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的讨论和分享,还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东地区石油储量非常丰富,一些国家出口石油进行贸易。其中之一就是伊拉克,这是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国家。
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依靠石油贸易实现了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人民的福利待遇非常好,在整个中东地区名列前茅。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声称伊拉克拥有致命的恐怖武器。为此,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
2003年春天的一个清晨,伊拉克大多数人还在熟睡中。
突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突然入侵伊拉克。美国打着“拯救伊拉克人民”的旗号发动了战争。随后伊拉克陷入战争。
美国为何突然带兵入侵伊拉克?
这场战争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伊拉克的过去和现在
伊拉克位于中东,毗邻叙利亚、黎巴嫩、伊朗、利雅得等国,国土总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也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的首都。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
直到1958年,伊拉克共和国才正式成立,以巴格达为首都。
伊拉克国内人口约3600万,国内石油储量十分丰富,居世界第四位。
萨达姆执政期间,伊拉克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显着发展。这一时期也是伊拉克最黄金的时期。
萨达姆以铁腕和严厉的政治手段统治伊拉克。
1973年爆发能源危机期间,伊拉克抓住了良机。由于国内石油储量丰富,伊拉克靠出口石油赚了很多钱。
萨达姆政府利用出口石油赚取的财富来改善国家基础设施和国民福利。突然之间,伊拉克的每个人都有了足够的食物、温暖的衣服和各种便利的系统。制度的完善,让整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一度飙升,让中东其他国家的人民十分羡慕。
在萨达姆政府的管理下,整个伊拉克社会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尽管萨达姆努力工作,为伊拉克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却让伊拉克陷入了泥潭。
美国嫉妒伊拉克资源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萨达姆在伊拉克境内开展了清除异己的运动,并大力发展军队。
随后他就走上了扩张之路。他公然违反联合国和平协议,下令研制核弹和化学武器。它与邻国伊朗开战,随后袭击科威特,造成许多臭名昭著的事件。
一时间,萨达姆被世界各国称为政治强人、独裁者、战争狂人。他的举动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眼看着萨达姆的势力越来越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觊觎伊拉克国内的石油资源,进而发动了对伊拉克国家进行干预的阴谋。
事实上,萨达姆的上台完全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早期的萨达姆只是一个流亡的激进政客。当时,萨达姆在伊拉克受到排斥。
但出于自身在中东的利益,为了更好地控制中东,美国与萨达姆一拍即合,立即达成了共识。
美国为了遏制伊朗崛起,暗中支持萨达姆上台,挑起两伊战争,借萨达姆之手打击伊朗的反美气焰。
随着萨达姆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他萌生了脱离美国控制的想法。美国给他的帮助完全是为了开采伊拉克的石油,那么伊拉克很可能会彻底成为美国的附庸。
萨达姆本人野心勃勃。为了防止美国过度干涉伊拉克,萨达姆加大对内清除异己的力度,不断修改任期,将伊拉克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他还在国内推动去美元化进程,这让美国当局感到愤怒。
更重要的是,有经济头脑的萨达姆意识到,中东产油国应该联合起来,成为石油行业的资源垄断者,让中东制定石油价格,增加石油产量,争夺良好的海港。这样伊拉克和中东国家自然就不会被西方国家控制了。国家和人民都能赚钱,不受美国控制。
美国意识到萨达姆的行为挑战了自己的底线,动摇了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于是立即寻找一切“正当理由”来攻击萨达姆。
美国对伊拉克实施定性制裁
自从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后,美国就中了第一招,声称萨达姆政权正在破坏中东稳定。
时间来到2001年,“9·11”事件的爆发震惊了全世界。双子塔倒塌导致美国约3000人死亡,造成超过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当时美国声称这是恐怖组织针对美国策划的。随后美国正式宣布将开展一系列打击恐怖势力的计划。然而,美国一直犹豫是否要向世界讲述“9·11”事件的幕后黑手。民众。
为了转移国内公众的注意力,美国声称这是中东某些国家的阴谋。
当时美国已经对萨达姆政权深恶痛绝,而萨达姆一直在中东带头抵制美国,严重干涉了其未来的利益。
萨达姆听说美国爆发9/11事件后,幸灾乐祸地公开表示美国难辞其咎,还发表了一系列批评美国的言论。现在美国终于找到了正当理由,立即开始筹划如何制裁萨达姆。
为了误导国内公众认为“9·11”事件是伊拉克造成的,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上演了一场属于自己的阴谋大戏。
2003年2月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时任国务卿鲍威尔面对与会的各国代表,他立即拿出了一个小试管。
在场的人都很疑惑,认为鲍威尔身体不舒服,需要吃药。随后鲍威尔表示,其中所含的白色粉末是美国最近从伊拉克收集到的证据。
伊拉克已经研制出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力极其强大。有关机构对其进行了测试,发现这种粉末可以杀死大量人员。现在美国正准备对伊拉克实施制裁。请支持!
