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资讯

分体式设计成AI机器人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06-15 00:47:29

本站综合报道,在今年的2025年CES占上,TCL发布了全球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AiMe。而之所以叫分体式是因为它采用了独特的模块化设计,整个产品可以分成三部分,即主体机器人、辅助移动设备以及微型交互设备。

主体机器人负责情感陪伴与智能交互。通过仿生设计,用可爱的眨眼和摆手来完成一系列交互,其头顶还有摄像头,能够识别用户的情绪,并根据用户情绪来改变机器人眼睛的神态。

下方则是辅助移动设备,底座带有轮子,为设备提供移动功能,在夜间和家庭无人时还可以监控家中情况。微型交互设备则是可以随身携带辅助的AI传感和摄像头,像别针一样卡在衣服上,可随时与机器人进行交互。

这种设计让机器人不再局限于某个空间,能灵活适应家庭的不同场景,同时也提升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功能扩展性。意味着这种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它可以切换角色,有时是儿童的AI玩具,有时又是家庭安防的巡逻者。此外,分体式结构还允许各个模块独立升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有意思的是,该机器人还可以进行情绪识别,主要依赖于视觉 毫米波生理信号分析。其主控芯片采用了INDEMIND视觉处理模组,拥有双目立体视觉芯片,支持实时三维环境建模(精度达毫米级)与动态避障(复杂地形通过率99.2%),集成FSD(全场景立体感知)算法。

同时拥有一颗AI协处理器,部署百亿参数端侧模型,用于情绪识别(15种微表情库)、手势交互及语义地图构建。

当然,普通的语音交互自然也是支持的,并且还内置情感算法,可主动与用户互动,提供音乐播放、故事讲述等服务,还能在睡前为孩子们生成并投射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及动画。同时可以作为家庭控制中心,联动空调、灯光、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不过目前分体式机器人需解决多模块数据实时同步问题,比如一些物流的分体机器在动态避障时需协调视觉、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数据,当前技术仍存在5%-10%的误判率人。而且分体式设计对续航要求更高。

此外,行业也缺乏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尽管TCL AiMe兼容鸿蒙OS和小米生态,但与部分海外智能家居品牌仍存在联动延迟,大约在1.2秒。

在动态环境的适应性上,分体机器人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人流密集区域、多障碍物空间等通过率仍低于预期。例如,河南云迹物流机器人在雨雪天气的配送成功率下降至82%
;TCL AiMe的毫米波避障技术在狭窄走廊中误触率达3%。

目前,分体式AI机器人凭借灵活性、成本优势和场景适配能力,正在成为医疗、家庭服务、物流等领域的重要趋势。然而,技术集成、标准化缺失、安全风险等问题仍需突破。但随着具身智能、5G、新材料等技术的成熟,分体式设计有望在2026-203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