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三江侗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4-10-22 05:03:03

浅谈三江侗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三江侗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民俗文化已成为创建旅游区的又一标志,三江县是民俗积淀的地方之一。这片土地是侗族、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交汇、交替、交织的地区。有着丰富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县,将民族民俗文化引入旅游,是保持民族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持续发展,打造三江旅游品牌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述三江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及对策,希望三江旅游能够更好地发展。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 资源优势 发展现状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自治县位于**壮族自治区北部,是紧邻湖南**,地处两省交界处,人口33.8万,主要由侗族、苗族、瑶族、壮族、汉族5个民族组成。其中侗族人口2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6%。 **自治县的历史、自然、民俗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原始气息和生活气息。因此,**自治县有着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和奇特壮丽的自然风光,资源优势也十分明显。三江县旅游资源丰富,建筑、服饰、风味美食、民族歌舞、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在建筑方面,侗族的吊脚楼、风雨桥、桥梁不需要一钉一铁。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侗族工匠无论建造多么复杂的民居、桥梁、风雨桥,都不需要图纸。他们只依赖一张图纸。用半根带有特殊符号的竹竿(俗称香柱)和两根五寸左右的短竹竿,可以在平地上架起高楼,在陡坡上架起建筑物,创造出许多雄伟美丽的建筑。这真是令人惊奇又令人着迷。令人钦佩,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饮食文化方面,有油茶、糯米、甜糕、侗果、重阳酒等餐饮系列,酸肉、酸鱼、酸鸭、酸菜等酸菜系列,腊八牛肉、腊肉、腊鱼、香肠等熏制系列。韭菜、蕨菜、竹笋、野菜等一系列当地蔬菜,鱼、牛(羊)、紫血、酸菜鱼四大侗族名菜更是让游客难忘。在民族歌舞方面,有以有“天籁之音”之称的侗歌为代表的纯自然音乐艺术,有体现“天籁之音”的朵叶舞、侗戏、戏剧、琵琶歌、笛歌、芦笙舞等。侗族、苗族人民的团结和庆祝。以侗族为代表的舞蹈艺术包括反映侗族集体交往、婚俗喜事的侗族礼仪民歌、反映侗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近野山歌、反映侗族青年浪漫情调的牛头箜篌歌曲等。男人和女人,以及反映民族起源的种族血统。讲述文化、繁衍、迁徙历史的古老民间艺术,反映民族自治社会组织的民间艺术,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于潮流的民歌风格。其中,被誉为侗歌之乡的梅林乡,被国家命名为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3月3日的福禄苗乡烟花节更是享誉海内外,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在服装方面,侗族服饰以自织粗布制成,用靛蓝染色。细布和缎子多用于服装或配饰。侗族服饰中的装饰符号是侗族农业文化的再现,体现了多神崇拜的文化内涵,具有侗族徽记的文化功能。总体来说,侗族聚居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精美的民族建筑、民族节日、生活等。婚恋、美食等习俗独特而迷人,足以吸引游客的目光,是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休闲旅游胜地。

2、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目前少数民族旅游的发展形势可以说是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少数民族旅游业已步入正轨,并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这里我们主要关注考虑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凡是去过三江的游客都会感叹三江县是多么脏、乱、穷。满街都是三辆马车,车辆乱停乱放。街上到处都是水果摊、面摊、蔬菜摊。街道管理不规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处可见。环境卫生管理监督不到位;县城规划相当滞后,各街道立面装饰不科学,未能凸显侗族独特的建筑特色。交通也不方便。目前,三江县没有航空服务。只有几辆铁路客车停靠在三江。前往三江县主要通过公路。进出三江的道路等级较低。交通能力较差。下雨天,一些通往景区的道路泥泞不堪。走路非常困难。让景区失去吸引力。此外,三江县的旅游住宿条件也比较落后。高档、高标准的酒店很少。目前只有一家三星级酒店。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三江县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较弱。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短、回程率低、人均消费水平不高。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将大大减少旅游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带来负面形象。景区的风景和环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缺乏对旅游产业的长远统筹规划,长期缺乏对旅游产业的投入。致使侗族聚居区的一些风景名胜区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

许多建筑物因年久失修。再加上人为破坏。古城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旅游价值:国家级保护文物三江都通坝团风雨桥,因保护措施不完善、当地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遭到严重破坏。当地居民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了其保护和开发,破坏了文物古迹,破坏了旅游环境。大大降低了其旅游价值。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开发层次浅,旅游项目不多,旅游人才短缺。服务程度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当地年轻人外出打工的不少,留下来发展的不多。因为侗族聚居地处贫困山区。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对旅游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旅游业人才短缺,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提供的动力不足。最后,旅游业的发展和其他文化的冲击,导致旅游目的地传统文化生态面临失衡。三江独特的风情、民族艺术和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然而,这些独特的特征往往是脆弱的,很容易在外来文化的压力下被破坏。民族习俗和文化开始疏远。大部分已经汉化,现在侗族年轻人大多不会唱侗歌;侗族服饰和银饰,传统民族服饰容易褪色,款式单一,现在的侗族年轻人大多对它们不感兴趣,不想穿,也不知道怎么穿。制作,新年和假期除外。这将影响甚至削弱许多少数民族的独特传统。

三、如何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一、不断改善交通条件和旅游环境,树立三江旅游形象。改善交通条件是发展三江旅游必然的第一步。努力开通或改善通往县内各旅游景点的道路,不断改善道路两侧的环境。然后加强道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村里的起源文化,并组织文化人进行编辑包装。每个村庄都是一个风景区。 (二)政府应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推动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3、建设一些国家文化标志性建筑。民族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立国之本。民族文化标志性建筑体现了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信息,体现了民族的灵魂,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开发相关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游客除了对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感兴趣外,购买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也成为重要的旅游需求之一。因此,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器具、服装、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都可以开发为商品。比如侗族农民画、侗族剪纸、刺绣、民族工艺品生产等都可以作为产品开发。游客还可以推出DIY教学教程5,推出特色活动,让游客体验民族风情。

比如,在砚寨这个侗族民居住宿体验区,除了让客人住在那里之外,还需要带客人了解侗族民居的布局,包括哪个是正堂、哪个是客房、哪个是哪里。存放腌鱼和腌菜的,就是粮仓。等等,还有带游客参与业主自己的农活,让游客参与农耕、插秧、收割水稻的乐趣。游客还可以身着侗族节日服饰,参加八个村寨的芦笙演奏,或组成一名或多位芦笙选手参加比赛,并可得到侗族师傅的指导和训练。 6.加大民俗旅游推介力度。在当今的市场上,你离不开广告。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展销会等形式,向外界传播民族旅游民俗文化。结论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旅游文化价值,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三江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由于发展过程中措施不合理、困难重重,发展进程缓慢,因此少数民族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当地居民、旅游业的通力合作。还要吸收各地经验,着眼并结合当地实际,立足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开展相关项目。只有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旅游资源,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参考文献《论旅游开发对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自治县为例》陈伟、蒋健、唐景伟《三江旅游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肖丽娜》**民族风情旅游开发与文化提升》张云霞、李玉林、鞠红霞、谭鑫《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发展研究==以**族歌谣为例》肖京>高艳玲《侗族聚居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以**自治县为例》谭鑫《**导游》程建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