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穿越时空的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4-12-17 11:03:23

当我随着演员的脚步慢慢走进沧浪亭时,突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走进了历史,或者历史是否已经来到了现实。得益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章》,它能将书桌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符号还原成眼前生动美丽的风景。

《浮生六章》苗怀明译注中华书局苗怀明提供

非常纯粹的文学经典

无论是2019年11月15日观看的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还是沉复与芸娘坐在沧浪亭乘凉的月夜, 1780年的中秋节,因为这样的场景几乎数百年来每天都能发生。它可以发生在乾隆时期的苏州沧浪亭,可以发生在光绪时期的南京莫愁湖,可以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杭州西湖,自然也可以发生在今天的扬州五亭桥。

这是一对刚刚结婚半年多的年轻夫妇,正在享受新婚的甜蜜。男的叫沉富,女的叫云娘。虽然已经是中秋节了,姑苏的天气还是有些闷热。傍晚时分,他们爬上沧浪亭纳凉。他们先是观赏日落,然后品味天上的明月,或眺望窗外,或坐下来聊天。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没有必要发朋友圈或者刻意拍视频,因为不值得炫耀,只是两个人平凡的日常生活

在每天忙碌、赶着打卡上班的现代人看来,这样诗情画意的场景更多地出现在影视剧、电视荧屏上。他们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了。哪怕他们利用假期,随熙熙攘攘的人群,随意去沧浪亭一趟,也只是匆匆一瞥花香,体会不到沉父云娘的闲适与宁静。对于每天都很忙碌的我们来说,生活就是生活,艺术就是艺术。但对于这对年轻夫妇来说,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不仅体现在苍中秋朗亭赏月上。

苗怀明提供的园林版昆剧《浮生六记》剧照

翻阅这本书,里面只有关于孩子之间的爱和父母的缺点的信息。这样的书怎么能成为文学经典呢?

确实,从表面上看,这可以说是一部不符合条件的经典,也可以说是一部非典型的杰作。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有一些先天的缺点。比如作家沉复,虽然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但并没有获得什么名气。在那个时代,这决定了他卑微的地位。由于没有机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他终日为生计而挣扎。他开字画店,当助手,甚至到广东卖货。他的生活相当艰难。别说现在人们对他的身世一无所知,即便是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关心和了解。

再看《浮生六章》这本书,虽然写得非常用心,但连流通都做不到,更别说出版了。沉复去世多年后,没有人知道这本书的存在,更没有人对其进行记录或评论。如果不是杨银川这个有思想的人在冷摊上无意中得到手稿并印刷出来,我们或许不会知道当今世界上还有这样一本精彩的书。

但这么小的手稿被发现时并不完整。全书仅六卷,后两卷已遗失。

《浮生六章》幸存下来是幸运的。甚至可以说是偶然。它不能与文学经典相提并论。两人之间的距离似乎太远了。估计沉复在写的时候也不敢有这么奢侈的想法。

奇迹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发生了。光绪三年(1877年),杨银川收集了《浮生六章》余下的三分之二,以及另外三本笔记本,即《镜亭轶事》、《天山清编》、《天山清编》。 ”。 《文鉴杂录》也被收录在《都武案丛钞》中并出版。 《浮生六章》一经出版,便风靡一时,脍炙人口。它很快风靡国内外,书店争相出版。目前至少有200种不同版本,而《都无庵丛钞》所收录的其他三卷注释却从未被提及。如果把四本书的编撰当作一场竞赛的话,《浮生六章》完全获胜。

随着《浮生六章》的走红,它被收录进各种作品集,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被拍成电影,改编成舞台剧,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并出现了专门的研究著作。这些通常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经典的指标,而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浮生六章》就具备了这些。

这是一部非常纯粹的文学经典,不靠作者的名气,也不靠书商的宣传,而是靠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看似有点偶然,实则又是必然。

平凡生活中最真实的美丽

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书不长,没有展现生活的广阔面。没有传说,也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只写了夫妻俩的日常生活,而且是非常私人的生活。我们也在经历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似乎没什么可说的。是什么触动了我们?

答案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 《浮生六章》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平淡。这种平淡既指内容,也指风格。平淡并不一定意味着无聊。这是一种美,最真实的美,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可以通过《浮生六章》来理解,从中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获得人生的启迪。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浮生六章》和《红楼梦》。这本书曾被称为《小红楼》,可见很多读者都意识到了两本书的相似之处。

巧合的是,曹雪芹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2月12日)壬午除夕去世。次年,沉父和芸娘相继出生,似乎形成了一种生命接力。这种接力也体现在创作上。虽然《浮生六章》的人物、内容、情节与《红楼梦》有很大不同,但内在精神是相似的。你不妨把《浮生六记》当作《红楼梦》的特别续集。

两百多年来,《红楼梦》的读者心中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保黛的爱情没有走向婚姻,被黛玉的早逝人为地中断了。如果两个人牵着手,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那会是多么美好的结局呢?

