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2024年崂山区建区30周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发布时间:2025-01-05 08:02:58

2024年是崂山区建区30周年。作为崂山区四大主导产业,崂山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做强特色、创一流”,锚定“打造崂山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世界山地旅游度假胜地”两大目标和海特色”,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谱写了美丽崂山时代新篇章。 《文旅崂山》策划推出了“对话三十年·发现崂山之美”系列专题报道,走访崂山文化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共同发现、感受崂山之美。本期专题聚焦“崂山风景区”。

生态优先

崂山风景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1982年,崂山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崂山开始真正走出与世隔绝,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崂山风景区成为青岛旅游产业的标杆。

1994年,设立崂山区。风景区与金融城、科技城共同成为崂山区三大战略平台。崂山风景区开启发展新篇章。随着崂山风景区历史上最大的开发建设项目——巨峰旅游区的开发竣工,不仅开启了一举“向往”崂山之旅,而且实现了崂山风景区的全面融合和展示。首次整合了崂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了崂山。旅游内涵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将崂山旅游推向新境界,“海上第一名山”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06年以来,崂山风景区以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景区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景区满意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2011年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青岛从此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崂山风景区整合了青岛旅游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精华。是青岛旅游的金字招牌,是崂山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柱和领头羊。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崂山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握时代大势,站在全省、市大局中谋划景区发展。持续打造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推动景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崂山最美的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崂山风景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层层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打磨景区生态底色,创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美丽的崂山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天然氧吧之一、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点之一、最美绿色休闲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

文化与旅游融合

以“大老山”理念重塑旅游格局

近年来,崂山风景区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主题和旅游发展新特点,立足文化、自然、生态、景区多重叠加优势,坚持用文化塑造旅游、旅游突出文化,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以“崂山”概念重塑旅游格局。

2022年,崂山风景区将迎来肩负时代使命、加快产业升级、巩固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 10月24日,崂山区召开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提升崂山风景区旅游品质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提升水平、三年跨越”。 ”,通过实施“八大行动”,即:基础设施质量提升行动、优化市场秩序行动、智慧景区增效行动。文化品质突破行动、旅游业态创新行动、生态环境强化行动、文明服务创建行动、旅游安全巩固行动,突出高点定位,提供一流景区设施,推出创新一流的运营模式、精心策划一流的旅游产品,推动景区旅游品质全面提升。 11月25日,崂山区召开崂山风景区开发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崂山风景区的发展方向,锚定了建设世界一流旅游景区的目标,落实了“建设高水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区”的决策部署,展示了崂山风景区建设的内涵。 “文化崂山魅力山海”,坚定不移地走文旅融合之路、创新创意之路、科技赋能之路、质量领先之路、全球协同之路。

文化“双创”

打造文化传承发展“崂山模式”

文化是崂山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崂山风景区锚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区高水平建设,推动崂山文化“双创”新发展,构建具有文化内涵、文化特色的目的地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打造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崂山模式”。 。

近年来,崂山风景区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脉络,高标准制定了景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区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建立了文化资源数据库,开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申报。进行研究,出版《崂山文化研究丛书》,举办崂山道教等文化活动,编排古歌《崂山道韵》,拍摄《崂山道人》《崂山传奇》等影视作品20余部,其中《崂山传奇》入选国家优秀国产纪录片。

精心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文化价值,赋能崂山旅游发展。推动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乐、崂山螳螂拳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培育特色节庆活动,推出文化体验路线。 2024年,“展现非遗魅力,迎崂山春天”首届华严集市暨新年民俗文化活动将利用非物质文化创作展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展览表演、互动游戏、网红拍照打卡等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活动赢得了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华严市场”文化品牌一炮而红。

用创新创意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增强文化创造力。深入挖掘崂山山海文化、儒释道文化、“一带一路”文化、农渔业文化、红色文化等传统文化,建设崂山文化等一批特色文化展区展览中心借助VR、AR、全息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时尚呈现,将崂山文化打造成可感知、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旅游IP。

