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状态”通常被描述为体育运动中的良好体验。像跑步这种普通的事情,只要经历了热身期和难以忍受的适应期,随着身体慢慢开始启动,也能迎来“能坚持跑”的顺利状态。
而如果你在跑步中感觉周围的事物甚至时间都不复存在,全身感觉轻盈、轻松,仿佛进入了某种超然的境界,也不要感到惊讶。
这种心态称为心流。
来源:微博
听起来像是冥想,你如此专注以至于忘记了周围的环境,但事实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换句话说,冥想只能算是获得“心流”的方式之一。更多人将在日常打球、健身操、攀岩、甚至看短视频中体验心流。
人们一直很难捕捉到这种体验。它总是不经意间来,又很快消失。经历过的人都仿佛着魔了,没有经历过的人却迷茫不已。
这样难以捉摸的“流”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心流比“进入状态”更有状态
当你打开社交平台,你会看到朋友每天打卡健身,简单粗暴的肌肉图或者路线图——大家已经想不出更多新的文案了。
说“减肥”“变强”太有目的性,说“自律”“自由”又太自命不凡。但如果你说你已经“找到流量”,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找到了新的个人密码。
这种高端的感觉有些神秘,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在最早的跑步圈里,人们常说“High”,形容心流。
根据跑步者的经验,当你以中等强度、长距离跑步,并努力保持稳定的心率时,3公里后,你可能会体验到疲劳消退的感觉以及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平静感。和放松。
“我第一次兴奋地将这种体验描述为‘动态冥想’,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心流。”
图片来源:
这种体验当然不是跑步者独有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骑行、打球、八段锦、甚至读书后的心流体验。
有的人觉得时间变快了,有的人觉得时间变慢了,细节不一样。但整个过程最精彩的地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如神助。
“我感觉我的意识就像一股钢铁洪流,浩瀚却有序,势不可挡,却能够为所欲为。”
“这个过程你不需要刻意控制,但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来源:新浪微博
对于从未体验过心流的人来说,所有这些听起来可能都是胡言乱语。
事实上,自1970年心理学家 ()首次提出“心流”概念以来,它的存在已经被无数人的反复测试所证实。
为了捕捉这种感觉, 进行了 25 年的研究,收集了超过 10 万人的生活经历样本,从学生、白领、自由职业者,到职业运动员、攀岩者、音乐家、甚至牧羊人、行业人士跨度很大。
此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观察心流状态下大脑皮层区域的活动,发现它与大脑中的奖赏系统有很强的相关性。
大脑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和其他神经物质以提供愉悦感;专门应对压力的内啡肽也可能被释放更多,从而提高注意力;穿过血脑屏障的内源性大麻素可以减轻焦虑和疼痛,它使人们有动力将身体素质推向极致……
简而言之,心流可以增强大脑的奖励系统,使其更加努力地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任何进入心流的人从一开始就会沉迷于这种体验。
因为你感觉越好,你就越想锻炼。这种积极的反馈循环促使人们想要更多的挑战。
“Flow彻底治愈了我的运动懒惰。”
问题是,如何进入“流量”?
“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会感受到涅槃般的快乐。”
从 在《心流:The of》一书中写下这句话的那一刻起,“进入心流”就成了每个人心中最秘密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准备锻炼的人。需求。
毕竟,只要去健身房坚持锻炼,久而久之总能增肌、提升力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被“流量”光顾。
来源:知乎
虽然“流量”在传闻中已经逐渐演变为某种神圣时刻,但等待这一刻的到来,却不仅仅是等待。
在书中提出了“流动的黄金法则”,为渴望获得运动中超凡体验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捷径。
第一个是核心——确保你正在做的练习符合你的能力。
如果任务太容易,你会感到无聊,如果任务太难,你会感到焦虑。最好的心流状态是当你面临的挑战和你自己的技能“势均力敌”时,这样你就能有信心和动力继续投资。
图片来源:
研究表明,以最大强度的 70% 至 85% 跑步至少半小时可能会导致心流。
通常,你在一项运动中经验越丰富,你就越有可能感受到心流。
你跑步或锻炼得越多,你的大脑实际上就会学会如何更可靠地产生那种兴奋感。
有实验提到,马拉松运动员一般对短跑不感兴趣。大脑可能正在寻找它已经习惯的“兴奋”感觉。
第二条黄金法则是保持专注并对手头的项目提供即时反馈。
你绝对想不到这是由一位外科医生首先发现的。
由于手术环境纯净、充满挑战,每一步都相互关联,“手术上瘾”一直是医生之间的一种默契的心流体验。
运动中,攀岩、冲浪等项目更容易流畅,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想象自己站在一堵岩墙上。你必须学会在舒适中寻找不适,在不适中寻找舒适。
这时,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下一步的动作上,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向同一个方向作用,心流自然会来得更容易。
另外,参加比赛也是一个“流场”,可以让你被动地提高专注力。在对话节目《圆桌聚会》中,邓亚萍描述了她在1990年亚运会决赛中经历的心流:
“整个桌子都被我庞大的能量场覆盖,我可以挡住对手的任何球。”
“感觉就像上帝在打我的手。”
最后一项非常重要。锻炼时不要想太多,不要评价自己,让身心处于低压力状态。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因为你至少会在跑步的时候想一想,“Flow”你为什么不来呢?”
如果流量需要很长时间,就不要沉迷其中。
一项针对精英运动员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关于运动如何容易地引发心流的乐观数字:
参与者中72%的优秀运动员能够以受控的方式达到心流状态;多达 81% 的人甚至可以在流量中断后恢复到该状态。
但不容乐观的是,现实生活并没有为我们产生心流创造很多条件。
尤其是,当你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加班后强迫自己去健身房,一打开手机,就被短视频淹没。
快节奏、压力大的生活让我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找不到心流其实很正常。
来源:微博
更重要的是,即使你体验过一次心流,也不意味着你每次都会体验到。
如果你每次参加活动或锻炼都痴迷于进入心流状态,渴望让自己的身、心、魂与宇宙产生共鸣,那么“心流”就会成为诅咒。
因此,当你感到心烦意乱、拖延时,你应该考虑一下眼前事情的难度是否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或者这项运动可能对你没有吸引力。尝试另一项运动可能会更好。不错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发现,流动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它也是一种集体现象(群体流动)。
在成员相互依赖的乐团/合唱团中,或者在足球、赛艇等需要协作的运动中,成员之间的高度参与和沉浸会相互污染,形成和谐一致的流程。
这或许就是现在人们热衷参加团体培训的原因之一:心流并不意味着孤独,还可能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强烈的联系感。
所以,无论你是否经历过心流,都不要灰心。
心流的存在至少提醒我们,在这个碎片化的世界之外,还有值得探索的奇妙体验。
参考
[1]TED| :流,到
[2], Jö,, Info&.A 对小鼠的高作用[J]., 5, 2015.
[3],蒂尔,el。的高:在人脑中[J].,18,第11期,2008年,第2523-2531页。
[4]《流动状态:轨迹》
[5]这个太高了
[6] Pels, Jens, .Group flow: A of , , and [J].: 31, 2018.
[7]《团队心流是一种大脑状态与》
[8]这个太高了
[9] 纽约时报,2022 年 2 月 8 日,“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
[10]《流入》
[11]圆桌派对第五季EP1《心之战:“把球打到桌子上!”》
[12] , Paul &Susan A..A of Flow on Flow and in ELITE [J].体育杂志, 2017, 6, 16-28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