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拍摄的城市风光
韦舍红军长征纪念馆历史资料图片
长征是宣言,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途经贵州兴义。虽然只持续了六天,但他们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良好形象,在兴义群众心中播下了革命之火。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兴义这片充满红色足迹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三化一业”强市战略,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工业化方面,已形成以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医药、酿造、轻工八个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基础工业。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6.71亿元。城镇化方面,明确了“黔滇桂三省交界区域百万人口和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国际山地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形成以黄草、巨山、屏东、下五屯、邢台、木贾、丰都、马岭、万峰林、萨金为中心的十大城市新区,建成面积68平方公里,平均公园绿地10.45平方公里人均米,城市绿化率达到40%。城镇化率达到58.05%,百万人口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方面,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和培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先后建成5个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14万亩,产值14万亩。 18.7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8元。 2018年,全市7456人脱贫。旅游方面,通过举办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大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兴义的旅游宣传力度,提升兴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意大利旅游业持续呈现井喷态势,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2018年,接待游客3907.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7.13亿元。旅游业竞争优势凸显。
这里有青山、湾碧水、道路、高楼……在精准扶贫的战场上,在发展经济致富的道路上,兴义人民的生活不断富裕改善。 ,时刻保持着幸福感和获得感。提高。
兴义这个西部偏远城市,将继续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砥砺前行,随着新时代的节奏迈入新时代。征程上,我们砥砺前行,谱写兴义新篇章。
红军兴义长征的故事
宝石磨坊
渭社镇养猪场红军长征纪念馆内,有一座石磨,上扇已残破。这台石磨是渭社镇夏德和村郝子冲村刘奇芬一家捐赠的。
1935年,郝子冲只有30户左右,大多住的是茅草房。瓦房只有两间,一间是张家的,一间是黄泥河蔡家的粮仓。那时正值春耕播种的季节。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拦截红军,到郝子冲那里进行反共宣传。他们煽动人心。村里的劳力全部躲进深山密林,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当时10岁的刘奇芬也留了下来。在村子里。一天下午,两支戴着树枝帽子、穿着便装的红军分别从二龙口和沙湾进入郝子冲。
红军进村后,有的住在蔡家粮仓,有的住在刘奇芬家。红军用刘奇芬的石磨磨米,用她家的锅炖着吃。他们也付了钱,并告诉刘奇芬不要害怕。他们与富有的吉平和地主恶霸作斗争,并召唤那些躲在山里的人回来。 。饭后,红军点燃火把,连夜向铁硕卿和大傻走去。离开时,他们在刘奇芬家的供桌上放了两块小板。
红军走后不久,国民党军队就来了。红军因住在刘奇芬家,对她的亲属进行了毒打、抓捕。当刘奇芬的家人筹钱赎回她时,她的亲人却被折磨得灰头土脸,不久就死去了。
八十多年过去了,郝子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石磨早已被现代化机械所取代。
刘奇芬在世时,始终铭记红军对贫困群众的恩情,并教导家人和村民要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勤俭节约。 2005年,夏德和村在蔡家粮仓建起了陈列室。刘奇芬老人让孩子们把他珍藏多年的石磨带到陈列室。随后,陈列室里的所有物品被转移到养猪场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为人民铲除恶霸
1935年4月21日,红军右军(第三军团)从普安泥铺渡过娄下河,进入兴义境内,驻扎在皮甸、双桥河地区。到达品店之前,伪马岭区长安排品店师长带领乡村战士前往车狼地区狙击红军。伪满镇镇长张品芝奉命组织全乡战士和民兵抗击红军。
从兴仁格沙屯、鲁楚营进入的中军(红五军团一部),经达、小张谷,直奔品店。张品之先派人在路上侦察,并让心腹郑南杰到品店街敲锣大喊:“共匪来了,街上的人都到张家来,以免凡是乱窜的强盗,一律枪毙!”当天!当我们赶到皮店场时,街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人们听到喊叫声,非常害怕,纷纷躲进张家。
