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宝黛初见:用他们的眼睛描述人间至美,作者别出心裁设置神仙转世人物

发布时间:2024-11-03 12:03:18

人生若如初见,何须秋风悲凉地扇扇?

人与人之间的第一次见面是美好的,尤其是孩子们之间的第一次见面。

黛玉进了贾府,本来想“靠奶奶和叔叔的姐妹”,却不料遭遇前世的委屈,走进了死胡同。

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不是那些面目凶恶的人,而是那些面容美丽的人,让你一眼就爱上他们,然后一点一点地消耗你。

就像宝黛尔玉一样。

一片叶子就能蒙蔽眼睛。世界上有太多的男人和女人被自己外表的美丽所欺骗。为了更加脱颖而出,作者曹先生别出心裁,设置了两个神灵转世:宝玉的前世是神瑛,黛玉的前世是江珠。

我们形容人的美的时候,常用“美如仙女”这句话,所以作者将他们奉为神,达到了人间极致的美。

有多美呢?作者通过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并通过他们的眼睛向我们描述了他们。

我们先来看看玉的美感。

面如中秋月,色如春晓花,鬓如刀痕,眉如水墨画,面如桃花瓣,眼如花。秋波。尽管生气,它有时也会微笑,即使生气,它也是深情的。

什么节目这么好看?就像如今制作精良的流量小生一样,360度无死角,而且还充满情感,极其友善。

换句话说,它美丽但不孤傲。不是霸气的风格,而是深情温暖的阳刚风格。

作为一个男人,太漂亮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里有一句话:“年轻人年轻,但力量不够努力”,“你会英年早逝,否则你会贫穷”这句话仍然在我的心里。现在读到这里,我泪流满面。

结合Zippi来理解,宝玉的美丽是“要么年轻,要么贫穷”的象征。这并不是虚张声势的相貌。我们都听说过“男孩应该在贫困中长大”。男孩子就应该多挨打。如果养得太娇气,就经不起风浪。要么一场小病就结束比赛,要么一次小挫折就足够了。战败了,自然“要么英年早逝,要么穷困潦倒”。

这个说法后来得到了验证,这也是纸皮感叹“大哭一场”的原因。

然而,这种美却能够吸引没有经验的小女孩,尤其是那些内心空虚时期的小女孩。

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

母亲去世了,他远离父亲,独自来到一个与生活环境格格不入的大家庭。这里的每个人都尊重礼仪和规则。唯一和她亲近的奶奶,也有一股威严的气场。至少她不能像在妈妈面前那样任性、风骚。 (见上一篇:《谁还记得初进贾家的那个受过良好教育、可爱的林小姐?》

当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他会下意识地寻找亲近的人作为心理依托。宝玉的出现,悄然安抚了黛玉内心的惊慌。

这就是暖男的治愈功能。只是黛玉这样的小姑娘不知道,暖男的温暖是天生的属性。释放温暖是它们的天然功能,不会只释放给一个人,比如中央空调。 。

所以,“黛玉一看,大吃一惊,心想:好奇怪,好像以前见过,多么熟悉啊。”

这句话把前世的因缘联系起来,同时也凸显了黛玉心中的亲近。所谓一见如故的感觉,其实就是这个人符合内心的想象。任何研究过弗洛伊德的人都应该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其中的科目之一就是心理学。作者对人物心理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尽管作者并不知道这就是心理。

那么,黛玉在宝玉眼中到底是怎样的天仙模样呢?

两道弯眉似皱非皱,一双眼睛似喜非喜,神情中透着两个酒窝的悲伤,这是一身的病。有几滴泪水,还有轻微的喘息声。当他安静的时候,他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在水面上闪闪发光。他的动作就像是撑风的弱柳。其心比干多一窍,其病如西子。

这是什么类型的美女?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娇弱、无力、悲伤。其实这是一种病态的美。美味和忧伤,都是由病态的身体造成的。

这种病态的美,最符合宝玉这样的暖男审美:心疼他,温情有用。

正如上面分析的,暖男的作用就是释放温暖,就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温暖。只有那些内心脆弱、自身又无法缺乏温暖的人才有迫切的需求。

