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张富清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4-12-14 19:03:23

【导读】6月17日,中宣部在湖北省来凤县向全社会公开公布张福清的先进事迹,并授予他“时代模范”称号。张福清原是西北野战军第359旅第718团2营6连战士。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枪林弹雨中险些丧命。荣获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为“特等功”,两次荣获“战斗功”。 “英雄”荣誉称号。 1955年,张福清退伍参加工作,把一生奉献给了湖北省偏远县来凤县的贫困山区。张福清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永不改变本色的政治品格,有力弘扬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老兵张福清

当当,当当,当当……

走在街上,声音很有节奏感。即使路上有喧闹的人和车,包裹其中的“当当”声音依然清晰可闻。路过的人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个声音,很少有人注意发出声音的张福清爷爷。

▲张福清和妻子一早就出去买菜。朱勇 摄

路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地驶过,喇叭纷纷鸣响,街上的商店都开门营业,人们行色匆匆……刚刚升起的太阳下,湖北省来丰县,这群山环抱的小镇。县城已经苏醒了。

张福清爷爷走得很慢。 95岁的老人一瘸一拐地双手扶着助行架……孙玉兰奶奶静静地走在他身边,看着前方的路,眼角的余光扫了丈夫一眼。步伐。

一步,两步,三步……这一刻,时间在张福清执着的脚步中仿佛变慢了。

这是张福清夫妇生活中非常平凡的一天——装上假肢、出去买菜、回家做饭、看报看书……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平凡。 。在邻居眼里,张福清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就连他的孩子们也认为父亲是这个普通县城的“普通人”。

▲卧室墙上挂着张福清的部分假腿。孙伟帅 摄

看着张福清爷爷一瘸一拐的脚步,谁会想到,他现在需要助行器才能行走的双腿,曾跟随部队从陕西奔赴新疆,为祖国的解放而奋斗;可以想象,这些88岁被截肢的双腿,曾经带领村民们用镐、铲子在蜿蜒的石山里挖路。

几十年来,张福清将自己所有的辉煌岁月都“藏”在一个破旧的行李箱里。直到2018年冬天,日渐衰弱的张福清才以一种非常偶然的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他“隐藏”的传奇人生让所有人震惊。

直到这一刻,人们才发现,他日益驼背的身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的脚步蹒跚而执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时间可以让人变老。但老将张福清在时间面前从未低头。南北战争时期“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真是幸运”

这是一份泛黄的成绩单——

薄薄的纸片边角已经磨损,还有几条深深的折痕,就像永远留在主人身上的伤疤。需要用透明胶带粘合以保持完好。尽管如此,纸上的颜色依然鲜艳,红色字体写的成绩报告依然清晰: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你们张福清同志光荣加入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359旅第718团第2营,并再次当选为副排长,被授予在陕西永丰市战斗中英勇杀敌的特殊功绩,确实是你们家的荣耀,也是我们家的荣耀。 军队。”

▲张福清的功绩报告。朱勇 摄

这份功绩的署名者是战功赫赫的彭德怀元帅。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功绩报告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张福清。

这份功绩报告已静静地躺在张福清家里半个多世纪了。 2018年冬天,这份功绩报告在全国退伍军人报名浪潮中出现在人们面前,却让所有人震惊。直到那时,没有人知道,在这个小县城里,还“隐藏”着这样一位共和国的“人民英雄”。现在,当我打开成绩单时,里面充满了时间的痕迹。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份古董般的功绩报告记录了张福清年轻时的辉煌,但对于张福清来说,这不仅是他一生的高光时刻,他传奇的军旅生涯也将从这份报告开始。说到功绩书——

1948年冬,国民党胡宗南将部队调至陕西河阳以南,企图等待反攻。西北野战军歼灭蒲城以北之敌的计划因形势变化而未能实现。胡宗南的部队停滞不前,在行进中想要歼灭他们十分困难。西北野战军决定由第二纵队担负攻击歼灭任务。

