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理财

亲自写招股说明书的董事长——记华科校友熊友辉

发布时间:2024-11-10 01:50:56

“上市企业好几千,我不知有多少家的上市招股说明书是董事长亲自写的,至少我算少数之一吧。”

——四方光电创始人、董事长熊友辉。

11月9日,以“校企合作,产城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为主题的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六届企业家论坛在江城武汉举办,本届论坛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华中科技大学指导,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企业家协会、创业投融资协会主办,为媒体支持单位。

在论坛期间,华科校友、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与《智“会”企业家》栏目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他回顾了自己在华科的学习和创业历程,并分享了企业上市后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深刻思考和实践经验。

四方光电创始人、董事长熊友辉

华科入学,发现商机勇创业

1994年,熊友辉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免试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深造,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凭借在校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他选择了气体传感器这一细分领域进行创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他的公司已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作为热能工程专业的博士,熊友辉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气体成分测量领域,并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市场机遇:“当时我看到这一领域主要依赖进口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如果能够成功实现国产化,必将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尽管熊友辉本人不擅长编程和设计,但他充分利用华科的资源,组建了一个跨学科团队。“我了解每个人的专长,便召集不同专业的人组成团队。”他说道,“华科的综合实力为我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顺应时代,亲自撰写招股书

熊友辉的创业之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他回忆道:“2003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只要你能生产出产品,就有市场。”2013年后,随着雾霾问题的出现以及新风、家电、物联网等行业的发展,气体传感器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我们的技术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熊友辉表示,“这也是我们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准备科创板上市的过程中,熊友辉亲自撰写了招股说明书。他说:“通过这个过程,我仔细梳理了公司成立以来的发展脉络和逻辑,以及上市后的发展路径。这样我就知道哪些话我们敢说,哪些牛不能吹。搞清楚这些,才能真正看清自己。”

与其他企业艰难的上市过程相比,熊友辉带领的四方光电上市过程相对顺利。但上市后,他发现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包括规范发展、公司治理和业绩稳步增长。“这些就像一道道坎,只有全部跨越,才能成为一家合格的上市公司。”

研发和ESG,董事长亲自抓的两件事

当前,A股上市公司正在集体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四方光电的创始人和董事长,熊友辉对“高质量发展”有着自己清晰的见解。

首先,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公司的战略选择,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赛道和品牌建设。“即使在面临利润下滑和市场竞争时,也要坚持品牌建设和研发投入,这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

其次,要有激情与奋斗能力的企业家精神,去带动和感染团队。企业家精神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即使公司已经成熟,也需要保持创业者的激情和奋斗精神。

第三,要有明确的激励制度,能够保证对团队的激励与成长。公司应该设计出一种机制,让团队像生命体一样成长,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金钱激励。他提到,这种制度设计应该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利益,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

第四,能够与客户进行高质量的合作。“我们的客户都是世界500强或者国际巨头,通过提高全球视野,与国际大企业的合作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还能了解市场动态,这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作为企业的创始人,熊友辉亲自抓的有两件事,一件是研发;一件是ESG。研发是企业立身之本,2023年他手头上亲自带的各类研发项目有100多个,就像导师带研究生一样,给团队定方向、改方案,钻研客户需求,通过创新机制实现产品源源不断的研发。

ESG业务也是熊友辉亲自负责的领域。他对比了许多欧洲公司和国内公司撰写的ESG报告,发现国内不少公司的报告很多都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和制定自己的ESG报告,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所以我期望通过我本人的行动,亲自参与编写报告,落实ESG 的各个领域目标,同时亲自抓研发项目,传递出我们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

左手理工精神,右手人文素质

熊友辉回忆起在华科求学的经历时表示,当时杨叔子校长大力推行的人文素质教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杨校长经常强调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指出有知识没文化与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是有很大差别的。”熊友辉说,“这种教育理念培养了我们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我后来创业很有帮助。”

“从我自己的创业过程来看,华科的人文素质教育使我比一般工科生更具有文化认知和宏观思维能力,这是我能够成功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熊友辉说:“这些人文底蕴的东西,包括对人性的理解、历史的认知,以及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对后来的企业管理都非常重要。”

而如果要我给今天的年轻学子再提一些建议,建议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特别是要学好英语,要具有国际视野;还要学好专业课,学到真本领。”熊友辉说。

武汉要吸引更多企业家

作为武汉本土培育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熊友辉对武汉有着深厚的感情。“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武汉的条件并不差:地理优越,高校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劳动力储备的辐射能够到达;但是武汉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企业家氛围,也就是要依靠企业家来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企业家到武汉形成集群效应,做大优势产业。”

他建议,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用好华科校友资源和企业家协会的平台,充分发挥华科企业家在高端制造业、IT等领域中的领先优势,带动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和企业入住武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