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巨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AI眼镜领域,经历了一年的“质疑-理解-接纳-超越”过程,AI眼镜市场从RayBan Meta的一枝独秀,迅速转变为百家争鸣、数十款新品竞相登场的壮观景象。这一变革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年前的智能音箱“百团大战”,同样由硅谷科技巨擘(如谷歌、亚马逊)拉开序幕,吸引了众多互联网巨头与科创企业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了智能音箱的普及浪潮。
如今,厂商们再次蜂拥而入AI眼镜市场,其中不乏智能音箱大战中的老将(如谷歌、苹果、百度、天猫精灵、小米、Rokid等)。面对这一场景,人们不禁遐想:AI眼镜是否会步智能音箱的后尘,成为下一个消费热点?“百镜大战”是否会沿着“百箱大战”的轨迹前行?
更为重要的是,“百箱大战”促使语音交互产品走向成熟与普及,那么AI眼镜又将如何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来全面梳理并展望未来。
“百镜之战”已然拉开帷幕,AI眼镜的发展现状如何?目前,百度、阿里、小米、联想等科技大厂,以及Rokid、雷鸟、闪极等创新企业和传统眼镜制造商,均积极布局AI眼镜市场。据彭博社报道,苹果也在秘密推进代号为「Atlas」的AI眼镜项目。
然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AI眼镜仍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那么,AI眼镜究竟为何物,与普通眼镜有何不同?在初创领域,寻找成功商业模式的对标者已成为惯例。在AI眼镜领域,绝大多数厂商都将Ray-Ban Meta视为标杆。凭借卓越的销量,Ray-Ban Meta不仅成为全球最畅销的AI眼镜,也成为后来者学习与借鉴的对象。
类Ray-Ban Meta的AI眼镜,在外观上更贴近普通眼镜,相较于VR/AR等近眼显示设备更为小巧便携。功能上,它们与普通眼镜存在三大差异:一是具备拍摄功能,通过语音、按键或敲击实现快速拍摄;二是能够实时获取、分析与处理视觉信息,实现与外界的交互;三是引入大模型,提升语音识别、噪声过滤、语义理解等能力。
在此基础上,部分厂商已开始探索加入差异化功能,如近眼显示、特殊需求满足等。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硬件品类,AI眼镜的产品体验尚未完全成熟。硬件方面,受限于重量与体积,AI眼镜的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佩戴舒适度也需进一步提升。软件方面,端侧AI的协同优化尚需加强,以确保实时性与准确性。
那么,为何科技巨头们会如此热衷于AI眼镜市场呢?从时机上看,AI眼镜与初期的智能音箱市场相似,产品尚未成熟,但巨头们仍选择抢跑,以免错过下一个交互中枢的“钥匙”。AI眼镜作为视觉中枢,有望成为开启物理世界数字互动的关键。其佩戴时间长、第一视角直观高效等特点,使得服务生态的商业潜力巨大。
回顾智能音箱市场的“百箱大战”,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智能硬件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具备深厚技术布局和成本承受能力的厂商才能屹立不倒。因此,AI眼镜厂商在进入市场前需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同时,AI眼镜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比智能音箱更为艰难。视觉的独占性和高频使用特点,使得消费者对AI眼镜的产品成熟度要求更高。此外,视觉的高度个性化也限制了AI眼镜的商业化速度。
尽管如此,AI仍是智能硬件的“胜负手”。在未来的产品成熟期,AI将成为AI眼镜的主要溢价模块。厂商们需加强眼镜与AI的深度结合,推动技术升级与功能迭代。通过结合本土化AI、计算摄影和内容服务生态等技术手段,优化产品体验并提升产品价值。这将为2025年的消费电子市场带来新的变革与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