促进文明互鉴,成为文化交流的良好窗口和桥梁。崂山是一座文化名山。 16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探险家法显高僧回国登陆崂山,将“一带一路”与青岛连接起来。改革开放时期,崂山是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它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各地,南非、迪拜、日本、韩国……所到之处,都展示着文化形象,传递着开放、发展的强烈信息;世界各国来青岛考察、文化交流,我们还登上崂山,感受中国雄伟的山海、悠久的文化、城市发展的活力、美好的人民生活。崂山的国际形象和文化魅力吸引了更多的海外游客,来到崂山,爱上崂山。

近两年来,崂山风景区以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为契机。崂山风景区立足景区旅游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增添优质亮点,塑造新形象。不断提升景区品质化、精细化、特色化、国际化水平,推动景区旅游品质提升。市民和游客身边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环境将变得越来越美,成为网红打卡地。被誉为“最美滨海旅游风景步道”的滨海步行道一旦建成投入使用,使用后,立即成为吸引市民和游客争相观光体验的“网红之路”。

把“文旅 ”做大

描绘时代精神新画卷

崂山的美一直在山与海之间。万里海岸的山海奇观、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田园风光的烟火诗意……崂山风景区运用“文化旅游 ”作为推动区域景观、治理、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的亮点。 、和谐与美好,描绘出山清水秀、诗意远方的文化旅游新画卷。

——精舍融助力乡村振兴,在全国树立榜样。

2023年,崂山风景区“旅游兴农,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案例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

崂山风景区是崂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景区以推动乡村振兴为战略使命,充分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乡村景观、产业融合、景区综合同步推进,着力完善政策机制。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景区社区一体化发展。创新服务当地居民就业,打造美丽乡村,培育民宿等新业态,发展农耕采摘体验等休闲农业,弘扬特色节日,点亮特色乡村,促进地方特色发展产业,打造“仙居崂山”主题民宿等富有传统渔家风情和崂山民俗文化的文旅新项目和名片。

——治理一体化,“1355”编织密密麻麻的护航网络。

崂山风景区创新提出打造“1355”景区治理社区,以党建引领综合管理工作站建设;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民主协商三个机制;实现场景警察、场景管理、场景街道、场景村庄、场景商家五个景点。连锁;实施旅游秩序整顿、交通秩序整顿等五项重大行动,推动景区管理一体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新品质融合,“智慧景区”领跑。

崂山风景区建成了全区域覆盖、全网络售票、全景展示的智慧旅游体系,实现了“刷脸入园”、“手机游崂山”。荣获“景区数字化示范点”称号、全国数字文化旅游先锋奖。 《崂山风景区全网分时预订及检票系统智能化实践》成功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运营典型案例,且是青岛市唯一入选案例。荣获2023年山东省智慧旅游示范景区、2023年青岛市智慧旅游示范景区。“智慧崂山”的打造和景区“双地铁”时代的到来,极大提升了旅游品质市民和游客的体验。

——文旅融合,以文化活动点亮消费新体验。

崂山风景区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特色活动,丰富文化旅游体验,创新产品供给。 2024年龙年新春,崂山风景区策划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龙年名山祈福”已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仅春节8天假期,景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80.5%。景区的游客流量和体验得到提升,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新颖呈现,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参观、体验崂山。

“太平小中福路崂山”是青岛新年旅游的盛大开幕,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以太他者,爱在崂山”主题活动,让巨峰成为年轻人告白的圣地,也让崂山“以太他者”的婚恋旅游目的地形象深入人心。 “观星崂山·浪漫连线”崂山观星活动点亮崂山夜经济,崂山红叶节成为一场醉人九水的文旅盛宴……一个个创意新颖的特色项目不断打磨着崂山文化崂山的背景,使其成为一个充满山海特色的地方。

崂山风景区通过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用新的表达方式打通年轻一代与崂山文化的情感通道,让崂山文化与旅游新画卷与时代精神相得益彰,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站在崂山区建区30周年的新起点上,崂山风景区将继续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旅游景区的目标,打造崂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区,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改革创新驱动,以提升旅游品质为抓手,秉承“万物皆可文旅,文旅赋能万物”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文旅 ”战略以更多新品质生产力推动景区休闲度假化。转型升级将谱写美丽崂山神韵生动的新时代画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