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比特币因其2100万的固定总量而闻名遐迩,作为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坊(Ethereum)及其原生代币以太币(Ether, ETH)的供应量问题,也一直是社区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以太坊究竟有多少枚以太币?它的总量是固定的还是会无限增发呢?答案比比特币要复杂一些,它涉及到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PoW)到“权益证明”(PoS)的史诗级转型。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以太坊没有一个像比特币那样的绝对、固定的总量上限。

在以太坊的早期,由于其工作量证明的机制与比特币类似,许多社区成员曾设想为以太坊设定一个总量上限,这一提议从未被以太坊核心协议采纳,从理论上讲,如果没有其他机制约束,以太坊的供应量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无限增长。
以太坊供应量的变化,与其共识机制的演进密不可分,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
工作量证明时代(2015 - 2022年):温和的通胀
在2022年“合并”(The Merge)之前,以太坊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在这个阶段,新的以太币通过两种方式产生:

在这个时期,以太坊的供应量处于温和通胀状态,新币的增发速度与网络算力、出块速度和交易费用(燃料费)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通胀率,虽然每年有新币产生,但需求增长、ETH被销毁(如发送交易时消耗的Gas)以及ETH被长期锁定(如质押),使得通胀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平衡。
权益证明时代(2022年至今):通缩模型的可能
2022年9月,以太坊完成了“合并”升级,从PoW转向了PoS,这次转型彻底改变了ETH的供应模型,在PoS机制下,新ETH的产生不再依赖矿工的算力,而是依赖于验证者。
这一“增发”与“销毁”并存的机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动态:以太坊的供应量可能变为通缩、通胀或保持稳定,完全取决于网络活动情况。

实现通缩模型的关键是EIP-1559(以太坊改进提案1559),该机制在“伦敦”升级中被引入,它将每笔交易的Gas费分为了两部分:
结论就是:当网络活动非常活跃,销毁的ETH数量超过了验证者通过质押产生的ETH数量时,整个以太坊网络的供应就会出现净减少,即进入“通缩”状态。
自EIP-1559实施以来,我们已经多次见证了ETH供应量净减少的情况,尤其是在牛市高峰期,当Gas费高昂时,销毁量会激增,这使得ETH成为少数几种可能具备“通缩属性”的主流加密资产之一。
回到最初的问题:以太坊有多少枚以太币?
要了解以太坊的“数量”,我们不能看一个静态的数字,而应该理解其背后由技术驱动的、动态变化的供应经济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