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解析与翻译: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

发布时间:2024-12-12 17:03:12

是江南秀美的风景。全诗是:齐王府上常见,崔九堂以前也听过几次。是江南美景,花落时再相见。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李桂年》。全诗语言很简单,但寓意却很深刻。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现了时代的腐朽与混乱,以及生活的荒凉与漂泊。

翻译《江南李桂年》

我们经常在齐王府里见面,在崔九堂面前多次听到你的音乐。

如今正是江南大好风光,落花时节又与李君相见。

《江南李桂年》笔记

1、江南:指江南与湘(今湖南省)之间的地区。李龟年: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善歌唱。由于受到唐玄宗的宠爱,他的知名度很高,经常在贵族府邸中演唱。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居江南,以艺人为生。

2、齐王:唐玄宗李隆基之弟。他的真名是李龙范。后来为了避李隆基的名字,改名为李藩,并被封为齐王。他以好学、才艺、儒雅、精通音乐而闻名。平常:经常。

3、崔玖:崔弟,兄弟中排行第九,是中书令崔适的弟弟。唐玄宗年间,担任宫中太监,受到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家族中的热门姓氏,可见李龟年原本是受赏识的。

4、花落时节:暮春,通常指农历三月。落花有很多含义,包括人的衰老、社会的腐朽和混乱。君:指李龟年。

《江南李桂年》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年轻时很有才华。他经常拜访玉岐王李隆范、中书监崔棣的宫廷,能够欣赏到宫廷歌手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流到江南。大历四年(769年)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前往潭州,一直停留到第二年春天。他与住在江、郯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他经常在齐王、崔玖府上会见、听闻的情景。看到这首歌的情景,我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江南李桂年》赏析

诗的前两句回忆了与李龟年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开元初年繁荣的怀念;后两句表达了他对国家衰落、艺术家流离失所的感慨。短短四句话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和生活巨变。语言极其平实,但内涵却无限丰富。

四行诗,从齐王府、崔九堂前的“闻”歌,到洛花江南的再次“相见”,“闻”与“相见”串联起四十年的巨变。世事的纷乱,岁月的沉浮,人的聚散,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里。诗中虽然没有一句直接触及生死的诗句,但诗人的追忆和感叹却展现了这场给唐代社会的物质财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大灾难的阴影以及后果。它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

就像老戏曲的舞台上没有布景一样,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想象出非常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就像小说一样,一个时代往往是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来体现的。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艺术概括程度高、生活阅历丰富的伟大诗人中,绝句这样的短篇体裁可以有很大的容量,在表达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可以做到轻盈流畅。无痕的艺术境界。

《江南李桂年》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令夜老。他没有考进士,但曾任学工部侍郎。晚年称工部尚书。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代以后,他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他的诗大胆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因此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其是韵律诗。他的风格多样,但以忧郁为主。他的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现存诗作1400多首,其中有《杜工部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