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人员出行需求持续增加
特别是跨省的人员流动增加了……
当地的“健康码”可以在其他地方使用吗?经常出差需要申请多个“健康码”吗?我需要申报过去14天内去过的地方吗?如果我想了解我居住地和旅行地的防疫风险等级该怎么办?您是否与确诊或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触,入境时是否与确诊或疑似患者乘坐同一航班?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地方“健康码”,为各地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标准不一致、数据不共享、缺乏互认机制,给跨地区人员流动带来不便。 ,成为当前制约复工复产的重要因素。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助力各地复工复产,需要加快在全国各地区推广“一码全民健康码”。
依托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办公厅会同各地区和国家卫健委等有关方面,快速推动全面建立跨省“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各省(区、市),升级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联动全国31个省(区、市)和全国31个省(区、市)的防疫“健康码”信息新疆生产及建设兵团,实现信息共享、互认。 “健康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可以“一刀切”。
01
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持全国各省(区、市)跨区域互联互通、“健康码”互认。
据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介绍,为促进各地“健康码”互通互认,国家综合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了跨地互认共享三种实施方式。省份:
一是在不改变当地现有“健康码”的情况下,通过跨区域防疫健康信息数据共享,为当地“健康码”增加跨区域互认功能。
二是将各地“健康码”与国家综合政务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对接,以国家综合政务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为中介进行转换,从而实现跨区域“健康码”互认。
第三类是尚未建成当地“健康码”的地区,可以直接使用国家综合政务服务平台的“防疫信息码”,同时结合当地防疫和健康相关信息,实现跨区域互操作和相互认可。
02
国家综合政务服务平台
“防疫健康信息码”V2.0来了!
国家综合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全面升级!服务更丰富、功能更齐全,让公众更方便地查看自己的防疫健康信息和出行提示,推动全国实现“一码通行”,助您一码在手,出行无忧。
(点击图片领取“防疫健康信息码”)
您收到“防疫健康信息码”了吗?
国家级综合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
一码帮您了解个人防疫健康风险
为您的出行保驾护航
① 支持一键自检,方便检查验证。
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利用健康、出入境、民航、铁路等聚合数据,为公众提供个人防疫、健康信息相关查询服务。通过实名认证后,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防疫健康相关信息提示。经本人授权,也可提供给有关各方使用国家综合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含App、小程序)和相关地方政府服务平台移动终端进行扫描,供出行期间查验。
② 推动全国互认,实现“人人一码”。
“防疫健康信息码”已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享,实现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和“健康码”互认。跨省出行人员可通过国家综合平台获取“防疫健康信息码”,或接收到访省份“健康码”并与已有“健康码”信息关联,可作为交通卡口、居民小区、工厂、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等的通行证。湖北、北京等地也依托国家一体化平台共享防疫信息,但要合规推动人员有序流动符合当地防疫管理要求。
③数据不断丰富,来源真实可靠。
国家综合政务服务平台汇聚国家卫健委等方面权威信息,并与各地“健康码”健康证明数据进行关联。经过国家“互联网 监管”系统大数据分析比对,查询结果真实可靠。相关数据以加密或脱敏的形式存储在政府部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法律规定查询和使用。相关数据将及时更新并持续收集。
03
自主申请“防疫健康信息码”
长按识别下方葵花码即可进入“防疫健康信息码”申请服务。
按照个人实名认证操作说明,按照提示回答几个简单问题,申报个人健康状况,查看个人承诺声明。只需简单几步,即可申请属于自己的“防疫健康信息码”。
04
“防疫信息码”新增六大“硬核”服务
国家综合平台“防疫信息码”服务在现有确诊或疑似患者查询、同行密切接触者查询、健康申报结果明细等基础查询服务基础上,新增六项“硬核”服务。
● 全面的个人健康风险提醒服务
针对您在防疫中的健康风险给出全面的风险提示,帮助您了解个人在防疫中的健康风险。
● 近14天行程申报及查询服务
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您只需点击过去14天内访问过的城市即可完成申报。该服务通过电信运营商的“护照大数据行程卡”进行验证,避免隐匿误报。
● 确诊、疑似患者同行入境查询服务
您可以查询自己是否与确诊或疑似患者同机入境,帮助您及时掌握个人健康风险。
● 个人已收到各地“健康通码”查询服务
可与全国各地个人领取的“健康码”进行关联,一站式了解各地“健康码”的风险提示,帮助您全面判断个人健康风险。
● 到访城市、健康体检城市防疫风险等级查询服务
您可以查看近14天内您去过的城市的防疫风险等级以及您签到城市的防疫风险等级,帮助您轻松了解自己的出行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