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考研的考生已进入备战阶段。考研政治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课题。复习阶段一定要有计划,这样以后才能从容面对危险。牢牢掌握考研政治,打好基础,才能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了2023年考研政治史大纲考点。希望对您的审核有所帮助。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检验点一: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国际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围堵有所放松。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短期内不会打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这为国内和平建设提供了保障。 。
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检验点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苏联模式的弊端之后,毛泽东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第二次结合,寻找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考验点三:《论十大关系》的出版
毛泽东的报告《关于十大关系》概括了十大关系,它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动员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提示:《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理论准备的标志。中国党。
检验点四:党的八大路线的确定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在经济建设方面,大会坚持反保守、反侵略,全面均衡、稳步推进的方针。提示:陈云在大会讲话中提出了“三科三补”的思想。
考验点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主要内容是: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仍然存在。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强调,这两类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办法也不同。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用独裁的方法通过说服教育解决敌我矛盾。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首先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并作出了科学的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提示: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政策、原则和方法。主要是: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物质利益和分配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度安排的方针,处理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决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要在坚持的前提下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
考验点六: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1957年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针对整风运动中一小撮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攻击,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反右运动,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反右斗争严重扩大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长期的严重后果。中国。
考验点七:“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
(一)1958年发动“大跃进”的历史背景:一是当时党认为反右斗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二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经济建设的自信。 第三,在胜利面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形成了一种自觉意识。骄傲自满,严重低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2)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必须全力以赴,力争上游,更快、更好、更多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经济上”。这次会议成为发动“大跃进”的会议。
(三)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以高目标、盲目指挥、夸大其词、“共产主义作风”为特征的“左”倾错误严重猖獗。来。与“大跃进”同时,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国农村开展。
考验点八: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1959年,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出发点是巩固纠正“左”倾运动的成果。 7月14日,彭德怀写信给毛泽东,强调“大跃进”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突出矛盾。 8月2日至16日,毛泽东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实行大跃进的意见》。 “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决议”,进而在全党范围内展开“反右”斗争,中断了经济建设中纠正“左”的进程。
检验点九:国民经济调整
“七千人会议”对于纠正“左”倾错误,落实“调整、巩固、丰富、提高”八字方针,发挥了关键作用。
考验点十:“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新历史剧《海瑞罢官》的评论》,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测试点十一:1975年整风和“文革”结束
1975年,邓小平开始整顿各方面工作,情况开始明显好转。 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镇压,“文化大革命”结束。
考点12:“文革”的性质和教训
(一)“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领导人错误发动、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内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二)“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不完全清楚。 ②阶级斗争严重扩大。 ③把党内正常的不同意见争论当作两条路线的斗争,甚至直接说成阶级斗争。 ④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①认识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④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检验点13: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建立起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白手起家”的问题,使中国赢得经济独立,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
检验点14: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医疗、科技的发展
①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①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医疗事业也将蓬勃发展。 ②获得多项重要科技成果。
考验点十五:国际地位提高和国际环境改善
①新中国把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为对外工作的目标。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以独立自主为基础的“片面”政策。 ③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公认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国际准则。 ④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检验点16: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重要理论,为党继续探索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以上是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编辑整理的《2023年考研政治史大纲考点(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相关内容。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相关近代史大纲复习资料尽在新东方在线考研政治频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