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再传寒意——知名交易所抹茶(MEXC)平台上出现“卖币无人接单”的异常现象,部分币种挂单后长时间无成交,甚至出现深度骤降、买卖价差急剧拉大的情况,这一事件不仅让平台用户陷入焦虑,更引发市场对交易所流动性、乃至整个加密市场信心的广泛讨论。
“挂了半小时的单子,价格已经比市价低了不少,愣是没有一个人买。”一位在抹茶交易所持有小市值山寨币的用户李伟(化名)向记者表示,他原本想趁着市场反弹止损出局,却发现订单簿上买单寥寥无几,“卖一位置只有0.1个BTC的买单,我的单子稍微大一点就根本砸不出去。”
“卖币无人接单”并非个例,据链上数据监测平台TokenAnalyst显示,抹茶交易所近24小时交易量较上周下滑超40%,部分冷门币种的24小时成交额甚至不足千美元,订单簿深度数据显示,主流币种如BTC、ETH的买卖价差正常维持在0.1%-0.3%,但部分山寨币种价差一度拉大到5%以上,意味着卖家若想快速成交,需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割肉”抛售。

“这本质上是流动性枯竭的信号。”加密货币分析师张明(化名)指出,交易所流动性由“交易者活跃度”“资金池规模”“市场信心”三要素驱动,当市场情绪低迷、资金观望情绪浓厚时,投资者交易意愿下降,买单自然减少,而恐慌性抛售则会进一步消耗买单力量,形成“越卖越没人买”的恶性循环。

此次抹茶交易所的流动性危机,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市场环境、平台自身问题及行业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整体加密市场的“寒冬”效应。 自2023年以来,全球加密市场持续震荡,比特币价格在3万美元至4万美元区间反复拉锯,市场缺乏明确利好刺激,投资者情绪普遍谨慎,据CoinMarketCap数据,当前加密货币总市值较2021年高点已缩水超60%,日均交易量从最高期的2000亿美元以上降至不足1000亿美元。“大环境不好,大家都在持币观望,谁敢轻易接盘?”一位资深币圈投资者表示。

抹茶平台自身问题加剧了信任危机。 市场关于抹金“用户资金提现延迟”“项目方撤离”的传言甚嚣尘上,尽管平台多次发文辟谣,但负面情绪仍蔓延,抹茶交易所此前因“上币频繁”“项目质量参差不齐”被部分用户诟病,此次流动性危机中,小市值币种成为“重灾区”,进一步让用户质疑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如果平台只顾着上新币,却不维护好交易流动性,最终受伤的还是散户。”一位用户在社交媒体吐槽道。
行业竞争白热化也分流了用户和流动性。 近年来,币安、OKX等头部交易所通过“合规化建设”“生态布局”持续巩固优势,而抹茶等中小交易所则在用户增长和流动性争夺中面临更大压力,当市场下行时,流动性会向头部平台集中,中小交易所的“资金池”自然面临萎缩风险。
“卖币无人接单”不仅让用户资产面临“流动性折价”损失,更暴露出中小交易所的生存困境,对于用户而言,选择交易所时,除了关注“上币数量”“手续费高低”,更需评估平台的流动性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毕竟,再好的资产,无法顺利交易也只是一串代码。
对于行业而言,此次事件也是一次警示:加密货币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流动性的支撑,交易所作为市场“基础设施”,需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更注重提升交易深度、加强风险管控、维护市场信心,而监管层面的明确引导,或许能为市场注入更多确定性,避免类似“流动性危机”的频繁上演。
当前,抹茶交易所已表示“正通过引入做市商、优化撮合算法等方式提升流动性”,但市场信心的恢复仍需时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保持理性、分散风险、选择合规可靠的交易平台,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生存之道”。
毕竟,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牛市”,也没有永远的“无人接单”,唯有敬畏市场、敬畏风险,才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