战斗即将开始。张福清所在的二纵队第359旅第718团奉命对永丰镇东寨墙南段进行挖沟作业,清除障碍。

接到命令后,连长开始选拔突击队员。张福清上前报名。

总攻是在深夜发起的。作为一名突击队员,张福清和两名战友在夜色中匍匐前进,从墙砖的缝隙中爬上城墙。

▲张福清年轻时穿军装的照片。

当他跳下城墙的那一刻,敌人蜂拥而至。 “我一转身,就看到敌人包围了我,我就拿起冲锋枪开枪,一下子打死了七八个人。”张福清回忆道。

火焰冲天,枪声震耳欲聋。张福清突然感觉头皮一热。他抬起手,摸了摸。浑身都是血!很快,头皮上的血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幸好,敌人的子弹只伤到了他的头皮。

“如果你的命还活着,就必须继续冲锋!”张福清说道。

张福清不顾流血的伤口,一路狂奔,逼近了敌人的碉堡。他趴在地上,用刺刀在碉堡厚墙下挖了一个洞,把随身携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堆进洞里。他头上的血已经开始凝固。张福清用手擦了擦脸,拉起手榴弹,转身就跑。

“轰——”碉堡被炸毁了。

张福清站起身来,没有片刻的犹豫,再次冲了上去……

当晚,“新兵”张福清用难以形容的勇气,先后炸毁了两个碉堡,夺取了两挺机枪。

永丰之战异常激烈。短短一天时间,718团一营换了3个营长,六连连连换了8个连长。

战斗胜利了。在清理伤口的同时,张福清想起了和他一起翻过城墙的两位战友。他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

▲每当想起阵亡的战友,张福清总是泪流满面。朱勇 摄

他的一生已经走过了95个年头,时间的流逝已经将张福清的许多记忆冲刷得支离破碎。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永丰之战那天晚上的战火;他从未忘记他所负责的每一个细节;他永远忘不了那两个没有找到的年轻战友的样子……

在张福清的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就是他领取军功勋章的那一天——“王震将军亲手把军功勋章戴在了我的头上”。

更让年轻战士张福清自豪的是,他受到了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亲切接见。彭德怀拍拍他的肩膀,称赞他“作战勇敢”。

张福清的另一件“宝物”——立功登记表——也记录了他在其他战斗中的英勇事迹——

“1948年6月,胡提山。担任突击队长,攻占敌人碉堡1个,击毙敌人2名……使后方部队顺利推进。”

”1948年7月,东马村。他率领六人突击队清剿消灭数名敌人,并占领敌军一处碉堡,为后续部队打开缺口。他负伤,无法离开火线,所以他继续战斗。”

“1948年9月,临高。占领敌外围最高点,压制敌封锁火力……”

▲张福清立功登记表。朱勇 摄

从1948年3月在洼子街参军开始,张福清几乎用一年的时间就将自己的军旅生涯推向了顶峰,成为他一生中引以为傲的一段时期。那时的勇敢并不是指不惧怕死亡,而是知道自己的勇敢最终会成为胜利的铺路石。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新中国成立了!

与此同时,张福清和战友们还在前往新疆的路上。从北京传来的消息传到了千里之外的行军部队,战士们也兴奋不已!这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土地,这是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土地,这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胜利!

这一刻,张福清的眼角湿润了,脑海中浮现出那些牺牲战友的脸:“你看到了吗?新中国成立了……”

前进,前进。张福清跟随部队继续西进,解放了兰州、西宁。在翻越荒凉的祁连山时,部队遭遇了暴风雪。此时,张福清和战友们还穿着从陕西出发时穿的衣服。一场暴风雪袭来,他们单衣瞬间被冻住,贴在身上……风雪越来越大,很多战友永远倒在了祁连山上。

张福清记不清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他只记得大家一路支持、鼓励他,终于翻越了祁连山。随后,彭德怀司令员在电报中勉励大家:“风雪阻挡不了你们英勇奋战的精神,我已责令全军学习你们不畏困难完成任务的精神。向全体指战员和战士们致以诚挚的慰问。”

轻轻合上这薄薄的功绩,历史的硝烟也收了起来,房间里依然安静祥和。张福清把成绩单按照原来的折痕重新收起来,先装进一个用塑料封口的防水袋里,再把袋子装进一个半透明的密封盒里,最后锁进行李箱里,锁在大衣柜里。

