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资讯

新一代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悟空”发布,神经元数量超20亿

发布时间:2025-08-06 09:46:33

本站综合报道 8月2日,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新一代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Darwin Monkey(中文名“悟空”)。

“悟空”堪称国际首台神经元规模超20亿、基于专用神经拟态芯片的类脑计算机,神经元数量接近猕猴大脑规模,典型运行状态下功耗仅约2000瓦。传统计算机处理人脑任务需高达100兆瓦功耗,相比之下“悟空”低功耗优势显著。


硬件上,“悟空”由15台刀片式神经拟态类脑服务器组成,每台服务器搭载64颗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芯片,共960颗。它突破传统集成方式,利用2.5D先进封装技术研制出晶圆级超集成类脑计算芯片DarwinWafer,搭建了晶上系统(SoW)刀片服务器。整个SoW刀片式服务器主体仅一张集成64颗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芯片裸片的12寸晶圆,摆脱传统光罩物理约束,实现导线微纳尺度互连优化。

软件方面,团队研制的新一代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采用分层资源管理架构,通过构建负载感知调度算法与动态时间片划分机制,实现神经拟态任务高效并发调度与系统资源动态优化。这使得“悟空”具备强大运算能力和应用拓展性,不仅能运行DeepSeek类脑大模型完成逻辑推理、内容生成和数学求解等智能任务,还能初步模拟秀丽线虫、斑马鱼、小鼠及猕猴等不同神经元规模的动物大脑,为脑科学研究提供新手段。

与传统计算机相比,类脑计算机优势明显。经典计算机依赖“冯·诺依曼”架构,存在存储墙效应导致能效低下,且摩尔定律预计在未来数年内失效。而类脑计算机通过模拟生物大脑神经网络的高效能、低功耗、实时性等特点,借助大规模CPU集群实现神经网络,解决了数据实时组播、板间互联和脉冲通信等关键技术问题,获得高速实时、高能效、自适应调节以及功能通用性与多样化等诸多优势。


“悟空”的成功研制离不开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芯片是“悟空”的核心部件,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之江实验室于2023年初研制成功。单颗芯片支持超过235万脉冲神经元与亿级神经突触,并支持类脑计算专用指令集和神经拟态在线学习机制。在“悟空”计算机中,960颗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芯片协同工作,发挥出强大计算能力,推动类脑计算技术迈向新高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