让我们按照生命本身的逻辑来完成这个假设。作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如果包和戴结婚了怎么办?》大致内容是:如果鲍和黛结婚,经过短暂的蜜月期,他们就会生孩子。孩子的出生,意味着贾宝玉和林黛玉告别了青春,进入了成年。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无论贾宝玉多么不愿意,生命的列车一定会把他送到父亲贾政的位置上。同样,面对孩子的吃喝拉肚子,林黛玉也无暇、无心去感伤。一个合格的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能缺席的。日常的粮食、米油盐注定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于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自然就成了新的贾政和王夫人,也就意味着她们的前世一去不复返了。他们不能再肩上扛着花锄去埋花,也不能再在奶奶的怀里打滚。我不能再吃女孩嘴上的胭脂了。一切青春年少、轻狂的日子都已成为过去。面对衣食住行,以及各种世俗和利己的考虑,不再有诗和远方,只有永远无法完成的日常琐事。

再过几年,鲍、戴又将坐上贾代善、贾母的位子。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注定要重复家庭中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经历。生活就是这样进行的。

问题是,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局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这或许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也肯定不是曹雪芹期待的生活。曹雪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尽管家道中落,生活艰难,但他依然有梦想。他在艰难的生活中给自己和读者一点光明,让大家不要活得太世俗。所以,林黛玉必须早死,不能嫁给贾宝玉。随着贾宝玉和林黛玉年龄的增长,婚姻的选择成为必然。于是在他们成年之前,曹雪芹就残忍地关上了帷幕。

说实话,作者的文章有点过于感伤和悲观,未能面对日复一日高度重复的日常生活。 《浮生六记》其实延续了这个话题,但给出了另一个答案,一个更符合人生逻辑的答案。

沉父与芸娘的婚姻,可以说是现实版的包黛结合。两人十三岁时订婚,十八岁时结婚。他们不是青梅竹马,但可以说是恩爱如初。虽然他们的出身没有宝带那么显赫,但是四人的气质却很相似,而且都是聪明、英俊、帅气的人,这也是《红楼梦》第二章所指的交集。善与恶。如果你出生在富裕家庭,你就是痴情型;如果你出生在富裕家庭,你就是痴情型。如果你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有诗书,你就是一个高贵的人。前者是保黛,后者是沉父、云娘。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十八岁结婚就意味着青春期的过早结束,成人世界的提前到来,这是曹雪芹不愿意面对的。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实际情况并不像曹雪芹担心的那么无趣。沉复和芸娘结婚后,生活确实平淡,除了柴米油盐之外什么也没有。然而两人却过得幸福又恩爱。两人或在沧浪亭乘凉,或泛舟太湖,或盛装外出炫耀,虽然这样的日子并不多。在家的时候,两人就以简约为主,将庭院和客厅保持得整洁优雅。

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是我们的生活。沉福夫妇为何生活得如此幸福?关键是心态不同。沉父和芸娘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每一天,努力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他们没有太多的奢望,能够以小所得而快乐。如果定下的目标太多、太大,满意的日子注定会比不满意的日子少很多。人们常说,人生十有八九都会不如意。这不是自我麻醉的阿Q精神,而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再说了,即使你每天看起来都很悲伤,你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吗?

这就是《浮生六章》留给读者的启发。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和奇迹,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注定是平淡的。努力过好每一天,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幸福,或许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的担心有些多余。宝黛的家庭条件比沈复夫妇好很多。结婚后,他们的生活也许就不那么单调了。可能比沉复的还要丰富多彩。至少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我相信读者从《浮生六章》中会比从《红楼梦》中得到更多的共鸣。毕竟,沉富夫妇的生活离我们更近,他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

于平波《沉浮山水画题记》苗怀明提供

苗怀明提供的《都无庵丛潮》《浮生六记》

乐观平常的生活态度

《红楼梦》没有写保大的结合,最终以悲剧收场。 《浮生六记》虽然写的是沉复和云娘的婚姻生活,但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两者都是悲剧,但内涵不同。贾宝玉出家是为了告别前世,沉复则写下《浮生六章》来记录他对前世的怀念。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也许充满了烦恼。这种生活一旦因为家庭变故或者其他原因而中断,立刻就变得无比珍贵。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记忆中,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安于现状。这或许是《浮生六记》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全书说,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一切都是那么平凡,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的。只因为它平凡普通,所以作者不需要矫揉造作,不做作。对于厌倦说教骂骂、阅读高水平讲道的读者来说,可以与书中产生共鸣,在书中看到自己,从而引起强烈共鸣。真情实感,平实自然,这是《浮生六章》最大的特色,也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