张鲁之是当地的一个大地主。他的房子有前后三间。周围是两尺多厚、两尺高的大石墙。屋顶是用石板覆盖的。四壁上还设有炮眼,可攻可守。 ,异常强大。张品之认为这样就安全了。当群众进来时,他关上前后门,向红军开枪。红军一开始并没有理睬他们。张品之沾沾自喜,认为红军不敢打。大部队过去后,红军用一个连的兵力杀死了张品之。房子从四面八方包围起来,准备用枪炮围歼。
红军发现里面有普通百姓被困后,担心百姓在袭击中误伤,就要求当地人用汉语和布依语进行宣传,告诉百姓开门出来有信心,红军不会攻击人民。屋内的人听到喊声后,要求开门离开。张品之心狠手辣,不让百姓出去。他利用人民群众作为掩护,进行反抗。红军从四面八方找到了柴火,准备用火攻。张品之见势不妙,正准备乔装打扮,从人群中逃走。这时,一名红军教官从后墙上爬上屋檐,向墙上扔了两枚手榴弹。不幸的是,红军教官被蹲在篮子里的张家人杀死了。同伙用冷枪刺杀他,壮烈牺牲。
手榴弹爆炸后,屋里的人趁着惊慌,打开了张家的门。在红军的搜捕下,张品芝投降并被俘虏。第二天,张品芝被押往渭社镇阿邑处决。红军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人民都为他喝彩。
孩子被“收养”到红军
在渭社镇朱场村,流传着长征期间红军进驻养猪场时与当地群众亲如一家的故事。
1935年4月的一天,两支穿着同样制服的队伍从朱场村从寡妇桥、法哈方向赶来。法哈方向的向导村民韦焕章高喊:红军不打仗了!打败富人,给予穷人,帮助穷人。
当红军来到村里时,看到村里的人都逃走了,躲了起来。只有40多岁的教师胡景楼一家还在。红军李排长问他:“老兄,村子里的人都跑了,你怎么不跑?”胡景楼回答道:“我知道,这次他们路过朱毛的部队,他们是斗富扶贫,帮助穷人谋生的。”军队是由穷人组成的。我是一个贫穷的老师。我家里没什么东西,没必要躲起来。”
征得胡景楼同意后,李排长和战士们就住在他家。有的帮他挑水,有的帮他打扫卫生,有的帮他生火做饭,还有的在墙上写标语。躲在村边山里的村民见红军和国民党军队不一样,纷纷返回村里,打开家门让红军搬进来。红军用的是人民油,村里有盐、柴、米,价格比市场上高。
看到红军的和蔼可亲,胡景楼对红军的“强富、扶贫、帮助贫农翻身”有了更深的体会。他对李排长说:“我有一个孩子叫胡国光,家里不好,他想接替李排。”司令,请给他起个名字。”李排长说:“好!好的!我们都是穷人。我给他起个名字……”临行前,李排长还给胡国光起了个名字。他有一支笔,但因住的茅草屋失火而丢失了。
长征的新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长征经过的地方,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到处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
养猪场——红色旅游走红
秋高气爽,兴义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围舍镇朱厂红军村热闹非凡。大批来自兴义及周边县市的游客来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村里的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史料记载,1935年,红军长征经兴义进入云南时,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在营救在抗战中英勇负伤的红军司令员钟赤兵时,被弹片炸伤十七处。娄山关。
历届渭社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把弘扬传承红军长征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他们制定了朱场村红色旅游规划,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旅游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以花灯、快板、钱棍、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为载体,弘扬长征文化,打造“走长征路、看长征展、吃红军饭”的旅游新模式形成。建成红军长征纪念馆,建成红军广场,广场上矗立着红军长征纪念碑,开发了养猪场红军洞和红军广播电台旧址,开发了红军长征纪念馆以村道围墙为载体,打造三月文化长廊。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今年,穿过村子的兴威路段将进行整修、上油。对现有房屋进行“装扮”,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亮化,为猪场发展红色旅游奠定基础。硬件环境基础;同时,以“文明乡风、民主管理”为目标,提高村民素质,提升群众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营造养猪场发展红色旅游的软件环境氛围。
朱场红军村已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红军革命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据统计,2013年以来,平均每年接待200批次、2万多人次的爱国诚信教育队伍。 2017年再创新高,达到500批次4万余人次。今年以来,渭舍镇养猪场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迄今为止,已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万余人次。平均每周有2到3组人来这里。游客参观后纷纷表示:“来这里吧。”参观朱场村后,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军革命斗争的伟大历史,也深刻领会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明确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在新时代。我该怎么做呢?
