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力”
哲学可能是最神秘和最常被滥用的学科之一。
许多人都能说出柏拉图或苏格拉底的一两句话,但如果你问他们什么是哲学或者它的实际用途是什么,可能很少有人能回答,也很少有人真正关心。
因为作为在红尘中奋斗的普通人,我们都有太多现实的困惑和担忧。
柴米油盐酱醋茶,找工作,看病,养孩子,房价居高不下,股市涨到极限,一个个问题都那么沉重。哲学能给出什么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周炼经常被问到这些问题。作为一个受过扎实哲学训练的学者,他从来不轻视这些“现实主义”问题。
以下是他的回答。
旁白|周廉
来源 | 《惊喜之旅:西方哲学简明史》
(文字已被编辑和删除)
01.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哲学家
我于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事哲学训练总共26年。
这26年里,我遇到过很多尴尬的时刻。比如,在火车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开始试探性地聊天。当被问及我的职业和身份时,原本热闹的场面往往瞬间变得尴尬:“哦,我是学哲学的。”
有知识的人会说:这是很深奥的知识。无知的人会说:学这个有什么用?它不能作为食物食用。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当被问到什么是哲学时,有两个例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次是1992年,我和同学去北京王府井参加慈善活动。一位资深人士前来向我们表示慰问。当她得知我们是北大哲学系的同学时,她很兴奋地说:哲学,我知道,就是说白说黑,说黑说白。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智者,不是哲学家,这是政治,不是哲学。
再比如2006年,我去小区旁边的理发店理发。洗头的女孩问我应该选择湿洗还是干洗。我当时正好有时间,所以就说干洗。
在20分钟的按摩过程中,我和她开始聊天,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我的职业,“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大学的老师。” “特殊教学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决定不把白说成黑,所以我说我教哲学。我以为谈话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她停顿了三秒,突然问道:“哲学是研究因果关系的吗?”
如您所知,因果关系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正是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使康德从教条主义的梦中惊醒。
那么,当我听到这个洗头姑娘问,哲学是研究因果关系的吗?我立刻感到惊讶。
从此,我不断地去那家理发店干洗,试图继续和她讨论因果问题,直到半年后,那个来自云南的洗头姑娘不辞而别。从现在开始我只选择湿洗。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哲学家;第二,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哲学家。第二,好的制度造就好公民,好的教育造就好的理念。受过错误教育的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有更可怕的看法。
《万物理论》
回到哲学是什么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奇特的问题。
我们很少问什么是生物学,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文学或历史。即使有人问这个问题,他们也会很容易得到明确的答案,而不是像哲学家一样被世界纠缠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家自己也不断回到这个最初的问题。
我暂时可以给你一个非常抽象的答案。所谓“哲学”,就是热爱智慧。
古希腊语中的“”由“”和“”两个词组成。
“”在古希腊语中是智慧的意思,“”是友谊的意思。与宗教意义上的兄弟情谊、男女之爱相比,友谊的最大特点是温柔和理性。
换句话说,哲学家对待智慧时,是怀有一种温柔而理性的相互尊重和欣赏的爱。这种爱不以占有为目的,而是激励彼此共同进步。
这也意味着,哲学作为一门爱智慧的学问,从来不会傲慢地认为自己拥有智慧。哲学家只是一个温和而理性地热爱智慧的人。一旦有人声称拥有智慧,掌握了宇宙真理,这样的人要么是先知,要么是骗子。
02.
哲学的用处
当然,我从来没有否认,在一个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横行的时代,每一个传统学科和古老技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个问题:“学这个有什么用?”
当谈到有用性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那种可以立即使用,最好是可以转化为金钱的用途。所以,在普通人看来,哲学毫无用处,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被称为哲学之父的泰勒斯是这种批评的第一个受害者。泰勒斯是一位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
有一次,泰勒斯正在观察夜晚的天空。由于太专注,他不小心滑倒,掉进了井里。一位路过的色雷斯女仆碰巧看到了他。婢女接着说了一句千古流传的话:他连地球都不懂。如果你还没弄清楚,就担心天上的事情吧。
后来,柏拉图曾这样评价色雷斯女奴:所有的哲学家永远都会被这样嘲笑。海德格尔还说:哲学是一种人们本质上没有什么用处却不得不取笑的思维。
泰尔斯肯定对女仆的嘲讽非常不满,所以他决定用言语用实际行动反驳女仆。
据说有一年,泰勒斯预见来年橄榄会大丰收,于是他提前低价租下了当地所有的榨油机。第二年,橄榄收成真是丰收,大家都得来找他高价租用橄榄机。 ,泰雷兹因此赚了不少钱。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停下来想一想。这个小故事能说明哲学的用处吗?