▲张福清把所有的荣誉都锁在行李箱里,锁在衣柜里。孙伟帅 摄

家里人都知道,张福清的私人物品都存放在上锁的衣柜里。谁也没想到,他的父亲关押的,是他的战功,是他的赫赫战功,还有那些一提起就让人落泪的峥嵘岁月。

张福清家里挂着一张获奖证书。这是1997年张福清参加县里组织的老年活动并被评为先进个人时获得的证书。张福清将证书装进玻璃相框,挂在客厅墙上最显眼的地方。

▲张福清把证书挂在了客厅最显眼的地方。孙伟帅 摄

与他锁在柜子里的荣誉相比,这张证书的分量太轻了。但张福清还是挂了。对于他来说,哪怕是多么微不足道的赞扬,也是一种荣幸。军人最看重的是荣誉!

但那些赫赫战功呢?张福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与那些牺牲生命的同志相比,我是多么幸运,我现在生活得这么好,我有什么资格去炫耀呢?”

▲老兵张福清。朱勇 摄

崇尚荣誉是军人;隐藏荣誉也是军人!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即使往事已尘封,无人问津,张福清也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

▲张福清穿上老式军装,庄严敬礼。

退伍军人不朽“我只是一名退伍军人,很平凡”

1959年,张福清来到来凤县第四年,县里建起了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一座青石砌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纪念碑的底座周围刻有毛主席语录和贺龙元帅的题词。在这个公墓里,安葬着长征期间在此牺牲的红军战士。

烈士陵园距离张福清居住的老建行小区仅几百米。退休后,张福清经常带着孙子来这里散步。孩子们在绿地上玩耍,张福清则站在纪念碑前凝视良久。

▲来凤革命烈士纪念碑。蒋国栋 摄

小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你在看什么?”张福清笑着蹲下,摸了摸孙子的小脑袋,告诉他这里有革命先烈。

听着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声,张福清总会想,如果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还活着,说不定也会有像他一样的儿孙,享受天伦之乐。他有时会想,那些牺牲的同志的名字是不是也刻在祖国的某个纪念碑上呢?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但张福清仍然时不时地去烈士陵园。这次到访是在2012年,那年之后,张福清就再也没有去过烈士陵园——因为那一年,88岁的张福清左膝出现脓肿,不得已不得不截肢。

“战争时我没有失去双腿,但没想到和平时期我的腿也掉了!”张福清很伤心,但面对家人时他仍保持乐观。对于一名88岁的老人来说,接受截肢手术可不是一件小事。顽强的老兵张福清所表现出的毅力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孩子们担心母亲无法承受父亲截肢的消息,所以瞒着母亲。孙玉兰似乎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她担心自己的丈夫张福清过不了这一关。

▲截肢后,张福清坚持“锻炼”。朱勇 摄

他在武汉住院期间,妻子孙玉兰每天都要和张福清通电话。携手工作半个世纪,张福清语气的任何变化都瞒不过她。她知道张芙清的身体有多痛。

眼看着张福清回到来凤,被人抬下车,孙玉兰差点晕倒在路边。她为她的丈夫感到难过。

伤口一愈合,张福清就开始下床“锻炼”。 88岁高龄,这位老兵又开始了新的“战斗”——重新学习走路。

他用右腿支撑,沿着床沿缓缓移动。慢慢地,他又开始扶着墙练习走路了……孙玉兰看着张福清脸上的汗水,不停地用毛巾给他擦拭。卧室门口的墙上有张福清练习走路时留下的血迹……

张福清的腿在流血,孙玉兰的心也在流血。这时,张福清总是微笑着对妻子说:“没关系,我要学会快点走,这样才能和你一起去逛街。”老兵张福清凭借惊人的毅力,赢得了生命之战。

仅仅一年时间,张福清就可以借助助行架自由行走了。他不仅兑现了陪妻子买菜的承诺,还能够用大勺子给妻子做饭。他在行走架上安装了一块长木板,站在炉子前做饭时,他把残缺不全的左腿放在木板上。

当儿孙们回到张福清家时,常常会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张福清围着围裙在炉边做饭,孙玉兰站在他身边静静地陪着他。

▲张福清正在厨房里用助行架做饭。朱勇 摄

看到这一幕,儿子张建全觉得父亲了不起,“这个老人从来没有向病魔屈服过。”

