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艺博会外景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众多艺博会和线下艺术展按下了“暂停键”。然而,上海却逆势而上,迎来了全球艺坛的“上海时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自今年三四月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来,艺术为这座城市带来的美好日常生活正在逐渐恢复。随着10月15日至11月15日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举办,全市浓厚的艺术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以新常态重塑上海艺术能量场。
随着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开幕,上海国际艺术产业地标西岸艺术岛ART塔正式开业。
【导航动力】
政府主导和政策创新释放出一系列效益。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如期举行。国家文物局在上海启动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
2020年,当全球艺术市场因疫情按下“暂停键”时,上海迎来了“上海时间”,对于全球艺术界来说尤为瞩目。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主导力量是政府主导和政策创新释放的一系列利好。
今年,上海如期举办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占据主动,主动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化危为机。这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徐汇区共同主办的大型活动。核心区位于上海西岸,一个因“自上而下设计”的好处而强势崛起的艺术聚集区。 10月15日至11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交易月内,举办国际级展销活动100余场,从西岸辐射至全市,形成集聚效应。新建的上海国际艺术产业地标——西岸艺术岛艺术大厦正式开业。创新性整合覆盖艺术品交易全产业链的“全要素”生态,吸引全球优质产业资源入驻。在流程上,市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专门渠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展会报关、通关、运输仓储、结汇、版权受理、保险服务等便捷服务正在逐步常态化。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为西岸艺术中心带来的“设计与想象:装饰的自然本源”展览是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重大活动之一
更令人兴奋的是,一系列艺术品交易优惠政策首次在上海落地。在11月举办的第三届进博会上,明代书画大师沈周的长卷《雪河山水图》等五幅海外古画首次展出并销售。财政部和海关总署之间。国家税务总局三部委10月12日联合发布的《关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销售进口展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中,共实现减税29.76万元。通过这种方式,未来越来越多的流亡国外的中国文物有望回归祖国。 “推动落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文物进口免税、免税优惠政策和公益性展示服务要求。”也是在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宣布,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将在上海设立。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先尝试。围绕社会文物保护展示、资质审批、主体许可、鉴定管理、文物归还、人才培训、进出境审核管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在酝酿之中。更让藏家兴奋的是政策支持外资拍卖公司拍卖部分1949年以后去世的外国艺术家在海外收藏的作品——这意味着毕加索、夏加尔、达利等西方大师的作品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上海的拍卖会上。
第七届西岸艺术博览会外景
【购买力】
一个半月内密集举办六场大型艺博会,相互学习、共同共鸣;艺术品拍卖会上热烈的购买气氛让不少藏家感叹许久不见,仿佛又回到了巅峰时期。
今年上海艺术市场的热情和力度,不仅限于往年个别艺博会与国际接轨的火爆价格,而是可谓“全面开花”,因此值得更多关注。
艺博会作为画廊展览和销售最集中的平台,是一级艺术市场的“晴雨表”,也是连接公众与艺术的重要桥梁。 10月底至12月初,六大大型艺博会在上海竞相角逐: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第七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第八届上海21届当代艺术博览会、第六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艺术博览会、第九届AArt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第二十四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些艺博会大多找到了自己鲜明的定位和特色,并相互学习、共同打造了上海丰富多样的艺博会生态。比如西岸艺术博览会的国际化阵容和超豪华水平一直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尽管全球疫情严峻,艺博会仍然汇聚了近百家国内外优秀画廊,其中海外画廊占比超过55%,展出作品来自700余位不同性别、种族的艺术家和国籍。 AArt是罕见的酒店式艺术博览会,利用酒店房间的墙壁、床、茶几等作为“展览墙”和“展位”,收集小型、精美且价格相对便宜的艺术品。今年的主题是“上海精致”“新美学”深受观众认可。