我相信很多人会说,泰雷兹在这里用的只是一些肤浅的经济常识,比如供给和需求,也许还有一些天文、地理和农业知识——这些都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哲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同意你的判断。但我想简单解释的是,在古希腊,哲学和科学是密不可分的。哲学就是科学,科学就是哲学。
在古希腊,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知识。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学家和现代物理学家一样关注行星理论,因为他们试图为世界提供一个统一的整体。解释,所以必须以自然为研究对象。
在古希腊,哲学和科学是融为一体的。作为对整个世界的统一解释,这一哲学科学传统可以说是过去的延续。它不仅探索宇宙的起源和世界的规律,而且直接体验日常生活。监护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理论,而是个体人们赖以生存并充满意义的特定生活方式。
《万物理论》
然而,近代以后,特别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用纯数学的语言写出自然大书之后,哲学与科学的脐带被彻底割断,哲学与科学分道扬镳。
一位哲学家曾经形象地比喻这个过程,哲学就像“太阳在中心,本来是蓬勃的,狂野的,混乱的”。过了一段时间,它就会脱离自身的一部分,成为这一类特定的科学。这些具体的科学就像行星,远离母体,“冷静,相当有规律,并朝着遥远的最终完成状态发展。”
回到哲学有用的问题,我相信泰勒斯的例子一定不能让很多人信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答这些人的问题呢?
每当有人讽刺地问我:“学哲学有什么用?”我会回答说,我们学哲学虽然看起来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有很大的用处。
所谓无用,并不是文字游戏。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不要低估思想的影响力。教授们在安静的研究中培育出的哲学观念可能会毁灭一个文明。”
海涅的说法是对康德哲学影响的致敬,但我认为另一个例子可能更合适。
法国大革命期间,当人们冲进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巴黎南郊的凡尔赛宫时,路易十六惊慌地问道:“什么?有叛乱吗?”
当时的波尔多公爵回答他:“不,陛下,这是革命。”造反与革命的区别不仅仅是言语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的革命。
他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据说他在坐牢时,半夜说了一句话:“就是这两个人毁了法国。”他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卢梭,一个是伏尔泰,都是哲学家。所以改变你的心态就意味着改变世界。
众所周知,马克思去世后被安葬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他的墓碑上刻着两句话。第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二句话大家同样熟悉:“哲学家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但问题是改变世界。”
卡尔·马克思的墓碑位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是英国官方一级遗产名录建筑。 (图片来源BBC)
我不太同意后一句话。为什么?因为马克思本人通过解释改变了世界。如果不是他发明了“剥削”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全世界无产阶级怎么能联合起来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呢?
当然,正因为观念具有破坏性的力量,正因为观念可以带我们上天堂,也可以送我们下地狱,所以我们不应该让某个特定的观念占据讲台、广播电台、电视、报纸或互联网,但我们应该让充分利用思想自由市场,让每一个思想、理念在公平、开放、自由的环境中竞争。
虽然哲学可以通过曲折、间接的方式改变世界,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学习哲学的最大用处在于它可以给每个个体带来安慰。
几年前,有一本书特别受欢迎。它的名字叫《沉思录》,作者是罗马帝国皇帝马库斯·奥勒留。温家宝总理访问新加坡时曾对记者说,我的床头每天都放着这本书。我可能已经读了100遍并且每天都读。
《沉思》
马库斯·奥勒留,中国华侨出版社
无独有偶,曾有记者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除了《圣经》之外,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的回答也是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那么马可·奥勒留在这本书中说了什么呢?
