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余立功长篇小说葵花金黄色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探讨深圳文学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23 13:04:00

12月2日,由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文学评论家协会、深圳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于立功长篇小说《向日葵是金黄色》研讨会在深圳新媒体大厦举行。这是2023年度深圳优秀文学作品推介计划系列活动之一。活动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深圳代表性作家、评论家出席,围绕于立功长篇小说《向日葵是金黄色》进行创作特色剖析,探讨深圳文学发展相关问题。

“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家乡”

于立功是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人,2010年开始创作小说,已出版四卷《于立功文学作品选》(分别为长篇小说《打破规矩》《冒险》《纠结》《银谷》和中篇小说《鸡骨架》《装修要找陌生人》)。2019年出版长篇小说《人生归途》。今年,58万字的长篇小说《葵花金黄》由作家出版社推出。此外,他还创作出版了多部中短篇小说、散文等。

“我之前出版过很多小说,都是关于江汉平原的。我觉得再写一部,就得继续写我最熟悉的东西,而我最熟悉的,就是江汉平原的人和事。所以《回家的路》交给出版社后,我就开始思考,怎么写一部更接地气、更有江汉平原特色的小说——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葵花金黄》。”于立功介绍,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于青年时期在江汉平原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受其熏陶已久,熟悉很多风土人情和世事,也得益于和长辈、同事的聊天。于立功介绍,《葵花金黄》计划分为上、中、下三卷,接下来会集中写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写完后半卷,会继续呈现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故事。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俞立功的《葵花金》是一部江汉平原的史诗巨作,是一部江汉母亲的女性史诗,更是一部故乡的传记。全书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中的大事件为背景,聚焦江汉平原的一个小镇——通海口,以主人公大牙的人生经历为中心,着眼于普通百姓的人生经历,以及人心人性的变迁轨迹,特别歌颂了大牙等人如葵花般阳光、忠诚、无私、不畏困难挫折、胸怀开阔、豁达豁达的优秀品质。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国猛表示,于立功的作品坚持写实主义手法,弘扬正能量,具有浓厚的乡愁情怀,文风朴实。他说:“于立功先生是深圳民间写作的中坚作家。”

对城市生活轨迹的回应

座谈会由深圳市政协文史文学委员会主任尹长龙主持。《向日葵是金黄色的》确实充满了令人着迷的矛盾。”尹长龙称赞于立功是一个把公文和小说都写得很好的人,把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统一起来。尹长龙认为,于立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写小说,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疗伤”。“他通过小说‘回家’了,那种‘回家’的感觉,大概就是一个人的狂欢吧。”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卫国表示,这部小说从题材上来说,是一部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不同的是,这部小说虽然也写到了金钱、权势、色欲三欲,但更强调的是人性,也就是人的良知和道德。“如果说新历史小说是用欲望解构历史,那么于立功的小说则是用人性重构历史。”在刘卫国看来,这更接近历史真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民乐结合于立功的小说探讨文学的德性。他说,他基于自己的经历,基于非常具体的现实观念,仍然用文学的方法去从事写作,这是一种德性的写作,也是一种写作的德性。“但恰恰这种不急不躁、不追逐任何东西、走自己的路,也许预示着一种文学德性的出现,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学德性。”

会议下半场由深圳市文学评论家协会常驻副主席、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余爱成主持。他指出,作品以落魄地主家庭女儿大雅的苦难与奋斗为线索,推动情节,编织故事,展开叙事。作品写得自然、朴实,没有夸张。这部长卷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用自己的力量,以文学的形式,带着爱与悲悯、坚韧与隐忍,留下了对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对土地、对父老乡亲、对脚下一切生灵最真挚的回顾、探索、观察、审视和记录。这样的记录,凸显了文学的意义。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唐启云认为,《葵花金》选择20世纪前60年作为历史背景,不仅写出了于立国对宏大国家历史的个人记忆和江汉流域风土人情的演变,也写出了普通民众应对艰辛、生存的智慧,为现实主义文学中“人民”这一文学形象的塑造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深圳市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尊认为,即将退休的于立功写作才刚刚开始,“现在这个时代,出于热情而写作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也看到大量因为职业、学这个专业而写作的人。这种机械甚至僵化的写作,很难写出真正有情感、有感动、有生活温暖的好作品。”

深圳市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汪洋认为,于立功有丰富的个人经历,能够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他在小说中通过风土人情、家庭生活等营造的氛围特别吸引人。“这种闲散的写作方式不是闲散的,它最有飘逸感,最吸引人。”汪洋认为,这部作品有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的基础。

深圳市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安佩芝形容《葵花金》是“江汉平原版的《大宅门》”,其中体现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与抗争,完成了原始民俗、生活方式与理性艺术虚构的有机融合。

深圳市宝安区作协副主席王国华认为,文学上的“深圳味”还没有真正形成。他认为,以于立功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尽管在珠三角扎下了深厚的根基,但写作背景和视角却离不开他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一现实是深圳乃至珠三角等地文学创作的巨大差异。

深圳市宝安区文学评论家协会主席唐小林说,“在当今文坛风头正盛‘回归现实主义写作’的当下,于立功的长篇小说《金灿灿的向日葵》无疑是给深圳作家们一次引人深思的启迪。”“深圳文学”不应只局限于“深圳”二字,而应是一种开放、多元的文学写作。《金灿灿的向日葵》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看似与深圳关系不大,却依然是深圳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深圳人对故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深圳作家创作成果的有力体现。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白珊珊审韩少军,二审桂童,三审张雪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