唯社——红军长征上的璀璨明珠
冶金园区内,火光冲天,机器轰鸣;物流园区内,车流量和货运量很大,物流车辆不断穿梭;煤炭深加工生产线上,黑金流动、闪耀;大数据计算中心,键盘敲击,光标闪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人来人往……
走进渭社镇,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为红军长征进入云南的西口和贵州的最后一站,渭社有着浓郁的红色历史文化。 80多年前,红军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寡妇桥、红军树、红军洞、郝子冲卫生部旧址、青龙寺、阿姨标语……今天,红色故事在这里讲述,红色精神在这里传承!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渭社这个边远小镇如今已成为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的重镇。被确定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省规划的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被誉为“云贵通道”、黔西南乃至贵州省的“西大门”。已成为兴义市的重工业基地、对外交通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1997年,横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的交通大动脉——南昆铁路建成运营后,相关产业迅速集聚,形成煤炭加工、冶金、物流三大产业。 2011年,经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成立兴义围社工业园。工业园定位为煤电冶金一体化、进出口产品加工、物流业、高新材料产业为主的工业园。据了解,目前园区入驻工业企业34家,其中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18家,主要从事煤炭洗选、铁合金冶炼等业务。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全镇工业总产值75.6亿元,工业增加值27.75亿元。今年已完成固定生产投资5.8亿元,全镇工业总产值20.9亿元,工业增加值7.87亿元。预计2019年全年工业总产值65亿元,工业增加值16亿元。物流业以铁路物流运输为主。 2018年,货运吞吐量约300万吨,其中抚远黄泥河专线发运50万吨,装(出)19,710吨,卸(进)11,776吨,通过周转吨公里、航运吨公里、收入.10元。
据渭社镇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在兴义市渭社镇启动长征文化园项目。认真整理红军长征途经渭社镇的史实,对渭社镇现有长征遗址进行挖掘和建设,建设红军村党教育基地、渭社战役旧址纪念基地、红军场体验基地、郝子冲红军文化广场、阿依村红军学校、Papi餐厅、新仙论坛、青龙寺原貌修复、郝子冲卫生部旧址改造等,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将红军革命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
清水河镇——红军长征路上的新镇
兴义电厂烟囱高耸入云,青烟袅袅;工业园区内,百业兴旺;玉布路天坑景区游人如织,陆上养殖基地鱼儿人满为患;尼西坝小镇正在建设中,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地势上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齐全,商贾云集,生意兴隆,城镇居民安居乐业、幸福健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清水河这个边远山区小镇如今已成为长征路上的新兴小镇。
清水河是贵州省创建的100个重点产业和100个示范镇之一,是贵州省10个百亿级工业园区之一。被授予省级示范小镇、省级四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玉布路被批准为“AA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佳休闲乡村”。
近年来,清水河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资源、电力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强镇、带动城镇化战略。以“联动”的工作思路,打造“全省一流生态小镇”,打造“贵州唯一”以自有电厂为主导、建立地方企业的500亿元循环经济产业园。电网。大力发展以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铝、煤钢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以水泥生产、新型墙材生产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以水泥生产、新型墙材生产为代表的冶金工业生产。园区建材产业和物流产业以煤炭开采、洗选、贸易和产品转运为主。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在建项目。 2018年,投资项目合同资金16.61亿元。清水河能源配送站、玉布路岸养鱼等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3.2亿元,工业总产值123亿元,工业增加值39亿元。在红军长征期间军委纵队前梯队、红五军、红三军、红一军团的交汇点尼西坝清水河开发区中心城区建设综合服务园打造现代化工业生态园区、艺术化“产城互动”兴新城,打造集产品展示销售、商务洽谈、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医疗为一体的宜居宜业综合服务中心健康、服务周全、休闲娱乐。 (秦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