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自诞生以来便伴随着争议与狂热,而作为其交易的核心枢纽,虚拟币交易所的发展轨迹,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兴衰变迁,虚拟币交易所的经历尤为曲折,从最初的无序生长到被全面禁止,再到如今在合规边缘的谨慎探索,每一步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曾经的“野蛮生长”与监管重拳
在2017年之前,国内虚拟币交易所一度呈现“野蛮生长”态势,以OKCoin、火币(Huobi)、币安(Binance,创始人系中国人)等为代表的平台,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交易量屡创新高,它们不仅提供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种的交易,还上线了各种空气币、传销币,炒作氛围浓厚,价格波动剧烈,风险事件频发。

这种乱象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从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维护金融秩序的角度出发,中国监管部门开始逐步加强对虚拟币交易的监管。
“94公告” effectively 将国内虚拟币交易所的公开交易业务推向了终结,此后一段时间,国内虚拟币交易活动转入地下,通过场外交易(OTC)、社群等方式进行,但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
全面禁止后的“地下”与“出海”

“94公告”之后,国内对于虚拟币交易的监管态度并未松动,2021年,监管进一步升级:
“新9条”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对虚拟币交易的监管进入了全面禁止的新阶段,任何形式的虚拟币交易及相关活动都被明令禁止,包括:
在此背景下,曾经活跃的国内虚拟币交易所彻底失去了生存土壤,一些试图“出海”的交易所,虽然面向全球用户,但也面临着来自母国监管的压力以及国际市场的复杂竞争,而境内的场外交易也因缺乏监管和保障,诈骗、跑路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监管逻辑与未来展望
中国监管部门对虚拟币交易采取如此严厉的禁止态度,其核心逻辑在于:
国内虚拟币交易是否还有未来?从目前来看,短期内全面解禁的可能性极低,监管层的态度非常明确,即坚决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
这并不意味着对区块链技术的否定,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例如数字人民币(e-CNY)的研发和推广,就是区块链技术在法定货币领域的有益探索,或许会有更多合规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涌现,但它们将与当前的虚拟货币交易有着本质区别。
对于曾经的国内虚拟币交易所而言,转型是唯一的出路,一些平台可能会尝试将业务转向区块链技术研发、数字资产合规咨询(针对海外市场)、或者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但这需要极高的合规意识和创新能力,且必须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
国内虚拟币交易所的兴衰,是一部浓缩的行业监管史,从最初的繁荣到被全面禁止,其背后是监管层对金融风险、投资者权益和国家货币主权的深刻考量,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清醒认识到虚拟币交易的高风险性和非法性,远离相关活动,避免自身财产遭受损失,而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如何在合规的框架下探索区块链技术的真正价值,或许是未来更值得思考的方向,虚拟币交易的时代或许已经落幕,但区块链技术的星辰大海,才刚刚开始启航。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