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行情又转成了电风扇,各大板块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低空经济、机器人、量子计算、AI应用、910C等板块一天之内可以全部轮动一遍。
周五电扇突然熄火了,大盘急转直下,上证指数下午经历几波跳水,最终收跌3.06%,绝大多数行业都急速降温,仅剩可控核聚变板块热度尚在,东方精工收获7连板,弘讯科技4连板,永鼎股份2连板。
短期逻辑上,A股核电主要是炒美股的映射,由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投资的美国核能创新公司Oklo本周前四个交易日涨超40%,其余相关个股VST、SMR、CEG、TLN等也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在美股的带动下,A股市场对核电资产的兴趣陡增。
国内方面,11月20日,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业务范围涵盖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由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投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能诚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据悉,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较早涉足核聚变领域。
1
AI时代,可控核聚变行业前景广阔
从产业的角度看,核电的预期升温主要是缘于AI技术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
上个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就曾表示,数据中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膨胀,核电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不仅是英伟达,亚马逊、微软、谷歌、甲骨文以及其他主要的数据中心供应商,都在寻找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来满足他们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
上个月有消息称,亚马逊先后与能源巨头Dominion Energy、公共电力机构Energy Northwest、以及X-energy签署了三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协议,旨在合作布局开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成为新晋支持发展核能的科技公司。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Matt Garman表示,亚马逊希望核能成为公司继续扩大数据中心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支撑。
就在前后脚,谷歌宣布与核能初创公司凯罗斯电力(Kairos Power)签订协议,计划向后者购入拟建的6-7个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s)的电力,总容量达500兆瓦。
更早之前,微软也宣布与三里岛核电站的所有者签署了一项为期20年的协议,将修复三里岛 1 号反应堆,以设立“起重机清洁能源中心(Crane Clean Energy Center)”,致力于通过无碳能源为其AI业务提供动力。
不仅仅是海外巨头,国内政策方面也对核电领域加大了支持力度。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目标,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特别是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受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
自2022年11月Open AI推出ChatGPT以来,AI大规模应用的时代正式拉开序幕。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投入研发,推出大型AI模型产品,这些大型模型的训练与部署对AI算力的需求激增。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数据,2023 年全球算力规模达1369EFlops,同比增长超50%;随着更多AI集群投入使用,算力预计将进一步大幅增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期,2030年全球智能算力规模将达52.5ZFLOPS,复合增长率超80%。
全球算力规模及预期(单位:EFLOPS)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根据CEG,2022年美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占总电力需求的比例约为2.5%,2030年将提升至6.5%~7.5%,但美国电力供给增长缓慢,同时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导致电力供应稳定性下降,缺电风险逐渐加剧。
据华源证券,在线性增长的假设下,EIA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AI和加密货币的电力需求将超过800TWh,相比2022年的460TWh接近翻倍,其中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达到90TWh。
图片来源: EIA、wind、华源证券
碳中和背景下,核能将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重要的分支。中信证券此前研报表示,可控核聚变或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随相关技术突破及资本涌入,其商业化进程已按下加速键。
2
国内有哪些公司布局?
全球约35个国家投身核聚变研究,中、美、俄、欧、日等处于领先地位,1950s至今,中美俄欧日等核电大国的聚变产研从各自为战到通过国际聚变ITER项目协作研究。
核聚变(nuclear fusion),即小质量元素的原子核聚合成为重核所释放的能量。氘和氚聚合在一起会产生氦和1个中子,同时可以释放出能量。
与核裂变相比,可控核聚变释放能量大,原料来源丰富,安全可靠、环境友好、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少。
龙华证券研报称,从能量密度来看,每单位质量的聚变燃料释放出的能量是裂变的4倍;从原材料来看,聚变燃料通常使用氘和氚,相对容易获取,而核裂变采用的铀元素我国储量有限仍需进口;从安全性来看,聚变实现难度高,且不产生放射性废料,而核裂变是链式反应,难以控制,容易出现核事故,并产生大量放射性物质。
因此,可控核聚变发电的安全性、环保性、能量密度和成本相比其他发电方式具有优势。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
可控核聚变的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第一壁材料钨、高温超导带材原料REBC0和氚氚燃料。
中游为相关设备,核心设备包括超导磁体、第一壁、真空系统和偏滤器。其中超导磁体是可控核聚变中托卡马克装置的关键组成部分,占总投资成本约40-50%。以CFETR反应堆系统为例,反应堆系统造价约120亿美元,其中磁体系统、真空系统、第一壁相关结构占比最高,分别达37%、13%、11%。
产业链下游为应用环节,可控核聚变应用场景多样化,核聚变技术主要用于发电、医疗、科研等领域,目前最主要的目标场景为发电。
核聚变电站上中下游设备拆分,来源:华龙证券研究所
不过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可控核聚变目前还处于0到1的阶段。产业难点在于核聚变要在上亿度的温度下才能发生,任何材料都承受不了这么高的温度,所以核聚变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对等离子体的约束。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郑雪博士曾表示,预计再经过20多年的时间,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左右),聚变能可以实现应用。
2023年参与FIA调查的43家聚变能公司中,26家公司认为聚变供电将在2035年之前实现,19家公司认为随着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可控核聚变将在2035年前显示出商业可行性。
目前,国内A股大部分公司都还处于早期概念的阶段,这类题材炒作波动比较大,如果要参与,一定要结合资金动向、情绪轮动以及自身的风险偏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