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艺术类考研经验分享: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与备考策略

发布时间:2024-12-25 22:03:07

艺术考研是一个既考验专业技能又考验理论知识的过程。下面分享一些考研经验: 一、制定学习计划 1、找到自己所报考院校的招生目录,关注考试科目要求和专业课程参考书,并准备好相关信息。 2、找上岸的学长学一下学校在手绘方面比较喜欢的风格。这对于艺术考生来说非常重要。设计需要满足甲方的需求,手绘时将设计方案呈现在纸上。把导师变成甲方。 3、从专业课中寻找真题,对题型进行分类,梳理评分点和答题模式。 4、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可以去微博或者小红书看看别人的经验,定制自己的每月目标和每日计划,每天晚上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争取第二天改正。你可以每周有一天。抽出时间休息以减轻压力。二、课程学习(专业课和公共课) 1、理论专业课 1)安排时间安排。你可以通过梳理一个时间线来记住整个艺术史。 2)梳理主要历史运动之间的关系,找出专业课书中的重要历史运动,找到其特点,比较不同运动之间的关系,观察它们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从而了解整个内容的内容书 。 3)将小知识点放入对应的历史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4)准备一些辅导材料,通过自己总结的模板继续补充。您可以在背诵时打字和组织。前期会有点慢,两天可能就背完一章了。后期会越来越快。你可以使用适合你的记忆方法。进行审查。

2、手绘专业课程 1)备考高考时清楚了解纸张尺寸、页数、绘画时间、考察范围、风格偏好等。 2)不建议通过手绘真题来总结出题规则,因为手绘题可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尤其是设计的。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手绘试题不太可能重复。 3)手绘需要每天临摹练习。复制图片可以在网上找到,可以是整个插图,也可以是单个材料。不过你一定要提前知道自己所申请的学校喜欢什么风格,而且一定要符合学校的要求。临摹的时候,可以记录下颜色编号,然后思考如何搭配颜色,才能更有视觉冲击力。 4)对于没有设计思路的学生,在面对设计问题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练习发散思维。从主体、元素、场景三个方面思考,更容易有画面感。 5)12月,你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找到一些艺术考研博主,将试题进行分类,比如文化快题、科技快题等,总结出适合你的万能构图、配色,提高考试中的绘图效率和最终画面效果。设计说明也要提前准备好模板,不要当场构思。 6)快题的布局也应具有逻辑性,重点设计在前,有重点,有次重点。 7)考研时,一定要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否则很容易画不完。 3. 公开课英语: 1)背单词。从考研那一刻起就可以开始背单词了。建议使用app来背单词。单词书没有限制。建议从记忆核心单词开始。量要小而精,核心词要熟记。然后背完整的大纲词汇,然后在11月底考试前再次背核心词汇。

2)阅读时,准备两套英语试卷,一套用于批改,一套用于重复问题。对于英语阅读,可以先在B站搜索教程,总结英语阅读的题型和解题步骤,并运用解题方法来解题,每天坚持看两篇文章,直到考试前。 3)写论文时一定要注重论文,才能得到高分。但不建议暑假期间开始学习。你可以在十月份开始准备论文。根据题型总结出自己的模板,并使用自己总结的模板。写真正的英语问题。政治: 1)政治中有一件事情需要特别注意。前期控制好网课时间。公开课没必要太早准备。一边考研一边复习专业课。 2)在素材选择上,可以购买肖秀荣考研书籍纸质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其他老师的题进行复习。 3)肖秀荣考前12月发布的课程,性价比相当高,基本能成功。你可以检查一下。推荐书籍:《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我国该领域教学和研究常用的重要教材。它已出版两个版本。分别是2002年的第一版和2015年的第二版,整体变化不大。考研需要查看所申请学校的书目要求。每个学校的研究生网站都有相关要求。现在大多数学校通常都要求第二版。版本。 《美术入门》彭吉祥:是美术入门书籍中比较简单的一本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上半部分是艺术的基本属性;中间部分是艺术的分类;下半部分是艺术制作过程。全书遵循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逻辑思维清晰,各章节讲解清晰。比较适合零基础知识的学生开始学习艺术入门。尹定邦的《设计入门》:市场上尹定邦的《设计入门》主要有三个版本,修订版、第三版、新版。本书希望引起中国设计界对理论问题的关注,进而对设计教育的关注,最终使设计成为一门真正实现教育与实践并重的学科。艺术考研要求考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希望以上经验分享能为艺术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