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特征研究:动机、行为与态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4-09-24 10:03:25

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行为特征、环境态度以及对旅游的感受。研究得出:三江源生态旅游者在动机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上属于严格型生态旅游者,但在环境态度和对旅游设施与条件的要求上属于一般型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相似。在此基础上对三江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生态旅游者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者;调查与分析;三江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5-0321-030 引言 三江源地区以其独特迷人的原始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人文风情,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三江源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学者们对该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对三江源地区旅游资源分布与评价[1, 2]、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3, 4]、社区参与与扶贫[5-7]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众所周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虽然生态旅游被认为是一种真正肩负保护环境责任的旅游活动,但能否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取决于生态旅游活动的实施者——生态游客。然而,目前对该区域的生态游客研究较少。

因此有必要对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本文在对三江源生态旅游者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旅游动机、行为特征、环境态度、旅游感受四个方面分析掌握其特征,以期为更加科学地管理生态旅游者提供依据,探索三江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研究方法1.1实地调研方法玉树州结古镇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之一。本研究从旅游动机、旅游消费行为、旅游环境态度、旅游感受与体验四个方面对玉树州结古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随机访谈和观察法,了解游客的旅游目的、生态旅游意识与观念、对景区的期望、旅游项目的参与方式、环境行为等。 1.2 统计分析方法利用软件从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消费行为特征、环境态度、旅游感受四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动机特征如表1所示,三江源生态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向往自然的旅游动机。很大一部分游客的动机是希望参观自然,尤其是参观和体验受人类干扰较少的野生、原始的自然区域。这充分反映了生态旅游者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了解自然的强烈愿望,展现了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导向的显著特征。

2.2 消费行为特征 2.2.1 出行方式 一般认为,生态旅游者倾向于独自出行,寻求融入大自然的刺激。三江源生态旅游者中,独自出行或与朋友、同事小团体出行的比例很高,占84%,而由旅行社安排、单位组织的大团旅游的比例为16%,这与生态旅游的性质相符。 2.2.2 旅游时间 游客的旅游时间长短一般受旅游地性质和旅游活动的影响较大,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旅游时间相对较长,平均停留时间为4.99天。虽然这少于50%的国外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认为较为合适的8~14天(加拿大怀特调查结果[8]),但却长于国内生态旅游者2.9天的平均旅行时间(黄振芳等对江苏沿海地区的调查结果[9])。三江源生态旅游时间较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统计数字中包含了外国游客的样本,相比较而言,外国游客在生态旅游上花费的时间普遍较长。其次,这与游客到三江源主要是体验旅游而非“观光”有关。此外,与三江源景区分布分散、交通不便有关。2.2.3旅游费用根据调查分析,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收入水平较高,旅游费用也较高,平均为741元。然而,三江源的旅游费用中用于“真正旅游”的费用占比非常小,且旅游费用呈现出这样的趋势: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餐饮费用,甚至餐饮费用大于“真正旅游”的费用。

2.3 环境态度特征 2.3.1 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可分为表面环境意识和潜在环境意识。表面环境意识可以表明旅游者对一些基本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而潜在环境意识则能反映生态旅游者是否真正具备生态观念和生态伦理。如表3所示,95%的生态旅游者注意到草原沙化现象,90%的生态旅游者注意到草原鼠洞较多、鼠类活动猖獗,反映三江源生态旅游者表面环境意识较好;15%的生态旅游者试图接近野生动物或其巢穴,30%的生态旅游者喜欢吹喇叭刺激野生动物奔跑、飞翔,这些行为和表现无意中惊吓到了野生动物,反映三江源生态旅游者潜在环境意识较差。总体来看,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环境意识处于中等和一般水平。 2.3.2 环境责任感 一个游客的环境意识会具体表现在他的环境责任感上,而环境责任感会影响到游客是否会采取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如表4所示,三江源75%的生态游客在旅游地内乱扔垃圾,因为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在如此广阔的自然背景下乱扔垃圾是一件太过“坏事”的事情,而能够及时制止他人乱扔垃圾的更是凤毛麟角。总体来看,三江源生态游客的环境责任感较差。 2.4 旅游体验通过对三江源生态游客的旅游体验分析,73%的生态游客对三江源旅游的交通条件不满意,25%的生态游客对住宿条件不满意,34%的生态游客对餐饮条件不满意,12%的生态游客认为活动内容单调,反映出三江源生态游客对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的要求较高,希望交通便利、食物味道好、酒店卫生设施好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根据严格生态旅游者与一般生态旅游者特征差异(如表6所示),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者在动机和消费行为上属于严格生态旅游者,他们选择出游率较高的三江源作为旅游地,是因为对这个偏远、相对原始、原生态的地区感兴趣,有动机去了解和体验这里的自然;且一般出游规模较小、停留时间较长、花费较多。但在环境态度和对旅游设施条件的要求上,属于一般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类似,环境意识一般,环境责任心较差,对吃、住、行、游、购、娱等要求较高。 3.2 建议 3.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应科学考虑旅游容量 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只强调走进自然方面,而忽视了保护自然方面。鉴于现有游客中具备一定生态知识、环保意识、生态责任感的游客数量不高,缺乏成熟的生态旅游者,三江源的游客数量绝不能“多多益善”,不仅要从资源、经济、环境、设施等供给角度考虑旅游容量,还要从现有生态旅游者的生态责任感、生态质量等角度考虑旅游容量。3.2.2三江源生态旅游应实施质量控制策略从旅游动机角度看,三江源生态旅游者倾向于选择原始、真实的自然环境,因此在三江源实施质量控制策略是发展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一种十分有利的方式。

质量控制策略的目标是力求达到一种平衡:按照社区所期望的质量水平开展旅游活动,从而为社区旅游业和整个地区提供长期利润(可持续发展),同时吸引游客享受旅游[11]。保持三江源的品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浓郁的藏族风情和宗教文化,在这一点上,国家、当地社区和游客是高度一致的。对国家和当地社区来说,保护环境和文化传统是必须的,对游客来说,则是旅游的动力和吸引力。3.2.3应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教育与引导。从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来看,三江源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差,亟待对游客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与引导,提高其自发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如大力推进生态旅游者行为规范的落实,进行导游人员培训,让其向游客讲解相关环境知识,逐步提升游客的生态意识;在交通运输车辆、游客聚集地建设环境教育视听系统等。注:本文为青海大学三江源研究中心专项项目成果之一。参考文献:[1]唐成才,钟林生,陈天. 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开发模式[J]. 资源科学,2009,11。[2]李春华. 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何梅清.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探讨——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赵霞.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规划初步研究[J].国土资源研究,2005,4。[5]王峰.“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6]黄云马,陈荣.社区视角下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牧民参与生态旅游研究——以玉树州称多县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马美芳.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8]李东和。国际生态旅游市场分析[J]。旅游学刊,1999,1。[9]黄振芳,等。国内外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研究,2003,12。[10]肖朝霞,等。国内生态旅游者生态意识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4,1。[11]Fred ,等。绕道的代价:世界旅游业评论[M]。陈晔,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