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交界处,北与巴南接壤,南与贵州接壤,西与江津接壤,东与万盛接壤。地处渝黔渝三地枢纽。是重庆的南大门,即重庆连接贵州、云南,是湖南、广西、广东、上海之间的重要陆路通道,也是渝南、渝北毗邻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贵州.全县辖23个镇、10个乡,面积2178平方公里,人口9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非农业人口18.5万人。綦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周代,就属于巴国领土。公元619年,南州建立。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称帝,置綦江县。历代沿用至今,630多年来未更名。 1958年划归重庆市。綦江地貌多样,物产丰富。全县以山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养殖业发展。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大豆、高粱、啤酒、油菜等,在全国率先建设商品优良基地县。传统土特产衡山大米、红梅、木瓜、枳壳、茶叶早已闻名遐尔。生猪发展跻身全国产肉大县100强。养牛业早在1954年就受到国务院的嘉奖。1992年,綦江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农区秸秆养牛示范县”。目前,全县以烤烟、蚕桑、茶叶、水果、林业、生猪、肉牛、渔业、家禽、优质稻为主的多渠道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每年大约出生90万头猪;林地面积63.3万亩,以松、杉、柏为主,森林覆盖率22%。
綦江资源丰富,矿藏众多。已探明矿藏有煤、铁、铜、硫磺、天然气、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石英砂等。煤炭储量达15亿吨,铁矿石储量超过2亿吨。每年为国家提供4000万吨优质煤炭。是重庆总体规划的煤铁中心。天然气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15.7千瓦,但目前仅开发22%。境内山川秀丽,风景宜人。众多景点中,有险峻雄伟的“白云寺”,有重庆十大风景区之一的“古剑名山”,有翠绿清爽的避暑胜地“丁山湖”。 ”、“天台山”,有许多巧夺天工的佛石门寺石刻,有孔明南征三国遗迹的“双石山孔明洞”,还有一组蜿蜒曲折、形态各异的石堑洞。这里有惊险险峻的“西南第一漂”,江津四面山、重庆缙云山等众多风景名胜区形成完整的旅游带,吸引着各地游客。境内工业门类齐全,有松藻矿务局、东源钢铁有限公司、綦江齿轮厂、重庆冶炼集团公司、重庆钢丝绳厂、重庆铝业有限公司、重庆造纸厂、清江机械厂等。济南市双溪机械厂 有供电局等中央和省、市直属大中型国有企业23家,固定资产17亿元,员工5万余人。其中5家跻身重庆市企业50强。县属产业已形成机械、化工、能源、仪器仪表等重点骨干产业。以汽车齿轮、小型柴油机、“金角牌”老四川牛肉干、茧丝四大系列为主导的名优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远销东南亚。
如今的綦江,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境内有铁路、公路、水路。川黔铁路、210国道纵贯南北,与三(江)、南(川)铁路、川湘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境内铁路总长度135公里,设有火车站16个,二级编组站1个;公路里程2400多公里。正在建设中的川黔高等级公路、即将建设的川湘高等级公路,将进一步改善綦江的交通条件,增强綦江的区位优势,将綦江打造成卫星城与重庆相连。县内有长河8条。齐河开发已被交通运输部列为重点开发项目。水路可从贵州桐梓直达长江。綦江供电局电网和地方电网遍布綦江全境,用电方便。綦江交通便捷。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5.2亿门,33个乡镇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綦江科教文卫事业独具特色。全县有中专4所,中学83所,小学557所,幼儿园320所;科技人员3.5万人,其中中级以上科技人员7000余人;有文化馆(站)34个,影剧院26个。已建成有线电视台58座、有线电视分站65座,电视覆盖率达85%。民间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农民牌画、民乐演奏、根雕、壁挂等民间艺术享誉中外。 1987年,文化部命名祁红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09个,病床2262张。
在原四川省率先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改革开放以来,綦江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994年、1995年,綦江县连续两年被四川省评为县级经济“同类地区先进县”。 1998年,全县生产总值39.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7亿元。财政收入2.6亿元。人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2095元,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5000元。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全县768家国有集体企业中,有714家实施了以“卖、改、租、兼、毁”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县级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驼湾大桥、虹桥、城东高架、龙角路、城东大道、城北路、中山路、滨河社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城北开发建设进展顺利,改变了城市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綦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199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大宣言。五大精神,突出经济建设中心,以富民富县为根本,以“三惠”为标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实施高速公路发展战略,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巩固农业基础,增强工业实力,活跃商贸流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要以改革开放为大局,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努力提高改革创新、开放集聚、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联动合力、跨越发展的实效,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推动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当前,该县正紧紧抓住加快中西部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峡库区移民开发、设市等给我县带来的良好机遇。重庆和川黔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正在重点实施公路开发。战略,认真落实农业化、城镇化、旅游开发、市场建设、产业发展五条,努力实现富民富县的目标,确保1999年全县生产总值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财政收入2.7亿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纯收入240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城镇职工年收入55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比上年增长11%。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我县将力争各项指标翻一番,创造綦江更加辉煌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