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本关于人生逆境的书
杨福建
那个曾经在高中时为了多读点书而想过在校门口的小书店当售货员的孩子,已经过了中年了。
“人生就像一场逆行,我也是一个旅人。”空闲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回忆,想着整理一下自己的大部分生理,甚至想着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自我评价。我听人说这是衰老的标志。是的,你老了。中年过后,就会直接步入老年。
回顾我的大半生,我唯一能提到或想提的就是书。作为一个成年人,我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一无所有。虽然我的读书欲望不像学生时那么强烈,但我毕竟从来没有离开过书本。尤其是人到中年,读书的热情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书”的感觉。
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无论说与不说,总会有一个疑问:读了大半辈子的书有什么用?
我理解朋友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思考过很多次。为什么要学习?首先,是出于热爱,享受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时间。除了教学工作所需的阅读(严格来说,所有阅读都是教学工作所需的)外,我的阅读可谓是“非功利性的阅读”,而且都是纯粹出于热爱而做的。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心无杂念,心无杂念,我可以静静地拿起这本我喜爱已久的书,沉浸其中。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我多次提到,读书的乐趣只有学者才能理解,外人很难理解。我相信真正读书的人一定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美如玉”的说法是反感的。明代学者于谦说到心坎里:“书如故友多情,朝夕悲欢离合。”相亲。眼前三千字,胸中无一丝尘埃。春风遍地,花柳时刻新。我不相信我家会有春天。”
读书是人生第一享受。它可能不是阅读的起点,但一定是阅读所能达到的终极体验。都说读书“无功利”,但也不是没有追求。其实我还是想弄清楚一些东西,明白一些东西。人生经历有限。如果仅仅通过自己的经历来了解世界和人生,你的收获可能是有限的。我有一个固执的认识,一个不学习的人虽然也许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混日子,出人头地,但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我经常告诉学生:读一流的书,做一流的人。读一流的书,是成为一流人的必由之路。当然,对于什么是“一流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教师主要工作和生活在校园内,活动范围相对狭窄,经验有限。再加上教育领域严重追求功利主义(当然其他领域也不例外),教师很容易陷入小目标重数字、大目标评职称的“人生模式”,轻松过“小”生活。如今,教育界提倡努力成为“大人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话又说回来,“高手”满天飞,“先生”当然也会大量出现。
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人、认识自己。当然,对这三者的理解是没有止境的。拥有近乎客观的认识并不容易,拥有勤奋探究的态度也很可贵。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很难摆脱“生为迷惑人,死为迷惑鬼”的困境,但大多数人并不感到尴尬。
童年时期探索未知的欲望比较强烈;而且,也许有了更多的经历,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你想要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的生活。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智者都有自己的追问和探索。他们留下了自己的探索足迹,这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需要通过阅读触及他们极其深刻的灵魂,感知他们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智慧。这种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难道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得到的最伟大的礼物吗?晚年,苏轼被贬到偏僻的儋州。当他被赦免回到北方时,《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有一句话:“我不会恨南荒九死,我来此,是为了游历我的奇观”。生活。”借用东坡先生的话说,通过读书探寻古今智者的足迹,体验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人生中无与伦比”的“精彩”旅程。
站在五十岁的门槛上,我又看到了那个曾经为了多读书而想在校门口的小书店当售货员的孩子。他应该无法想象我现在的样子。我不禁想,如果他能想象出我现在的样子,他会去哪里?
2024 年 2 月 21 日
莱蒙湖上的旭英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