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坊,作为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平台的代名词,其发展历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持续迭代与升级的动态过程。“分叉”(Fork)是以太坊生态演进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区块链协议发生规则改变,导致链发生分裂,从而产生一条或多条新的、遵循新规则的链,理解以太坊的分叉进度,对于把握其发展方向、生态变化以及潜在的投资与开发机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太坊分叉的核心类型与历史回顾
在深入探讨“分叉进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以太坊分叉的主要类型:
- 共识层分叉(硬分叉): 这是最彻底的分叉形式,它改变了以太坊底层共识规则(例如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W),所有不升级客户端的节点将无法参与新的共识链,从而形成一条独立的旧链,典型的例子便是“合并”(The Merge)前的多次测试网分叉,以及最终导致以太坊经典(ETC)诞生的“DAO事件”硬分叉。
- 应用层分叉(软分叉或无分叉): 这类分叉通常不改变共识规则,而是在应用层面(如智能合约、EVM改进)进行升级,大多数情况下,软分叉是向后兼容的,旧节点可以继续运行,只是无法体验新功能,许多EIP(以太坊改进提案)的升级都属于此类,它们通过客户端软件的平滑升级来实现,不造成链的分裂。
- 社区分叉/思想实验分叉: 有时,社区会提出一些重大的、与核心开发团队路线图不符的改进方向,甚至可能威胁到网络的稳定或去中心化,这些想法如果无法通过核心协议升级实现,可能会催生出一些独立的、基于以太坊代码但不同愿景的分叉链,一些关于“ASIC resistance”(抗ASIC挖矿)或不同治理模型的讨论,在过去都曾引发过分叉的讨论。
回顾历史,以太坊最重要的分叉莫过于2016年的“DAO硬分叉”,这次分叉从技术上成功地将以太坊分成了延续原链的“以太坊经典”(ETC)和升级后的“以太坊”(ETH),也奠定了后续以太坊升级通过硬分叉实现但不鼓励社区分裂的基调,而“合并”(The Merge)则是以太坊历史上最成功、最受期待的一次共识层硬分叉,它标志着以太坊从PoW转向PoS,能耗大幅降低,为后续扩展性升级奠定了基础。

当前以太坊分叉进度解读:聚焦“合并”后与“坎昆”升级
当前,以太坊已经完成了从PoW到PoS的“合并”(The Merge),并成功实施了“上海升级”(Shanghai Upgrade),允许质押ETH提款。“分叉进度”在现阶段又指向何方呢?
-
已完成:合并(The Merge)与上海/卡普拉升级(Shanghai/Capella Upgrade)

- 合并(2022年9月): 这是以太坊路线图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以太坊信标链与主网合并,PoW机制被弃用,PoS机制正式成为共识引擎,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里程碑,更是以太坊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升级的基础。
- 上海/卡普拉升级(2023年4月): 这是合并后的首次重要升级,核心功能是执行层(Capella)和共识层(Shanghai)的EIP-4895,允许质押者提取其质押的ETH及利息,这次升级极大地增强了质押的流动性和吸引力,是PoS机制成熟的重要标志。
-
进行中/即将到来:坎昆升级(Dencun Upgrade)
- 当前分叉进度的核心: 整个以太坊社区和核心开发团队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坎昆升级”(Dencun Upgrade)上,这次升级预计在2024年初进行,是继“合并”和“上海”之后又一重要的网络升级。
- 关键EIPs: 坎昆升级将包含多个重要的EIP,其中最受瞩目的是:
- EIP-4844(Proto-Danksharding): 这是坎昆升级的“明星”提案,它旨在通过引入“blob交易”(Blob Transactions)和数据可用性采样(DAS)来大幅降低Layer 2(Rollups)的交易成本,Blob交易为Rollups提供了一种更便宜的数据存储方式,预计将使L2的交易费用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是推动以太坊大规模采用的关键。
- EIP-1153(Transient Storage): 引入临时存储,允许智能合约在单个交易中高效地读写临时数据,减少 gas 消耗。
- EIP-6780(Selfdestruct限制): 限制selfdestruct功能的某些方面,增强智能合约的安全性。
- 测试网进展: 截至目前,多个EIP(尤其是EIP-4844)已在多个测试网(如Sepolia、Goerli)上进行了多次分叉测试,核心客户端开发者(如Prysm、Lodestar、Lodestar、Teku)也在积极迭代软件以确保升级的平稳进行,坎昆升级的分叉代码已经合并到各主流以太坊客户端中,测试网升级过程顺利,为主网升级积累了宝贵经验。
-
未来展望:后续升级与潜在分叉方向
- Verkle Trees与未来的分叉: 在坎昆升级之后,以太坊路线图上的下一个重大里程碑是引入Verkle Trees(可验证前缀树),这将进一步提升以太坊的可扩展性,使节点存储数据更加高效,并可能进一步简化状态同步,这将是一次深度的协议层升级,虽然目前尚未确定具体时间表,但相关的研发和讨论已在进行中。
- 持续的应用层优化: 除了这些重大升级,以太坊生态还将持续进行各种应用层的优化和改进,例如EVM的进一步优化(如EIP-7702)、账户抽象的全面推广等,这些大多通过软分叉或平滑升级实现。
- 潜在的分叉风险: 尽管以太坊核心团队致力于通过社区共识推动升级,但任何重大的协议变更都可能引发社区内部的分歧,如果未来对某些核心问题(如质押中心化、监管应对等)的解决方案无法达成广泛共识,理论上不排除出现社区分叉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且以太坊社区目前的主流是支持核心开发团队的路线图。
以太坊分叉进度是生态健康发展的体现

以太坊的分叉进度,本质上是其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社区驱动项目,不断自我革新、追求更高效率、更强安全性和更广泛应用的过程,从“合并”的成功,到“上海”的顺利,再到当前积极推进的“坎昆”升级,每一步都凝聚了开发者的智慧和社区的共识。
对于用户和开发者而言,关注以太坊的分叉进度,有助于理解网络性能的提升、新功能的引入以及生态的发展趋势,以太坊通过规范的升级流程和广泛的社区测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分叉带来的风险,确保了网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展望未来,随着坎昆升级的落地以及后续Verkle Trees等技术的探索,以太坊的分叉之路将继续引领其向着“世界计算机”的愿景迈进,每一次成功的分叉,都是以太坊生态向更成熟、更强大迈进的一步。
-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