量证明”(PoW)到“权益证明”(PoS):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要理解为什么挖不了以太坊,首先需要了解以太坊共识机制的转变。
曾经的“挖矿”时代: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 在“合并”之前,以太坊采用的是与比特币类似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在这个机制下:

现在的“质押”时代: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 为了解决PoW机制的能耗问题、提高网络效率和可扩展性,以太坊社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准备,在2022年9月成功完成了“合并”升级,将共识机制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变为权益证明(PoS)。
在PoS机制下:
“合并”之后,为何“挖”以太坊不再可能?

“合并”升级的完成,意味着以太坊的底层共识机制已经彻底从PoW转向了PoS,这直接导致了以下几个结果,使得传统的“挖矿”方式无法再用于以太坊:
共识机制的根本改变:这是最核心的原因,PoS机制不再依赖哈希算力竞争,而是依赖于质押的ETH数量和验证者的行为,传统矿机进行的哈希运算在PoS网络中毫无用处,就像一把没有锁的钥匙去开一把需要密码的锁一样,无法参与共识过程。
矿工角色的消失:在PoS中,没有“矿工”这个角色,取而代之的是“验证者”,验证者需要运行特定的客户端软件,与网络其他节点通信,并遵守PoS的规则,这需要的是稳定的网络连接、可靠的硬件服务器(不一定需要顶级GPU)以及遵守协议的诚实行为,而不是PoW下的算力比拼。

硬件的无用武之地:曾经为以太坊挖矿立下汗马功劳的GPU矿机,在“合并”之后,对于参与以太坊共识来说已经完全失效,它们无法成为PoS网络中的验证者,这也导致了以太坊挖矿相关硬件市场的急剧萎缩。
网络效率与能耗的优化:PoS机制极大地降低了以太坊的能耗,据称能耗降低了超过99.95%,这使得以太坊网络更加环保,也为未来的升级(如分片技术)打下了基础,提升了交易处理速度和网络的扩展性。
如果我还有GPU,还能做什么?
虽然不能再用GPU“挖”以太坊,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参与以太坊网络并获得收益的方式依然存在,那就是质押(Staking)。
以太坊从PoW到PoS的转变,是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标志着其向着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扩展的未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虽然“挖矿”以太坊的时代已经落幕,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无法参与其中,通过质押等方式,依然可以成为以太坊生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理解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以太坊的未来愿景,下次当你听到“以太坊挖矿”时,记得纠正一下:现在我们说的是“质押”以太坊。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