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暨投融资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代表各省市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进行了题为“上海打造亚太旅游投资门户的实践”的经验交流。
方世忠表示,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强调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投融资,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我们理解它包含三个基本的内部逻辑。
第一,建设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是履行新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明确指出“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它为我们文旅项目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内容和广阔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建设更多富有文化遗产、彰显中国精神的文化旅游项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让中外民众更好地感知中国文化。中国现代化的生动画卷。
其次,建设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是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的内在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2500美元时,文化消费进入繁荣状态。我国人均GDP在2019年首次突破1万美元,2021年达到1.25万美元。上海人均GDP已经突破2万美元,两者都跨过了文化消费繁荣的基线。如今,文化和旅游日益成为人们富裕生活的刚需、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品质生活的标准。它们也是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应对消费升级和需求侧市场下沉的新趋势、新特点,要加快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更多优质文化和旅游项目,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增强人民幸福感。一种获得感和安全感。
三是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是抢抓发展新轨道的现实要求。当前,以信息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据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的41.5%,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相信文化和旅游是数字化和虚拟世界的最佳入口和最佳场景。谁抢占了数字化这条新赛道,谁就赢得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这就要求我们拥抱新技术、关注新人群、抓住新赛道。我们既要加快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向品质化、智能化、融合化迭代升级,又要包容审慎创造更多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新场景,为文旅美好生活插上“硬核科技”的翅膀。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近年来,上海突出“城市化、综合性、国际化”的城市特征,坚持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聚焦投资和消费两方面。加强跨周期布局和逆周期调整,着力打造文化和旅游领域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纽带,更好赋能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上海城市软实力。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接待国内游客2.33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和108%,均高于全国同期增速时期;上海接待入境游客229.9万人次,继续领跑全国。大城市作为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十四五”以来,上海高度重视促进文化旅游投资,创新开展“打造亚太旅游投资门户”的上海实践,探索形成“四个一”上海方法。
一是编制文化旅游规划“蓝图”。规划是方向、是指南、是引领未来发展的行动计划。可为优质项目和重点产业预留发展空间,提供良好预期。 “十四五”期间,上海编制了“深化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两个市级专项规划。聚焦重点领域,实施十大“上海旅游”工程。全力推进黄浦江世界客厅建设工程、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工程、“五新城”文化旅游赋能工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 ”建设项目、崇明国际生态旅游岛提升工程、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城市”提升工程、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中心城历史文化“步行街区”工程、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及其辐射片区提升工程、滨海旅游区升级改造工程。我们聚焦重点产业,加快推进“两个中心、两个首都、两个高地”建设。着力打造全球影视创作中心、重要的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全球电子竞技之都、互联网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昨天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交易周,以“全球艺术市场·艺术上海”为主题,迎来了250余家中外画廊和艺术机构,其中境外画廊参展比例超过50%,创下了成交额创历史新高,交易总额已成功突破百亿规模,上海已成为文物艺术品进出口的首选口岸。我们聚焦跨界融合,打造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四大主题集群。全力打造以“党的诞生地”为标志的红色文化旅游集群、以“可读建筑”为标志的海派文化旅游集群、以“水乡生活”为标志的江南文化旅游集群以“房间”为核心,以“国际节”为标志。 “会展”是一个时尚文化旅游集群的平台。
二是建立投资促进“一套机制”。文化旅游产业是大产业、大民生、大会展。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涉及部门多、涉及领域广、综合性强。为此,我们建立了统筹协调推进机制。依托上海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与文化旅游、发展改革、规划资源、财政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对市级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实施季度跟踪推介,引领创新如乐高乐园和金山码头。项目通过特殊班级进行推广。我们创建投资促进平台。 2021年,上海旅游招商大会首次举办,连续两届推出“双千亿”文化旅游投资项目,发布年度《上海旅游招商指南》,重点开展招商项目路演,激发文化旅游投资活力。全社会投资上海文化旅游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信心。我们建立了各区赛马机制。我们会同市统计部门构建了“旅游投资、旅游活跃度、旅游满意度、旅游声誉”四个维度12项指标体系,编制发布了各区旅游发展指数,全面动员群众上海16个区的倡议。热情高涨,形成了城区联手共同投资文化旅游的总体格局。
三是用好文财融合“一揽子工具”。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业加强对接,加大金融业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推动文旅产业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文化旅游与高质量发展融合。为此,我们加强了金融政策供给。深入学习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共同研究出台上海金融支持旅游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展文化旅游,把中央惠企政策落实到细、小到落实。我们增加了金融信贷。联合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等10余家商业银行,累计为上海文化旅游产业复苏振兴提供信贷1500亿元。市级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我们优化专业金融服务。推动设立市级文化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将全市9家银行13家分行认定为“文化创意特色分行”,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文化和旅游产业专业化运营体系,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专业化运营体系。懂文旅思维的团队专属服务团队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文旅企业推出一系列专属产品。
四是打造文化旅游创业“一流环境”。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推动文化旅游投资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有效的市场和有前途的政府紧密结合起来。为此,上海始终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一流文化和旅游营商环境。加强上海文化旅游行业法治建设。创新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立法,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美术馆管理办法、密室剧本记录管理办法、帐篷露营地管理办法、打造文旅虚拟宇宙新赛道的行动计划。这个文件将更好发挥法治固基础、稳预期、利长远的积极作用。建设上海数字文化旅游中心。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专业版“文旅网络馆”,以“全球感知、全数字融合、全协作、全景赋能”为特色,全面提升“高效办一件事”和“高效办一件事”“事”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实效、基层关爱、企业效益。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设立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初始规模55.5亿元,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上海文化旅游。同时,上海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规模超过3亿元,用于支持优质文化和旅游项目,政府企业合作共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繁荣。
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城市品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加强与兄弟省市及业界同仁的沟通与交流,学习更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诚挚邀请各位优秀企业家来上海投资兴业、扎根上海,携手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旅游名城,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家。
最后,方世忠展示了小红书最新的笔记增长统计数据,这表明上海的艺术集中度非常高。今年11月,上海艺术节、贸易周、双年展同时举行。他特意引用了今天《文汇报》头版报道中的一段话“艺术热点事件的溢出效应更加令人兴奋”:“一方面,横冲直撞开始不停歇。模特,徜徉在各大艺术场景中,累并快乐着,感受到从感官到灵魂的多重精神净化——这样的状态已经成为当下很多艺术从业者、爱好者甚至市民和游客的写照。 “可以说,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交通型城市的入口、服务型经济的引擎。我们坚信,投资文化旅游,就是选择美丽,你就赢得了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