他说:“人痴迷的是什么?啊,除了哲学,没有别的了。只有哲学才能保持我心中的神性,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和羞辱,使我们超越痛苦和快乐。使我们不假装是愚蠢或自命不凡使我们无法依赖他人并被他人驱使,更重要的是,哲学使我们的心在逆境中保持平静。”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痛苦和不幸。有些是自找的,比如被名利所困,被欲望所操纵。有些是外部世界强加的,例如天灾、人祸或社会不公。哲学的作用就是教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现实的铁墙时,以最柔和的方式落地。
关于哲学给生活带来的安慰,我们可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塞内卡是罗马时期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他曾担任暴君尼禄五年的导师。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塞内卡当然知道自己如履薄冰,随时可能失去理智,所以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我从来不相信《财富》。她给我的一切——金钱、办公室、权力——我都放在一个地方,她可以随时收回,而不会打扰我。我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距离很远,所以她可以把它们拿走,而不是把它们从我身上剥下来。”
卢修斯·阿奈乌斯·塞内卡( ,约公元前4年—公元前65年),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斯多葛派哲学家、悲剧作家、演说家,曾担任尼禄皇帝的导师和顾问,为避免政治斗争而退休。最终他在尼禄的强迫下承认自己参与了谋杀并自杀了。
可以说,塞内卡用一生实践了他的哲学思想。公元65年,塞内卡在山中隐居三年,尼禄怀疑他参与了谋杀自己的阴谋,命令塞内卡自杀以谢罪。
塞内卡的亲友听到这个消息后泪流满面。据历史记载,塞内卡的反应非常平静。他不断安慰亲友,问他们多年研究的哲学去哪儿了。他们这么多年相互鼓励的淡定精神在哪里?
塞内卡试图割腕自杀,但由于年事已高,血流不畅,他请求医生给他一杯毒药,让他像他的哲学偶像苏格拉底那样自杀,但他还是无法自杀。喝下毒药。结果,塞内卡最终让人把他放进蒸汽浴室里,慢慢窒息而死。
在这个曲折、漫长而缓慢的死亡过程中,塞内卡始终保持着哲学家的冷静和尊严。
正如这位法国哲学家所说,塞内卡通过他的去世,与他的斯多葛学派同胞建立了持久的联系:“哲学”这个词让人联想到面对灾难时保持冷静的形象。态度。
03.
哲学始于惊喜
为什么我们今天需要哲学?
事实上,哲学不仅可以给生活带来安慰,也可以给生活带来欢乐。西方有句谚语说:哲学不能烤面包,但它可以使面包变甜。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烤面包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活,使它变甜的蜂蜜就是哲学思考。我认为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没有生活,哲学是空的;没有哲学,生活是盲目的。
有些人可能会反对,不学哲学照样可以活,甚至可以活得更好。
每当听到类似的反驳,我就会想起约翰·密尔问过的问题:你愿意做一头整天快乐的猪,还是一脸愁容的苏格拉底?
相信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哪怕你是猪,开心就好!但我很怀疑人这辈子真的能像猪一样生活吗?人生的本质很可能就是一场想当猪却不能当猪的旅程。
因为迟早,你会开始像苏格拉底一样问问题: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正义,什么美德,因为我们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理性的动物,因为我们是无法忍受生活会问的人“为什么”的存在。
哲学是为了看清事物和概念的区别,养成审慎的思维习惯,学会看清谁在胡言乱语,而不是为了获得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 ,随意滥用危险言论。
哲学始于惊奇。惊讶意味着不理解,不理解需要理解。
有人可能会问,那你懂了又怎样?我说,理解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理解本身就是最大的礼物。
理性、理智、理解,所有这些与我们特殊物种相关的必备属性,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进入这个丰富的世界。
我们在各个路口遇见人,我们打招呼、闲聊、闲聊、争论。我们并不试图让每个人都参与我们的道路。我们只希望能够与他们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分享共同点和不同点。
善于理解、善于推理的人,会为自己的人生打开更多的通道,去到更精彩的地方。而那些不努力去理解别人、不善于推理的人,很快就会盘踞在一个小世界里,在井底里自娱自乐。
哲学作为一种职业,性价比并不高,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哲学值得我们一生践行。
《校园哲学家》
*本文内容由卡尼德理想App程序《惊喜之旅:简明西方哲学史》编译,周炼主讲。完整内容可以在 Ideal App中收听。
理想之家会员可免费收听
▼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