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资讯

Supermicro总裁梁见后:DLC-2液冷技术与模块化方案,助力节省20%的数据中心成本

发布时间:2025-05-20 15:46:28

本站报道(文/黄晶晶)“过去三年增长4倍,希望未来三年能够增长3-5倍,这得益于我们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不断进步,特别是DLC和DCBBS技术能够帮助客户快速的进行数据中心建设,通过直接液态冷却技术令数据中心的改造更快更易管理和运行,同时降低设备初始安装成本以及总体拥有成本。”在日前举行的2025台北电脑展上,Supermicro总裁暨首席执行官梁见后对全球科技媒体们表示。

DLC-2第二代直接液冷技术

Supermicro超微的直接液冷技术(Direct Liquid Cooling, DLC)通过冷板直接接触发热元件(如CPU、GPU),利用冷却液循环快速带走热量。与传统的空气冷却相比,DLC使用液体温度提供更优的冷却效果,成本更低,环境影响更小。

在此次台北电脑展上,超微宣布对其直接液体冷却(DLC)解决方案进行几项改进,即演进到DLC-2。梁见后表示,Supermicro的目标是节省20%的数据中心成本,并将DLC-2创新作为数据中心构建模块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使液体冷却更广泛地得以应用。



DLC-2提供用于冷却各种服务器组件的新技术,适应更高的液体流入温度,并引入创新的机械设计,以提高每瓦人工智能。与风冷安装相比,Supermicro DLC-2解决方案将数据中心功耗降低40%。这些先进技术使尖端液冷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部署速度更快,上线时间更短。此外,总拥有成本降低了20%。组件的全面冷板覆盖允许更低的风扇速度和更少的所需风扇,从而将数据中心噪音水平显著降低到约50dB。

“这将使得客户的数据中心几乎跟图书馆一样安静,在去年73分贝左右的噪音水平上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达到非常好的静音效果。”梁见后表示。

高效的液体循环和液体冷却热捕获覆盖率高达98%,可将入口液体温度提高到45°C。更高的入口温度消除了对冷冻水的需求、冷却器压缩机设备成本和额外的电力使用,节省了高达40%的数据中心用水量。

新液冷架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GPU优化的Supermicro服务器,它包括8个NVIDIA Blackwell GPU和2个Intel Xeon6 CPU,所有这些CPU的机架高度仅为4U。该系统旨在支持冷却液供应温度的升高。这种独特而优化的设计结合了CPU、GPU、内存、PCIe交换机和电压调节器的冷板。这种设计减少了对高速风扇和后门热交换器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冷却成本。

新的Supermicro DLC-2解决方案支持新的4U前端I/O NVIDIA HGX™B200 8-GPU系统,机架内冷却液分配单元(CDU)的容量增加,可消除每个机架产生的250kW热量。Supermicro DLC-2解决方案还利用垂直冷却液分配歧管(CDM)来去除热液体,并将较冷的液体返回到整个机架的服务器。机架空间需求的减少使得可以安装更多的服务器,从而提高了每单位占地面积的计算密度。垂直CDM有各种尺寸可供选择,与机架中安装的服务器数量精确匹配。整个DLC-2解决方案与Supermicro SuperCloud Composer®软件完全集成,用于数据中心级管理和基础设施编排。

结合液冷服务器机架和集群,DLC-2还提供混合冷却塔和水塔作为数据中心构建模块的一部分。混合式冷却塔将标准干式冷却塔和水塔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这在季节性温度变化较大的数据中心位置尤其有益,可以进一步减少资源使用和成本。

2024年超微出货4000台100千瓦的DLC直接液态冷却机架,部署了全球约80%的DLC机架。适用于英伟达B200 GPU的基于DLC-2直接液态冷却技术的机架也已经出货。至于英伟达blackwell B300和GB300的DLC-2方案也已经做好准备。

DCBBS:全模块化解决方案

Supermicro超微还宣布推出“数据中心构建模块解决方案”(Data Cent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简称DCBBS),帮助构建AI液冷数据中心更简单,降低构建和运营成本。

该方案涵盖最新的系统级、机架级或机架可插拔级GPU解决方案、优化的存储解决方案、各类网络交换机,以及完整的冷却基础设施(包括DLC直接液冷、水塔、冷冻门等)和电力机架及备电方案;此外,DCBBS还提供网络设计、现场安装部署、线路布设管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梁见后表示,Supermicro的DCBBS让客户能以最快的上市与上线速度轻松构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最快只需三个月即可完成部署。公司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包含数据中心布局与网络拓扑设计、电力与备援电池系统,DCBBS可简化并加速AI数据中心的构建,进而降低成本并提升品质。

此外,在产能方面超微也做了积极部署。在美国、中国台湾、荷兰、马来西亚等建设生产基地,例如马来西亚的全新工厂可适时让产能翻倍等,以满足数据中心对于模块化解决方案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超微与包括英伟达在内的所有合作伙伴密切沟通交流,总能第一时间拿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用于AI数据中心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