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世界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以太坊(Ethereum)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而“合并”(The Merge)作为以太坊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升级,不仅改变了其底层共识机制,也对其生态乃至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以太坊“合并”这一历史性节点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个常常被提及但又与其若即若离的名字——以太经典(Ethereum Classic, ETC),理解以太经典与以太坊合并的关系,需要回溯到一段“分叉”的历史。

分叉的起源:从“原链”到“新链”
故事要从2016年的“DAO事件”说起,当时,基于以太坊平台的一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遭遇了价值数亿美元的黑客攻击,引发了以太坊社区关于如何处理的激烈争议,一部分社区成员和开发者主张通过一次硬分叉来回滚黑客的交易,以挽回损失,这一提议最终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以太坊社区执行了硬分叉,形成了一条新的、经过修改的链,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以太坊(ETH)。
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种“回滚”的做法,他们认为区块链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不可篡改”和“代码即法律”,为了维护特定利益而修改历史交易违背了这一原则,这部分坚持原有链、不进行分叉的社区和矿工,则继续沿用了以太坊的原始代码和区块链,这条链被命名为“以太经典”(ETC)。
从诞生之初,以太经典与以太坊就拥有共同的“基因”——它们都源于以太坊的原始区块链,在“DAO事件”分叉前,两者历史数据完全一致,但分叉之后,它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以太坊的“合并”:从工作量证明到权益证明

时间快进到2022年9月,以太坊完成了其酝酿已久的重大升级——“合并”(The Merge),这次合并的核心,是将以太坊底层共识机制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Stake, PoW)转变为“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
在PoW机制下,矿工们通过竞争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来打包交易、验证区块并获得奖励,这个过程消耗大量能源,而PoS机制则让验证者(而非矿工)通过锁定(质押)一定数量的以太坊来获得参与打包区块、验证交易的资格,并根据其质押份额和在线时间获得奖励,PoS机制旨在大幅降低以太坊的能源消耗,提升网络效率、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为未来的进一步升级(如分片)奠定基础。
“合并”的成功,标志着以太坊彻底告别了能源密集型的挖矿时代,进入了更加绿色、高效的PoS新纪元。

以太经典的选择:坚守“工作量证明”
与以太坊的“合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太经典始终坚守着“工作量证明”(PoW)这一共识机制。
在以太坊宣布并执行向PoS转型后,以太经典社区明确表示将继续保持PoW不变,他们的理由包括:
当以太坊完成“合并”,PoS成为其唯一共识机制时,以太经典依然运行在PoW轨道上,两者在技术路径和共识机制上彻底“分道扬镳”。
“合并”对以太经典的影响
以太坊的“合并”对以太经典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殊途同归的未来展望?
尽管以太经典和以太坊在“DAO事件”后分道扬镳,一个转向PoS拥抱变革,一个坚守PoW延续传统,但它们都源于以太坊的初心——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可编程的区块链平台。
它们的选择反映了区块链社区对不同发展路径的探索和思考,两者可能会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发挥作用,服务于不同的用户群体和用例,以太坊以其强大的生态和持续的创新引领着行业发展,而以太经典则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坚守吸引着特定的支持者。
以太经典与以太坊的“合并”故事,是一部关于理念分歧、技术路径选择和社区共识的区块链发展史,它们从同一起点出发,经历了分叉与转型,如今在各自的轨道上继续前行,共同构成了区块链世界多元而复杂的生态,对于关注区块链发展的人来说,理解这两者的关系与差异,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这个行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