转眼间,两百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已经用了手机、电脑,虽然地球变成了村庄,但我们并没有离开《浮生六章》的时代。我们依然在追求沉父和云娘所追求的幸福。曾经遇到的麻烦,至今仍困扰着我们。昨天书中发生的事情,发生在沉复夫妇身上,今天也将发生在我们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书的价值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探索这个主题可以从一个假设开始。如果沉复和芸娘现在还活着,他们的人生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呢?只要你仔细阅读作品,你就会知道他们的悲剧在今天仍然可能发生。虽然云娘的死与她家境贫寒,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有关,但问题是,如果她得了不治之症,即使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也无济于事。任何时代都会有悲剧发生。我们不能把任何悲剧归咎于封建礼教。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推卸责任。

沉富夫妇生活的困难,肯定与他们的父母有关。他们的父亲把他们赶出了家门,这是他们不幸的开始。这种家庭不和今天仍然存在,并不能全部归咎于封建礼教。不可否认,沉富的父亲行事粗暴、专断,但沉富夫妇难道没有自己的问题吗?作为儿子,沉富没能处理好与父母和弟弟的关系。作为一个丈夫,他无法保护生病的妻子。作为一个父亲,他无法给两个孩子幸福安宁的生活。这不能归咎于他的父亲。即使是老人有错,他也有责任。没有那么多的责任,你就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宽容、开放。宽容和豁达只能算是一种运气,只可遇而不可求。作为儿媳妇,芸娘爱管闲事,鲁莽。恐怕她不能只用清白来捍卫自己。毕竟,她是一个成年人,也是孩子的母亲了。处理好与公婆的关系很重要,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不能转嫁给别人。

芸娘的美丽、聪明、善良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对她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遗憾,但人们却常常忽略了她的另一面,那就是孩子气和纯真。作为一个成年人,这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优点,而是做事缺乏考虑,把本该和谐的家庭关系搞乱了?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幼稚阶段。如果保黛结婚的话,大概率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问题只会变得更加棘手。贾家的生活远比沈家复杂。如果发生冲突,矛盾只会更加激烈。

云娘是书中最受关注的人物。她之所以如此可爱、迷人,固然是由于她的个人才华,但也不能不说,她的美丽是因为作者深沉而深刻的性格。正是作者可贵的豁达、宽容和爱心,为她提供了一个展现美好人生的舞台,用文字记录这些美好的时刻,尽管舞台太小。可以想象,如果是庸人,如《红楼梦》中的贾赦、贾珍,芸娘还会有这些轶事吗?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妻子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丈夫手中。有什么样的丈夫,就会有什么样的妻子。是沉复培养、塑造了一个可爱迷人的妻子。当然,这样的训练和塑造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芸娘自身性格和行为上的缺陷给自己和丈夫带来了很多麻烦。

书中的沉复是一位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学者。我相信这也是他想留给后人的一幅自画像。尽管他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苦,但他仍然保持着难得的自尊,吃苦,享受生活,甚至在回家的路上还跑了一趟玉山借钱。这种乐观、宽广的人生态度是可贵的,对于每一个有过类似不幸经历的读者来说都是安慰和启发的源泉。 《浮生六章》虽然蕴藏着很多人生的苦难和无奈,但字里行间并没有肆无忌惮的宣泄和悲伤,作者的享受也不是那种醉酒、做梦、自毁。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懂得如何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充实、有趣。如果你看看他关于盆景和家居的言论,你就知道他绝不是泛泛之谈,而是真正的专家。从描写山水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出他独特的鉴赏力。他不喜欢苏州的狮子林、扬州的五亭桥、南昌的滕王阁。但他并没有唱反调的意思,但他可以说些什么。真相是鼓舞人心的。

如果他活在今天,有这样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力,我相信沉复也不会沦落到没饭吃的地步。他可能是大学教授、园艺专家或成功的商人。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就一定比那时更好,但至少实现人生的机会和判断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应该相对多样化,人生的阶段应该相对更大。

两百年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沉复作品中的苏州、扬州、杭州、广州、荆州等地名仍是原来的地名,地点也仍是原来的地点。沧浪亭依然挤满了游客。但《浮生六章》上映后,一切都变了,往日的风景又多了一层内涵和魅力。这是用眼睛看不到的,需要用心去体会。

《光明日报》(2023年1月12日第11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