宝玉自幼流连于内帘,只见过自家姐妹闺女。她们都身体很好,从来没有娇弱过,宝玉的温暖无处释放。黛玉的病态美貌正是他所梦寐以求的,他的温热功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宝玉看了,笑道:“这位姐姐我曾见过。”贾母笑道:“这又是胡说八道,你怎么见过她?”宝玉笑道:“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我看他脸上的慈祥,就觉得虽是老相识,但远隔重逢也好。”

这就是世人所理解的一见钟情:你有你所需要的,我也有你所需要的。其实,这种一见钟情与心灵无关,只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到:

不成熟、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情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爱情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第38页)

总之,出于需要的爱是幼稚的爱,出于需要的爱是成熟的爱。显然,保黛的爱是出于需要的爱。

如果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能够始终保持平衡,出于需要的爱也能够长久。问题是:这种供需关系很容易被打破。

比如,宝黛初见的美好很快就被宝玉扔玉打破了。

又问黛玉:“你有玉吗?”大家都对他的话感到不解,黛玉就以为他有玉,就问我有没有玉,回答说:“没有,我想玉是一块的。”如此稀有之物,岂人人皆有?”宝玉听了,顿时大怒,将玉佩摘下扔掉,骂道:“难得之物,竟不顾人品位。 ,你说:“我是不是通灵者!我不想再惹这个麻烦了!”

宝玉释放温情的很彻底,无私,尽力。在他的观念里,只要是他看重的人,就应该享受和他一样的待遇。他有玉,“我家里没有妹妹,但是我有,我说没意思,现在来了这个仙女一样的妹妹。”不,这不是什么好事。”

宝玉的话里有一个细节:“家里没有姐妹。”他只提到姐妹,没有提到兄弟。在宝玉心里,他其实是认同自己的女儿的。

这种分享心态固然很好,但世间万物怎能分享呢?尤其是“通灵宝石”这样的“命脉”更是不能共享。

“通灵宝玉”是宝玉的命脉,而宝玉本身就是贾母的命脉。

回到第二章,冷子行到荣国府演讲时,说玉是含着玉而生的,“所以祖母觉得爱如宝”,而当他来到逮捕周某时,“他伸出手,只抓到了一些粉末和发夹环”。这让郑父“很不高兴”,“只有石夫人的日子还是老样子。”

不言而喻,黛玉的出现扰乱了嘉木的起司,这注定了宝黛幼稚的爱情是短暂的:只要嘉木还活着,她就会竭尽全力保护宝玉的利益,她的命根子,而黛玉也会唯一损害宝玉利益的人。

因为扔玉事件,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就“流泪”,开始了还泪之旅。

这场美丽的邂逅,成为了宝黛人生灾难的起点。

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宝黛的时候,那种纯粹美好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所谓美丽,只是当事人的自我陶醉,也符合吸引力法则:你需要什么,就会吸引到你。

如此看似美好的初遇,毁掉了多少人的人生?

特别说明:本次红楼解读是按章节顺序写的。主要着眼于文本细节,力图从细节中找到容易被忽视的地方,重新诠释人物和情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第一章开始。 “红楼梦,作者想表达什么?”有多少读者误入歧途! 》,这样更容易理解。

往期回顾:

第1章 甄世隐的梦与灵异经历

《红楼梦》|红楼梦,作者想表达什么?有多少读者误入歧途?

《红楼梦》|木石因果:最无情的紫草

《红楼梦》|甄士隐、贾宝玉:他们都是无用的读书人

《红楼梦》|这首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甄士隐一听就明白了?

《红楼梦》|贾雨村:他被读者讨厌,但他是红楼里最正常的人

《红楼梦》|焦星成功的一生暗示了作者对柴黛的态度

第二章 贾夫人去世,冷子行在扬州城荣国府演讲

《红楼梦》|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完美的,却做了两件可怕的事

红楼随笔 |冷子行在荣国府的讲话中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红楼梦》|最了解宝玉的人,其实是贾雨村

第三章 贾雨村婚后重操旧业,林黛玉离开父亲前往京都

《红楼梦》|谁还记得初进贾家的那个受过良好教育、讨人喜欢的林小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