科林·路德·鲍威尔
美国国务卿的这一言论让在场各国代表感到荒唐。随即,多国代表纷纷表态,质疑其真实性,认为美国夸大其词。
法国代表提议各国组成联合小组赴伊拉克实地考察调查。在确认事实无误后,再对伊拉克实施合法制裁还为时不晚。
然而美国却无视其他国家的反对。两周后,美国率领多国部队擅自入侵伊拉克。联合国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震惊,因为美国直接绕过了联合国。
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同一天,与美国对猪羊的侵略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各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活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数千人举行抗议活动。伊拉克的这场战争是不公正的。
西方国家中,法国、英国、德国等国也纷纷做出回应。
不少国家认为,美国擅自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不仅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正式授权,而且在道德上也是不人道的。此举表明布什政府有意干涉伊拉克内政。美国似乎充当了“替身”。美国打着“主持正义”的旗号,其实是别有用心的!
与此同时,当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进行殊死搏斗时,联合国迅速组织了1400人的调查组飞往伊拉克进行实地调查,目标鲍威尔说,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伊拉克战争
美军的突然袭击,让萨达姆当局感到必须全力抗击,击退美军。
在萨达姆此前发动的海湾战争中,由于伊拉克惨败,萨达姆下令加强伊拉克军队的武装力量,打造一支更加精锐的作战力量,以便将来应对欧美国家的势力。
尽管萨达姆提出伊拉克军队应该按照现代模式发展,但当美军进攻时,萨达姆当局还是感到震惊。美军使用了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战武器攻击伊拉克,而伊拉克军队仍然持有冷战时期的旧武器。根本无法抵抗美军,随后在美军的攻击下,伊拉克军队遭受了大面积伤亡。
美军出动多架战斗机对伊拉克地面进行狂轰滥炸。然而伊拉克军队却连陆地上美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受伤了。伊拉克无法抵挡美军的先进信息行动。美军只持续了一个月,就彻底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这场战争导致伊拉克军队的死亡人数高达6000人之多,而美军联军的损失则不足300人。
更为悲惨的是,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在战争中惨遭蹂躏。美军持续空投致命白磷弹,给伊拉克人民造成重大伤亡。美军士兵甚至不人道地对待囚犯,无故殴打、羞辱甚至杀害伊拉克士兵。
战争彻底摧毁了富裕的伊拉克。伊拉克石油设施被毁,大批人被迫失业。人们忍饥挨饿,不得不忍受生死的恐惧。
萨达姆受审并被绞死后,美国以为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控制了伊拉克国家。美国本来是想控制萨达姆建立亲美的中东政权,这样美国就可以趁势从伊拉克榨取取之不尽的石油资源。 ,使美国能够维持其在中东的政治、经济、军事霸权。
然而,萨达姆死后,伊拉克境内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反对势力,一系列极端宗教组织开始涌现。他们继续挑战美国,并没有完全向美国投降。
旋即,美国无奈宣布将在伊拉克驻军数万人,以维护当地安全,维护美国在伊拉克的权益。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美军驻扎伊拉克已经七年了。这七年来,伊拉克境内各势力不断寻求与美军算账。美军驻伊拉克军事基地频频遭到袭击,迫使美国不得不继续向伊拉克增兵。
持续不断的伊拉克战争不仅迫使美军时刻驻军,也让民众流离失所。自那以后,伊拉克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联合国派出的调查组不仅没有找到美国声称的杀伤性武器,而且美军在伊拉克已经八年了,对整个国家进行了突袭,也没有找到这种所谓的大规模武器。破坏。
基本事实是不言而喻的。美国为了一己私利策划了这场战争。它不仅摧毁了伊拉克,也让自己误入歧途。
美国过去几年在伊拉克的所作所为导致了5万多名美国士兵死亡。与此同时,美国还投入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可以说是劳民伤财。
随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公开场合直言:美国在伊拉克战场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其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石油。
可见连美国自己都这么说了。美国发动的所谓“解放伊拉克”战争显然是一场阴谋,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高尚而披上虚伪的外衣。
结论
虽然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有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从根本上来说,美国是觊觎伊拉克的资源,想通过控制伊拉克来控制中东的地缘政治。这部自导自演的政治剧也让美国吃了不少苦头。
在今天的伊拉克,过去萨达姆·侯赛因统治下的繁荣已经不复存在。无论后来上台的领导人如何发展,伊拉克的辉煌岁月已经过去了。社会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大量失业人员。昔日的繁华岁月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废墟和大批饥寒交迫的人民。
美国的做法违背国际道义良知。以莫须有的名义进行的战争,无论如何辩解,都不是正义的行为。肯定会遭到全世界的拒绝和怨恨。我建议美国做得更好。换句话说,干涉他国内政是错误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