而且,即使这么多艺博会正面“碰撞”,各自的交易量也没有受到影响。相反,它们都画出了一条向上的曲线。不少艺博会开幕当天,作品都被贴上“红点”的标签,寓意“已售出”,频频传递喜讯。许多参展画廊都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销售成绩。创立于纽约的卓纳画廊创始人卓纳画廊坦言,这是他今年3月以来第一次参加线下艺博会。 “由于需要强制隔离,我们团队今年投入了大量时间,事实证明这是值得的——我们售出了20多幅作品,总价不低于550万美元”。在当天闭幕的西岸艺术博览会上,法国画廊Armin Lahey首次参展。呈现美国艺术家韦斯·朗的一系列作品。画廊亚洲区负责人庄灵芝透露,此次带来的作品基本全部售出。 “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很受新一代亚洲收藏家的欢迎,这是出乎意料的。”尽管迟到了12月初的上海艺博会,但购买力却不容小觑。主体雕塑《浮影女孩》等许多公共雕塑被企业或个人购买。
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
我们再来看看以拍卖为代表的艺术品二级市场。本来,上海的艺术品拍卖并不以“天价”着称,而是以稳健细致的风格着称,往往显得有些不温不火。今年,这一领域逆势而上,交出了异常亮眼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9月下旬的朵云轩120周年纪念拍卖会上,热烈的抢购气氛让不少收藏家感叹许久不见,仿佛又回到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巅峰时期:“朵云轩藏品对联” “特别”原定一小时的拍卖时间随着竞价的不断增加而拉长至三小时;最后一届特别会议的最后一批于次日凌晨4点敲定; “云集——中国古籍“绘画夜展”取得百分百成功,另有三场专场成交率超过95%……上海嘉禾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于12月中旬举行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李可染晚年的博物馆级水墨画巨幅《高石瀑布》以1.167亿元拍卖,毛泽东。茅盾的手稿《谈近期短篇小说》以2500万元落槌,大幅打破茅盾作品最高拍卖纪录。
今年上海的艺术品拍卖营造出一种存在感,不仅有热情,更有先锋力量。自年初疫情爆发以来,朵云轩、博古斋、赤函、嘉禾等多家上海艺术品拍卖行纷纷拓展线上业务。如今,“网上拍卖”、“同步拍卖”已成为新常态。纯网上拍卖甚至出现了吴昌硕的《菊花延年益寿》、刘海粟的《朱砂峰》、陆俨少的《江上揽胜》等个人作品的成交价超过百万元。
“克里斯汀·迪奥,梦想设计师”展览今年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
【培育力量】
全年两三百场艺术展览闪耀全城,从经典到前沿,从国际到海派,培养公众的艺术欣赏品味。其中,西方艺术界的“顶尖人物”莫奈、蒙克相继跟进,将人们对展览的热情推向了巅峰。
与艺术品交易的繁荣形成联动效应的是艺术品展览的繁荣。它们相得益彰,体现了这座城市的艺术活力。
今年前几个月,尽管全市美术馆、艺术空间因疫情长时间闭馆或容量有限,但今年上海的艺术展览依然多达两三百场。包括著名的“顶级”家居,还首次举办展览。从经典到新锐,从国际化到海派风格,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视野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惊叹。各类展览为公共艺术启蒙奠定基础,培养潜在艺术品买家,使上海迈向世界艺术之都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双年展举办地
今年,没有什么能够将公众对展览的热情推向顶峰。 9月,西方艺术“顶尖领军人物”莫奈、蒙克的特展陆续抵达上海,且均持续三至四个月。 “停留”。上海外滩美术馆的“日出·光——莫奈的《日出·印象》”特展汇集了巴黎马蒙坦·莫奈博物馆借出的47件作品,其中包括9幅莫奈的原创作品。 《日出·印象》被誉为“印象派的开山之作”,在国内出版尚属首次。上海久事美术馆“尖叫与回声——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展出挪威著名画家冈德森收藏的53幅蒙克版画及油画作品。蒙克珍贵的1895年版画也是他唯一的手绘版《呐喊》在其中。
“尖叫与回声——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作品展”上海久事美术馆
今年最让人惊喜的展览莫过于11月的上海双年展,它如期而至,以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到来。本届双年展以对话开始,突破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历时八个月,以交响乐的结构为观众打造三个环环相扣、逐渐递增的舞台。联合艺术家、文化研究者、艺术机构和社区,探索跨界互联、合作办展的新形式。
波普艺术先驱Alex Katz在中国的首次博物馆级展览将于今年5月在复星艺术中心举办。
