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人人都想杀的小强。但在一个人的手中,蟑螂变成了良药,他被称为“蟑螂教授”。 12月11日,发明三个新药的“蟑螂教授”、我国著名医药专家、大理大学李树南教授去世。
李树男1936年9月12日出生于云南腾冲。1958年到下关东风装卸站上班,后又到下关东风汽车配件厂上班。 1979年在大理卫生学校任教,1982年在原大理医学院任教,2002年任大理大学药学院院长。
他曾经白天当搬运工,晚上从事科学研究
“我认识他和他的家人已有五十多年了。”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西鲁教授回忆,他家原来住在下关人民街北端,李家离他家很近,日夜相见。 。李树男比他大11岁。由于李树男的侄子周世伟是他的中学同学,他也称李树男为“叔叔”。李树南年轻时当过一阵搬运工,手里拿着一根麻绳,搬运各种货物,做各种重体力活。后来,他买了一辆手推车,整天满头大汗地在街上跑来推去。 “有一年夏天,我在下关斗禅坡上,看见他推着车,轰隆隆地上坡,满头大汗。我赶紧去帮他推车,他回过头来喊‘小西路’。”我喊了一声‘老叔叔’,就帮他一路推到了城门口。”
张西路记得,李树南后来在空地上用一辆报废卡车当房子,用卖血的钱购买装备,白天在“高炮营”当个体搬运工,从事晚上进行医学研究。他通过将自己研制的药物注射到穴位上,治愈了两三百名脊髓灰质炎患者,却没有得到一分钱。他一生都在研究蟑螂。
艰难的生活中与蟑螂结下不解之缘
大理大学药化学院刘光明教授与李树南教授共事30余年。他回忆说:“在大学期间,李树南教授被错误划为右派。 1956年,他回到云南大理,以拉车为生,直到1978年,平反后才可以安排工作。”在22年拉托盘车的艰苦生活中,李树南发现了由于认识到民间蟑螂(美洲大蠊)治疗各种疾病的良好效果,便开始在一间非常简陋的出租房里对蟑螂进行研究,从而结下了不解之缘。蟑螂。
通过对蟑螂药用的研究,李树南于1986年发明了新药“华欣”,用于治疗战伤、烧伤、各种伤口、溃疡、瘘管等。在大兴安岭火灾、地震抢救伤员中发挥了显着的救治作用。 1994年发明新药“心脉隆注射液”,具有强心、升血压、改善微循环、扩张肺血管等作用。次年发明新药“肝龙胶囊”,可直接抑制病毒、增强免疫功能,对乙型肝炎疗效明显。抗肝硬化、抗衰老、改善视力、听力等新药进入临床预审阶段。这三个新药已全部实现产业化,累计产值超过300亿元。三年来,年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
“如果下辈子我还有精力和时间研究蟑螂的话,”
李树男也成为了人们所说的“蟑螂教授”,201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病重期间,张细鲁去看望了他。他对张说:“如果下辈子还有精力和时间,我还会研究蟑螂。”住院时,他对病人家属说:“出院后,我会配制配方,给你开药,可以治疗你亲人的病……”遗憾的是,他没能回到实验室。
“11月17日被送往医院的前一天,李书南还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工作。”这成为李树南留给刘光明的最后记忆。 (记者秦梦琳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