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数字资产市场的蓬勃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虚拟货币领域的监管与市场建设方面备受瞩目,许多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都关心一个问题:在香港,“虚拟币”究竟被称为什么?哪些交易所是香港市场上的主流选择?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在香港,监管机构和官方文件中已经很少使用“虚拟币”或“加密货币”这类模糊且可能带有误导性的词汇,为了更准确地定义其法律和金融属性,香港证监会、金管局等监管机构统一采用了 “虚拟资产” (Virtual Assets, VA) 这一官方称谓。
这个称谓的转变意义重大,它体现了香港监管层对这一新兴事物的审慎态度:
当您在香港阅读官方公告、新闻或参与合规讨论时,会频繁看到 “虚拟资产” 这个词,它已成为香港金融体系中描述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代币的规范用语。

香港对虚拟资产交易所的监管是全球领先的,自2023年起,香港证监会实施发牌制度,要求所有从事“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服务”的机构,必须获得其颁发的第1类(证券交易)及第7类(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牌照,方可向零售投资者提供服务,这一“牌照先行”的审慎策略,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已有数家主流交易所成功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全牌照,成为香港合规市场的中坚力量,以下是一些备受瞩目的代表:
Hashkey Exchange ( Hashkey交易所 )
OSL Digital Securities ( OSL数字证券 )
OKX ( 欧易 )
Crypto.com ( 币安 )
在香港,“虚拟资产” (Virtual Assets) 是描述比特币等数字代币的官方和规范称谓,这反映了香港监管层清晰、审慎的监管思路,在交易所方面,香港市场已进入“牌照时代”,像Hashkey Exchange、OSL、OKX、Crypto.com等持牌平台,正凭借其合规性、安全性和专业性,成为连接全球资本与香港市场的关键桥梁。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在香港的持牌交易所进行交易,意味着获得了更高级别的法律保障和投资者保护,这无疑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数字资产行业中独特魅力的体现,随着更多政策的明朗化和牌照的发放,香港的虚拟资产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