时间会让人变老。但老将张福清似乎并不想向时间低头。尽管失去了左腿,他仍然挺直脊背,生活、行走。

2018年冬天,张福清“隐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传奇被人知晓,媒体蜂拥而至。

张福清拒绝接受采访:“我只是一个退伍军人,很平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儿子张建全无奈对父亲说:“我采访一下你,让你给大家讲讲你和你的战友们的情况。” ,教育教育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儿子张建全无奈对父亲说:“我采访一下你,请你给大家讲讲你和你的战友们回来的情况。”然后。您还将通过教育当今的年轻人为国家做出贡献。 ”一听这话,张福清的态度立刻就变了。这就是一个老兵——在张福清心里,“只要组织要求的,我就坚决完成;只要是对国家有贡献,他们让我做什么我都可以做。”他的儿子张建全无奈地对父亲说:“我会采访你,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和我们的情况。”你当年的战友。教育、教育今天的年轻人,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他的儿子张建全无奈,只得对父亲说:“我来采访一下你,请你给我们讲讲你和你的战友们当年的情况。教育和教育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对国家的贡献。”听到这话,张福清的态度立刻就转变了。

张福清与家人达成了三部分协议:媒体来了可以采访我和我的妻子。不允许其他人接受采访,更不允许谈论自己的事情。

▲张福清接受媒体采访。朱勇 摄

这是老兵血液中流淌的红色基因,这是烙印在老兵骨子里的使命印记——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永远为国家做出贡献。

张福清的案件被媒体报道后,老军新疆军区某团立即派人前去探望。看着老部队里的年轻战友,张福清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

“礼炮!”当年轻的同志们向张福清表达敬意时,出乎意料的是,张福清双手撑住沙发,站直身子,然后举起右手,郑重地向他们回礼!

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深深震惊了。

这是一个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军礼。这是隐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军礼!虽然老张福清已经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行帅气、标准的军礼了,但这位老兵的军礼足以载入共和国军礼地图,足以让所有人震撼落泪。

他无数次想行军礼,用退伍军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内心灼热的情感。然而,这个军礼和他的功绩却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里。此刻,颤抖的右手凝聚了老者全身的力量,如同滚烫的岩浆一般喷涌而出。

▲张福清向年轻战友们致敬。

不久之后,老兵张福清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再次穿上年轻时的军装。

当天,来凤县人武部政委刘洋带着为张福清特制的20世纪50年代军装来到张福清家。

这份意外的礼物对于老兵张福清来说太珍贵了。收到军服后,张福清回到自己的卧室,按照自己在部队折叠军服的方式,仔细地整理着军服。然后,他拿出钥匙,取出锁在柜子里的军功章,小心翼翼地放在军装上。

张福清那双经验丰富的手轻轻地抚平了军装,抚平了军装上的每一道皱纹。这一刻,时间仿佛回到了1948年3月,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收拾好军装,跟随大军南征北战。

▲张福清用手轻轻抚摸军装。朱勇 摄

70多年过去了,年轻人已是老人,无数次整理军装的双手也随着时间变得干燥颤抖。然而那颗火热跳动的心从未变过,那个老将张福清也从未变过!

在整理军装的同时,张福清想起自己年轻时是如何精心整理军装,穿着军装站在天安门广场的。

那时,他是一名刚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战斗干部。年轻时的他望着天安门城楼激动不已:“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这里宣布新中国成立。”伸了伸衣角,张福清又想:“要是那天我也能这么做的话,穿着军装站在那里该多好啊!”

70年后,错过开国大典的老兵张福清凝视着眼前“面料比当时好得多”的军装,感慨万千。他多么希望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再次前往北京,再看一眼天安门城楼,穿着这身军装向国旗敬礼!

离开张福清家时,有人问:“张爷爷,你还记得当年唱的军歌吗?”

张福清慈祥地笑了笑,说道:“我记得,但我记不清一切了……”

紧接着,房间里响起了一个颤抖却有力的声音:“每一个革命战士都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从指挥,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第二,不取群众一针一线,人民支持我、喜欢我……”

离开部队后,张福清再也没有唱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但他一直记得这首从陕西唱到新疆、到北京、到武汉的军歌。

时隔多年,这首歌依然充满力量。它似乎能够把人们带回到饱受战火摧残的过去,也能够带领人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