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资讯

重磅!英伟达800V高压直流架构革新AI数据中心,三大功率GaN大厂新品揭秘

发布时间:2025-07-10 02:46:55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GaN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近年来在功率半导体市场备受关注,从消费电子快充领域崛起,到如今的AI服务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应用,氮化镓器件正在显示强大的发展潜力。最近两家大厂在氮化镓领域新动态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5月21日,纳微半导体美股盘后上涨了超202%,导致股价上涨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英飞凌和纳微结成的战略合作,5月20日,英伟达与纳微宣布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基于全新架构的下一代电源系统,该系统采用800 V高压直流 (HVDC) 集中发电技术。

7月3日,国产GaN龙头企业英诺赛科股价表现强劲,涨超11%。6月30日,英诺赛科发布公告,其最大基石投资者意法半导体(STM)原禁售期于6月29日到期后,已书面承诺未来12个月内不减持任何股份。 除基石投资者外,资本市场中的多家机构投资者同样看好英诺赛科的发展前景。7月8日,英诺赛科确认,公司将进一步提升8英寸(200nm)产能,预计年底将从1.3万片/月扩产至2万片/月。

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报告《2024全球GaN Power Device市场分析报告》显示, 2023年全球GaN功率元件市场规模约2.71亿美元,至2030年有望上升至43.76亿美元,CAGR(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9%。在AI数据中心电源领域、纳微、英飞凌、英诺赛科推出了哪些新款产品?本文根据其性能优势和架构特色进行详细介绍。

GaN SiC!纳微全球首发97.8%超高效12kW AI服务器电源

5月21日,美国功率半导体企业纳微半导体宣布,推出专为超大规模AI数据中心设计的最新12kW量产电源参考设计,可以适配功率密度达120kW的高功率服务器机架。


图1:纳微12kW量产电源 来自纳微半导体微信


这款产品的特别之处,在于12kW电源遵循ORv3规范及开放计算项目(OCP)标准,采用第三代快速碳化硅MOSFET和新型IntelliWeave数字技术,以及配置于三相交错TP-PFC和FB-LLC拓扑结构中的高功率 GaNSafe氮化镓功率芯片,以极简元件布局实现最高效率与性能。

在关键的技术上,纳微12kW电源中采用的三相交错TP-PFC拓扑由采用“沟槽辅助平面栅”技术的第三代快速碳化硅MOSFET驱动。三相交错FB-LLC拓扑由纳微半导体的高功率旗舰——第四代GaNSafe氮化镓功率芯片驱动,其集成了控制、驱动、感测以及关键的保护功能,使其在高功率应用中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该电源的尺寸为790×73.5×40mm,输入电压范围180–305VAC,输出最高电压为50VDC。当输入电压高于207VAC时输出12kW功率,低于该阈值时输出10kW。其配备主动均流功能及过流、过压、欠压、过热保护机制,可在-5至45℃温度范围内正常运行,12kW负载下保持时间达20ms,浪涌电流为稳态电流3倍(持续时间<20ms),采用内部风扇散热。

NVIDIA推出的下一代800V HVDC架构,旨在为未来AI的计算负载提供高效、可扩展的电力传输能力,实现更高可靠性、更优效率并简化基础设施设计。英伟达在下一代800V HVDC架构采用纳微半导体的GaNFast氮化镓和GeneSiC碳化硅技术开发。

在二次侧DC-DC变换领域,纳微半导体推出80-120V的中压氮化镓功率器件,专为输出48V-54V的AI数据中心电源优化设计,可实现高速、高效、低占板面积的功率转换。

据悉,早在2023年,纳微率先制定了“AI数据中心电源技术路线图”,聚焦下一代AI数据中心的电力传输。该路线图推出的第一款方案是高速高效的CRPS 2.7kW电源,其功率密度是传统方案的2倍,能量损耗降低了30%。2024年11月,纳微发布了全球首款由氮化镓和碳化硅混合设计的8.5kW AI数据中心电源,效率可达98%,符合开放计算项目(OCP)和Open Rack v3(ORv3)规范。

2025年7月2日,纳微半导体(Navitas)宣布,与力积电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采用力积电8寸0.18微米制程生产氮化镓(GaN)产品。

英飞凌公布BBU发展蓝图,12KW BBU电源功率密度为业界水平4倍

5月2日,英飞凌官方消息显示,英飞凌携手NVIDIA正在开发采用集中式电源供电的800 V高压直流(HVDC)架构所需的下一代电源系统。新的系统架构将显著提升数据中心的电源传输效率,并且能够在服务器主板上直接进行电源转换进而提供给AI芯片(GPU)。


图2:英飞凌AI数据中心产品展示 英飞凌提供


2025年初,英飞凌正式揭晓了其针对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系统所设计的电池备份单元(BBU)的发展蓝图。这一蓝图覆盖了从4 kW到5.5kW,直至全球首创的12kW BBU电源解决方案,标志着英飞凌在AI数据中心供电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在5.5kW BBU产品中,英飞凌采用了其独有的拓扑结构,并融合了硅(Si)与氮化镓(GaN)技术,这一创新设计使得BBU能够实现超高的效率以及高功率密度。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其12kW BBU系统通过集成多张4kW电源转换卡,使得功率密度远超业界平均水平,达到了四倍之多。


图3 英飞凌300mm GaN技术 英飞凌提供


7月3日,英飞凌宣布公司已能够在12英寸(300mm)晶圆上生产GaN芯片,该技术为世界首创,希望满足高能耗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中使用的功率半导体快速增长的需求。该公司表示,使用更大尺寸的GaN晶圆生产芯片将更加高效,12英寸可以容纳的GaN芯片数量是8英寸(直径200mm)晶圆的2.3倍。

英飞凌电源与传感器系统总裁Adam White表示,首批样品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向客户提供。英飞凌有望扩大客户群体,并进一步巩固其作为领先氮化镓巨头的地位。

英诺赛科推出4.2KW GaN器件,96.8%高能效,服务国产AI服务器厂商

随着 AI 服务器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核心处理器,包括 CPU、GPU、NPU、ASIC、FPGA等,以及内存、网络通信等芯片元器件的性能和功耗水平都在提升。通用服务器原来只需要2颗800W服务器电源,但是AI服务器需求提升为4颗1800W高功率电源。

由于CPU和GPU的功率不断攀升,传统的12V供电架构无法满足高效传输需求,48V供电系统逐渐成为主流。

英诺赛科推出100V增强型GaN功率器件INN100EA035A,采用双面散热封装,显著提升功率密度和效率,适用于AI服务器和48V基础设施的高效能源转换。该器件在48V/25A条件下稳态损耗减少35%以上,系统级效率可达98%。

针对数据中心的前端输入侧——服务器电源PSU (PFC/LLC)1kW-4kW AC/DC环节,英诺赛科带来多款氮化镓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分别是1KW 48V-12V LLC、3.6KW CCM TTP PFC,4.2KW PSU案例。此前,英诺赛科推出2KW PSU参考设计,采用图腾柱无桥PFC LLC结构,效率高达96.5%,体积仅为185*65*35(mm³),完美符合 80 Plus 钛金级能效。

英诺赛科展示的4.2KW PSU参考设计,采用图腾柱无桥PFC LLC结构,效率高达96.8%,体积仅为185*659*37(mm³),适合数据中心、通信PSU和服务器电源的能效要求。据悉,英诺赛科的氮化镓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已经进入长城、浪潮等大厂的供应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