事实上,引发观众兴奋和好奇的国际首展已逐渐成为今年的常态。 5月,疫情防控刚刚常态化,人们在复星艺术中心遇见了波普艺术先锋Alex Katz在中国的首次博物馆级展览,又在上海民生现代艺术中心遇见了芬兰艺术家团体Tommy博物馆。 ·格伦德和佩特里·尼苏南在中国的首次个展“追随事物与内心”。随后的半年——美国著名摄影师埃里克·索斯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带来了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我和你”;法国知名设计工作室M/M(巴黎)带来首个中国展览《M/M“上海制造”》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德国艺术家安德烈·布特兹带来中国大陆首个机构个展《光》 “色彩与希望”登陆余德耀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带来中国首个综合展览大型国际博物馆级设计展“设计与想象:装饰的自然本源”登陆西岸艺术中心;日本艺术家松山智和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带来了中国大陆首次个展“自然理解”;概念艺术家Alex Da Corte在荣宅带来了中国首次个展“橡皮铅笔恶魔”……不难发现这些从海外引进的重磅展览层出不穷,在全市多个展馆交相辉映。
日本艺术家松山智一亮相龙美术馆西岸馆中国大陆首次个展“自然综合”
有趣的是,今年上海的展览中,越来越多的展览试图打破艺术的界限,辐射到不同的学科和领域,诠释更多美的可能性。如上海中心的“三体:时空沉浸展”与西岸艺术岛的“故宫神兽世界——清代兽谱多媒体综合展”凝聚火花科学与艺术的相遇所创造;艺仓美术馆“安娜苏的艺术世界”、龙美术馆西岸馆“克里斯汀·迪奥,梦想设计师”跨界时尚;上海当代艺术馆《史努比七十周年》连接动画; K11美术馆“木结构复兴”指向建筑;明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游戏玩家”串联起电子游戏的历史。
上海美展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始终是并行的。说到深度,不妨看看这样一个展览,它深入探讨和梳理了海派艺术和包容包容的海派精神,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根源。中华艺术宫“水墨——现当代海派大师系列展”、“回眸——纪念张乐平诞辰110周年特展”、“娱乐与土地开发——刘海粟欧洲巡演90周年“刘海粟美术馆展”“百家上海设计展”程十发美术馆“程十发艺术系列”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的“谢之光、林风眠、关良诞辰120周年作品展”等,今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玛雅居所:张大千花园”展览目前正在余德耀美术馆举办。
【辐射功率】
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延伸,一方面轻松参与城市更新,另一方面也让美与美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城市肌理中,最终为城市生活品质代言。
今年,还有一个发人深省的艺术现象:公众与艺术的相遇越来越不仅仅局限于画廊、艺博会、拍卖行、美术馆等专门的艺术空间,而可能在河边,在绿色空间,在社区。艺术对日常生活的辐射,一方面毫不费力地参与城市更新,另一方面也让美好的事物悄然渗入城市肌理,最终为城市生活品质代言。
公共艺术是最引人注目的载体之一。我们来看看今年10月在杨浦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完成的20件永久性公共艺术作品。对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这些来自全球10个国家的艺术家的创作,与建筑师的改造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成为了重要的节点。
巴西艺术家达扬·奥斯卡在杨浦滨江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时间》(新智峰艺术学院供图)
与地域建立情感联系,激活城市与人的沟通,使得此类作品与艺术空间中的作品有所不同。例如,中国艺术家宋冬的最后一件作品——《若虫花园》,用钢架与大大小小的旧门窗混合,打造出大、中、小三个“盆景”,每天植入记忆融入其中。这组作品半透明的外观可以倒映出周围的旧工厂和人工湖。往里看,人们可以看到一些温暖的东西,那就是杨浦滨江附近街道的门牌号和社区居民的日常垃圾。以及工业现场的旧物品。巴西艺术家大岩奥斯卡创作的另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时间》是一艘面朝河流的玻璃船,在草地上“乘风破浪”。船体的原型来自于一百年前行驶在浦江上的船只。艺术家特意使用的玻璃材质,对应着上海现代化进程中兴起的玻璃幕墙建筑。船上装满了上海当地的土壤,并种植了市花白玉兰。随着时间的流逝,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生长。
今年艺术“爆发”的另一个有效载体是一个新的事物类别,可以统称为“艺术社区”。这是指社区公共文化生活与艺术项目互动后形成的社区形态。从愚园路、新华路、陆家嘴等市中心,到宝山、闵行、松江、金山、崇明等郊区乃至乡村,艺术社区遍布上海。
苏上海·宏源
例如,刘海粟美术馆推出的“苏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建设计划”,为依托美术馆的社区微更新提供了路径,将美术馆聚集的艺术资源通过有机转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中。 。和社会美育。 “苏上海”成立于2018年,第一家店在豫园社区开业。今年,门店数量增至四家,其中最后三家于年内开业。开在闵行大虹桥、江川路的大夏书店·力宝店。杨浦街道和控江路街道未来也将在上海各区乃至长三角社区“扎根”。
又如“奔跑中的艺术”项目,探索博物馆展览和公共教育在社会情境中的实践,从而体现“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整合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史教授和学生团队齐心协力,穿梭于上海城乡之间,这一年我们也越走越远。不久前,在高井镇宝山文化空间参与这个项目,让人大开眼界。社区居民不仅可以在“艺术角”欣赏公共艺术、装置、摄影、插画等,还可以与艺术家一起创作。与陈春飞、顾本本拉线,与梁海生折纸等创作,无限激活了社区公民参与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